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最新3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 篇一
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流通,使得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因此,品德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将从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品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并且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这些品德素养将为学生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开设品德教育课程、开展品德教育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和亲身示范来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诚信、责任和公平等品德。
最后,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品德。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能力。品德教育应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 篇二
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而在现代社会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将从品德教育的定义、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品德教育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度流通,使得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品德教育可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这些诱惑和挑战,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通过品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并且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背景。这些品德素养将为学生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密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和品德的关注越来越高。社会对于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良知的公民。同时,品德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品德教育的策略需要多样化。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品德。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通过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 篇三
关于《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毕竟年纪小,涉及社会面窄,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关注教与学的方法。所以笔者认为《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注意几点:
一、教学流程 找准回归生活的切入点。
《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重要题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鉴于此,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找准生活中切入点。《品德
与生活》(人教版一上)第一单元组“我上学了”,由《我背上了新书包》、《我们的校园》、《新朋友、新伙伴》、《校园铃声》、《平安回家》五课组成。孩子们告别了幼儿园生活,走进学校大门。他们的生活和上学前不一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老师会喜欢我吗?”“同学愿意和我一块儿玩吗?”“我能找到老师的办公室吗?”“上课铃响后,我应该怎么做”?“下课铃响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放学了,我能与不认识的人一起走吗?怎样过马路?”这些都是学校日常生活中学生自己面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如:引导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交往、合作,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安心理;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亲自找一找校园的`每一处地方,熟悉校园环境;结合学校一日常规教育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件事;模拟交通规则情景,做交通安全标志识别的游戏;放学组织路队回家时,告诉他们怎样过马路平安回家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生活。二、凸现活动 引领体验感悟的链接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所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所以在教学中,唯有凸现活动,引领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自我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链接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如在教学《秋天在哪里》一课时,要求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校园、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去获取。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中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敝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这块最广阔的生活舞台。
三、挖掘资源 提升品德教育的着力点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来,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宜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良好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力得到初步的培养,以提升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收获》一课前,根据教材内容,提议要举办一个“丰收展”的活动,由于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所以当老师提出让同学们从家里带些秋天的果实到班上来展览时,同学们都很高兴。在上课时,我用卡片标出“水果类”“粮食类”“蔬菜类”“干果类”等各种类农作物,让学生先想想自己带的东西属于那类,然后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接着让同学们看看、摸摸、闻闻,感知各种果实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丰富的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说说父母的劳动情形,体会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懂得应该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者。
四、拓展延伸 践行品德形成的落脚点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但仅靠在课堂上去完成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延伸扩展到课外,教师应该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体验、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中悟出道理,是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态度不断得到升华,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品德课教学本身所要求的,也是学生践行品德形成的基石。如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在开展“我能做好”的活动后,可以让学生把会整理的事儿做个列表,列出自己在每天准备做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书包、整理书桌和抽屉,整理玩具、用过的东西放回遇原处等,并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这样,拓展到课外去,既锻炼了孩子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同时又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