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最新3篇】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 篇一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该规定主要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以及劳动报酬、工时、休假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和内容。根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此外,合同还应当明确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和责任,如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
其次,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做出了规定。根据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形式进行记录。而劳动合同的解除则应当符合法定的解除条件,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双方协商一致等。同时,规定也明确了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再次,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对劳动报酬、工时、休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时方面,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加班工资的支付方式。休假方面,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年假、法定假日和其他特殊假期等。
最后,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还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处罚。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并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同时,规定还明确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方式。
总之,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为辽宁省的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依据。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并了解相关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合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 篇二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该规定主要涉及到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以及劳动报酬、工时、休假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和内容。根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此外,合同还应当明确劳动者享有的权益和责任,如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
其次,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对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做出了规定。根据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形式进行记录。而劳动合同的解除则应当符合法定的解除条件,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双方协商一致等。同时,规定也明确了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再次,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对劳动报酬、工时、休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并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时方面,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加班工资的支付方式。休假方面,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年假、法定假日和其他特殊假期等。
最后,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还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处罚。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并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同时,规定还明确了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方式。
总之,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为辽宁省的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依据。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并了解相关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合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 篇三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合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合同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劳动保护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及工时、休假。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含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省外企业,下同)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劳动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察。
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卫生工作,从预防医学角度实施监督。
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企业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各级工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辽宁省工会条例》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实施群众监督。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和经营活动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应当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批评、检举、控告违章行为。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改善劳动条件和开展劳动保护科学研究。
第二章劳动保护措施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必须将保障安全生产和消除职业危害的设施(以下统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者使用。
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及规程。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安装、使用和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有用电危险的地方,应当设置遮栏和警示标志。
安装、使用和检修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有效,危及操作安全的部位应当有安全防护装置。
第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含电梯及各种升降设备,下同)等特种设备以及企业内机动车辆和防雷装置,应当经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对检测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进行改进。
第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器材、安全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及原材料。对不符合标准的必须改进。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从国外引进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安全和工业卫生专篇。
企业事业单位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必须同时引进或者采用国内相配套的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的劳动保护设施,并与引进的生产设备同时安装、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各种设备及劳动保护设施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治理。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当制定治理规划,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劳动保护设施必须保证完好有效,不得随意拆除或者停止运转。
第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将劳动保护技术措施所需费用列入年度财务计划,用于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劳动保护技术措施工程和改善劳动条件。
第三章劳动保护管理
第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厂(矿)长、经理或者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厂(矿)长、经理或者法定代表人、主管安全生产的副职必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并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第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厂(矿)长、经理或者法定代表人应当定期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单位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本单位的工会组织有权要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相应的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劳动保护工作。劳动保护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劳动保护知识及本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状况,并有解决劳动保护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职工安全培训、事故报告、安全卫生检查等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租赁等经营形式的,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经营者的劳动保护责任。
企业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必须依法明确双方的劳动保护责任。
第二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对新招用的职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卫生教育,对调换工作的职工必须进行新岗位安全卫生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业安全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作业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不准使用童工。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第四级体力劳动、矿山井下劳动和接触铅、苯、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以及加班加点和上夜班。
第二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辽宁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定时工作制度。职工的日工作时间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经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可以不实行定时工作制度。但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第二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遇有特殊生产工作任务,经征得职工或者工会同意,可以加班加点。但每个职工每工作日加点不得超过3小时,每个职工每月加班加点不得超过44小时。
企业事业单位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加班加点的不受本条第一款限制:
(一)在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必须连续生产、运输或者营业的;
(二)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者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三)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等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四)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公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资财遭到严重威胁,需要进行抢救和紧急处理的。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加班加点职工补休。无法安排补休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工资。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有关劳动条件分级规定,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对从事第四级体力劳动、第四级高温作业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应当适当缩短劳动时间。
第二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发放劳动保健食品或者费用,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食宿条件,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第三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有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的职工,必须及时调离原岗位,安排其治疗或者疗养,并定期复查。
第三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执行。
第四章劳动保护监察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劳动行政部门设劳动保护监察员,卫生行政部门设劳动卫生监督员,具体行使监察、监督职权。
劳动保护监察员、劳动卫生监督员,分别由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提名,省劳动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发给监察、监督证件。
劳动保护监察员、劳动卫生监督员有权持证对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经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认证:
(一)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
(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销售;
(三)安全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的生产;
(四)起重机械的制造、安装;
(五)建筑施工;
(六)矿产资源开采。
第三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中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和竣工必须经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共同审查、验收。设计未经审查批准,项目不得施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或者使用。
第三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压力机械、手持电动工具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防雷装置以及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企业内机动车辆、厂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劳动条件分级和检测制度,并按照劳动条件分级标准进行定期检测。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场所尘、毒检测制度,开展检测工作。
第三十七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职工举报和控告受理制度,受理职工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举报和控告,并及时进行查处。
第三十八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对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因工伤亡事故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将劳动安全监察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加强管理,保证劳动保护监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条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一)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劳动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者通过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对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有重大贡献的';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或者采取紧急措施,为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在事故抢险中有功的。
第四十一条劳动场所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和规程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县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对单位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未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安排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未定期组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强令确诊有职业禁忌症、职业病的职工从事原岗位作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对单位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
第四十三条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
罚款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四十四条阻碍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劳动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机关、团体、个体工商业户的劳动保护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