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最新3篇】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调研。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和建议。
一、养老保障现状
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他们面临着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靠低保金、农村养老保险和子女赡养等方式。然而,低保金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要的人;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许多人没有养老保险;子女赡养也面临着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情况下。
二、问题分析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不足和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无法积累足够的养老金。同时,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养老保险的普及率不高。此外,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养老保障能力。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创业等方式来实现。
2.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提高参保率。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无法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保障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来实现。
4.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监管和评估。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监管,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同时,定期评估农村养老保障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我们相信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将得到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将更加稳定和幸福。同时,也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参与,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了解和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养老保障现状
在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低保金、农村养老保险和子女赡养等方式。然而,由于低保金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所有需要的人;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率较低,许多人没有参保;子女赡养也面临着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情况下。
二、问题分析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不足和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积累足够的养老金。同时,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此外,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和政策,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无法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保障。
2.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养老保障能力。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创业等方式来实现。
3.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养老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意识和参与度。
4.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监管和评估。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监管,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定期评估农村养老保障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我们相信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将得到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将更加稳定和幸福。同时,也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篇三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rdqu
o;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2%,预计到2010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据抽样调查统计2006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72人。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既未体现“社会保险”,也未体现“社会共济”,名不符实的“养老保险”使农牧民难以接受和认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门实施的《基本方案》考虑到农村牧区发展条件的差异,规定了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个档次缴费。但是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农牧民对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档次。这样低标准、短周期的资金周转难以达到养老保障作用。
三是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从目前已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险机构只在县级以上才设立,乡镇还没有健全机构,行政村也没有设立代办员,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混乱,还出现了个别违规操作的挪用和挤占行为。
四是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根据《基本方案》规定允许从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费来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很多经办部门就是依靠这笔费用来维持日常的业务工作。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同级财政从未划拨过农保工作的专项经费,致使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
另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失地农牧民和进城务工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农牧民,由于征地的安置补偿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缺位,其中相当多的人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直接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失地农牧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下岗工人问题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于更多地关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1.提高对农村牧区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多年来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2.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与传统大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成为现代必不可少的养老方式。但是家庭养老并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还是一种很重要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中国人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因此,家庭养老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社会养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发展和完善它。要积极建设和宣传新的养老观,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组织对强化家庭养老的重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严格执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