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精彩3篇】
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正文)
一、调研目的与背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扶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了解并评估xx镇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我们深入了解了xx镇的贫困状况、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项目的效果。
三、调研结果
1. 贫困状况
xx镇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主要原因包括地理环境限制、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等。但是,通过政府的努力,贫困率已经有所下降。
2. 扶贫政策和措施
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建立扶贫基金、提供技能培训、发展农业产业等。这些措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3. 扶贫项目的效果
我们调研了一些扶贫项目,发现它们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农业方面,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教育方面,开展了义务教育普及计划,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资金不足
xx镇的扶贫工作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项目。
2. 教育水平低
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较低,这对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3. 就业机会有限
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贫困人口仍然依赖农业生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其他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xx镇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xx镇的扶贫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字数:600字)
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正文)
一、调研目的与背景
为了解xx镇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评估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改善扶贫工作。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与贫困地区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扶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
1. 扶贫政策和措施
xx镇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提供贫困户资金支持、发展农业产业、推动教育普及等。这些措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贫困户在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其次,一些扶贫项目的效果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此外,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3.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一是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扶贫项目的设计和执行,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效果;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xx镇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xx镇的扶贫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字数:611字)
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2015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xx县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5月15日、18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乐康、县委副书记罗国强分别带队到富林镇青富村、太平村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县人大办、县发改经信局相关同志参加督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富林镇青富村和太平村,通过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和查看精准识资料等形式了解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驻村帮扶等工作情况。
(一)青富村调研情况
在青富村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了33户贫困户,核实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脱贫致富需求和愿望。督查调研组召开由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青富村基本情况、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和下一步脱贫规划。
青富村总人口为570户160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550人,贫困发生率35%,原来该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生,加之交通条件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014年精准识别时年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
近年来,富林镇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改变青富村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主要种植有大樱桃、枇杷、核桃和黄果柑等经济作物,贫困户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逐年增加,脱贫致富前景可观。现在制约该村的主要是缺水、缺电、道路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缺乏经果林管护技术。
(二)太平村调研情况
在太平村督查调研组先后走访31户贫困户,核实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脱贫致富需求和愿望。召开由村民代表、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太平村基本情况、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和下一步脱贫规划。
太平村位于中高山区,海拔1200米至2700米,总户数606户,人口247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714人,贫困发生率39.44%。太平村位于高山区,原来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为生,加之基础设施差,2014年精准识别时年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
近年来,富林镇投入大量资金改变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主要种植有大樱桃和红富士苹果。现在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通组公路建设不完善和缺乏经果林管护技术。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富林镇总人口40230人,其中农业人口达到23452万,占总人口的58.3%,且城镇区域与中高山区发展不平衡。2001-2010年扶贫快发进入新阶段,富林镇2个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和全省“万村帮扶”重点村,共有贫困人口1913人。2014年,完成减贫任务251人,2015年,减贫任务414人。
(一)认真开展精准识别
富林镇党委、政府把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摆到重要位置,严格按照建档立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以识别精准、成因精准、类别精准为目标,按时完成了相关工作要求,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1.把握原则,确保识别精准。严格执行《xx县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业务培训会,对镇、村、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一个参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人员都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识别、建档等任务,同时做到“两公示一公告”,确保过程公开,结果公平、公正,群众公认。全镇共识别贫困村2个,识别贫困户561户2045人,经省市县审核最终进入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的贫困村2个,贫困对象529户1913人。
2.统筹分析,找准致贫原因。富林镇精准识别的两个贫困村青富村、太平村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弱;社会事业发
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民生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其它村存在较大差距,减贫任务重。其中,因病致贫5户,占贫困户的0.95%;因灾致贫1户,占贫困户的0.19%;缺土地致贫17户,占贫困户的3.21%;缺水致贫12户,占贫困户的2.27%;缺技术致贫20户,占贫困户的3.78%;缺劳力致贫54户,占贫困户的10.21%;缺资金致贫100户,占贫困户的18.9%;交通条件落后致贫147户,占贫困户的27.79%;自身发展力不足66户,占贫困户的12.78%;其他原因致贫107户,占贫困户的20.23%。3.严格把关,做到分类到位。坚持分类管理促进精准到户扶贫,严格按照贫困户电子信息系统规定的类别进行录入,划分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其中,扶贫户527户,1903人;低保户0户,0人;扶贫低保户2户,10人;五保户0户,0人。无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2户10人,其余扶贫对象均可通过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
(二)切实推进扶贫开发
富林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精准扶贫与全面统筹开发相结合,坚持把资金整合、示范带动、农村改革、联系帮扶等作为主要抓手,确保扶贫开发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抓资金整合,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充分利用全县“农村公路大会战”、“水利建设大会战”契机,整合财政、扶贫、移民、交通、农业、水务、国土等资金,用于新建和改造村组道路、新修整治人蓄饮水工程、堰渠等基础设施,为脱贫解困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累计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全部通村公路硬化改造,硬化改造通村公路27公里,硬化通组公路10公里,通组公路通达率达97%。解决7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维修整治堰渠20公里,新建、整治堰塘17个共计2400?。同时,积极争取市发改委定点帮扶,投入190余万元,完成坛子山引水工程项目,初步解决了太平村人蓄用水问题。
2.抓示范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改变过去单纯补助资金、物质的扶贫方式,转向通过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整村推进、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等项目,完成经果林建设9207.85亩。其中,栽种大五星枇杷2365亩15万株、红富士苹果1500亩27万株、黄果柑4000亩8.5万株,栽种李、桃、樱桃、核桃等水果1320亩等。同时,大力扶持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共培育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8个,带动群众7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