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最新3篇】
乡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一
近年来,我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们坚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贫困户进行认定,并建立了贫困户信息数据库,确保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得到准确的反映。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贫困户的走访力度,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制定扶贫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其次,我们注重产业扶贫。我们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我们帮助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养殖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使他们能够脱贫致富。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贫困户的农业生产技能,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我们注重教育扶贫。我们坚持将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我们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资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贫困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注重社会保障扶贫。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我们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落实,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的扶贫方针,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乡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二
近年来,我乡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为乡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们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核心。我们深入贫困地区,对贫困户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同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扶贫计划和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其次,我们注重发展产业。我们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我们通过提供贷款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开展农业生产、养殖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我们注重教育扶贫。我们坚持将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我们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资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贫困家庭的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注重社会保障扶贫。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我们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落实,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的扶贫方针,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乡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三
**乡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全乡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相关内容!
一、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狭窄。特别是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周边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脱贫思想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一是宗族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以及产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三、几年来扶贫工作实效
(一)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我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10年以来,我乡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推进搬迁移民扶贫,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
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索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乡搬迁扶贫移民200余人,2015年计划搬迁移民120人,其中乡镇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进园安置10人,安排30人移民就业,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乡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积极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已安置2户村民移民工业园,(二)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培养农村发展潜力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掌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主动就业,我乡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工作。“雨露计划”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并给予贫困对象每年固定的培训补助,截止2014年底,我乡雨露计划受益对象26人,他们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结50多个果,1株每年为我赚500多元钱,我种了200多株,一年下来就能为我带来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账,**村村民何检发说道。
何检发所在的**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队,一直以来,该组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何检发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点帮扶**村的**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在**村,和**一样已有10户村民连片种起了蜜柚,带动14户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小组不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结合**村贫困户自发参与种植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蜜柚、脐橙种植,瞄准了帮扶对象——种植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