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论文(优选3篇)
外科护理论文 篇一
标题: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摘要:外科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现状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改善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挑战、康复、生活质量
1. 引言
外科手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经历的一种常见不适感,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外科手术后疼痛会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在外科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将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2. 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挑战
2.1 疼痛评估的主观性
外科手术后疼痛的评估通常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描述和疼痛评分工具,这使得疼痛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描述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给疼痛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疼痛管理的多学科合作
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然而,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存在着困难,导致疼痛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3. 改善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3.1 加强患者教育
通过加强患者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理解,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疼痛管理过程。
3.2 建立疼痛管理团队
建立专门的疼痛管理团队,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制定统一的疼痛管理方案,以提高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
4. 结论
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是外科护理中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和建立疼痛管理团队等方法和策略,可以改善外科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外科护理论文 篇二
标题:外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策略
摘要: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外科手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和治疗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外科护理中感染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分析,讨论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外科护理、感染控制、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
1. 引言
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然而,外科手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外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2. 外科护理中的感染控制策略
2.1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
外科护士应当牢记手卫生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手卫生措施。经常洗手、正确佩戴手套和使用洗手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2 感染预防教育
外科护士应当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预防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手卫生、伤口护理、术后感染预防等方面。
3. 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方法和策略
3.1 使用抗生素
在外科手术中,适当的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术后感染。外科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
3.2 伤口护理
正确的伤口护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后感染非常重要。外科护士应当严格遵循伤口护理的规范和操作流程,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4. 结论
外科手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加强手卫生措施、进行感染预防教育、正确使用抗生素和严格遵守伤口护理规范等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科手术后感染,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外科护理论文 篇三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想要写一篇关于外科护理的论文吗?那么应该如何写论文内容
摘要:护理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科护理;优质护理
普外科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其年龄跨度较大,导致普外科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对普外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普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此种护理方法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2014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9月13日星期日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48例阑尾炎患者,有30例胆囊炎患者,有40例胃穿孔患者,有20例甲状腺肿患者,有10例肛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74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68±11.82)岁,其以往住院的次数为1~3次。在本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为57.2%。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45±7.51)岁,其以往住院的次数为2~4次。在本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为56.4%。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以往住院的次数及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安排床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在术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手术切口敷料等情况,并进行常规输液等。对优质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是:
①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家庭情况。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料,消除其对医院的'陌生感,使其迅速地适应院区的环境。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及其家属时,态度要亲切,以便为后期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因不了解其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沮丧、不配合治疗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让其了解自身的病情及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③进行饮食指导。嘱手术患者在术后应从食用流质食物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在患者可正常饮食后,嘱其应注意保持营养均衡。
④进行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进行功能训练。
⑤一些手术患者在术后还不能自主地排大小便,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进行排便排尿。
⑥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密切观察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因护理人员个人的疏忽而导致患者发生危险。
⑦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采取开放式沟通与封闭式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其真实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很多手术患者在术前会出现烦躁,精神紧张,坐立不安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心悸气短、四肢发冷等症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有的患者因对手术的过程不了解而产生焦虑心理,应让其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向其讲述以往的手术成功的案例,从而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⑧医院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规章制度,如建立奖惩制度、制定科学的护士值班表等。合理地安排日间和夜间的护理人员,以方便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率及其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医患纠纷,其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1.8%。在优质护理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医疗纠纷,其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2.1%。优质护理组患者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率为32.4%。在优质护理组患者中,有56例患者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率为75.6%。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47.2%,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1.5%,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护理。为了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医院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①医院应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科学地安排护士排班表,避免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和护理人员过度劳累。
②护理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康福霞,曳凤黎,孟俊华,郭于陕,赵毅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12-30
2、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许丽丽;杨甲梅;谢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