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优秀3篇】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篇一
概述: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且深远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礼仪、饮食、教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人们生活和交流的影响。
正文:
一、礼仪差异
中美两国在礼仪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例如,在见面时,中国人习惯握手并微微鞠躬,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握手。此外,中国人注重面子和礼貌,喜欢用“您”来称呼长辈或上级,而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自由,更倾向于直呼其名。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不同看法。
二、饮食差异
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普遍认为用餐是一种社交活动,重视家庭聚餐,并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注重快速就餐和个人口味的满足。此外,中国人普遍使用筷子,而美国人则使用刀叉。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上的差异。
三、教育差异
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强调纪律和集体主义。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上的差异。
四、价值观差异
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崇尚孝道和集体主义。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追求个人幸福和成功。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结论: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影响。这种差异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和尊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深化双方的了解与认识,以建立更加紧密和互惠的关系。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篇二
概述: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话题。本文将从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时间观念和态度等方面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正文:
一、思维方式差异
中美两国的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整体和细节的关系,喜欢通过归纳和类比的方式进行思考。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加注重逻辑和分析,更倾向于通过演绎和推理的方式进行思考。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方法上的差异。
二、人际关系差异
中美两国的人际关系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人际关系的亲密和稳定,重视家族和朋友之间的纽带,并注重面子和社会地位。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更倾向于建立公平和合作的人际关系。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社会交往方式、人际关系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三、时间观念差异
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过去和现在的连续性,重视传统和历史的积累。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注重未来和现在的关系,更倾向于追求效率和进步。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时间管理和时间利用上的差异。
四、态度差异
中美两国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喜欢通过含蓄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和坦率的表达,更倾向于直言不讳。这些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情感表达、沟通方式和待人接物上的差异。
结论:
中美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涉及到思维方式、人际关系、时间观念和态度等方面。这些差异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和尊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和谐世界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与认识,以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和繁荣。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篇三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国与美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国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非言语交际上也各有不同。从历史地理、传统思想、认知系统、文字等方面分析了中关文化差异的成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成因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
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时间的表达也由小到大。(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以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语中,“狗”这个字都是贬义的,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习惯语中,例如“Youarealucky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同样地,在谈及“猫头鹰”时也是如此,英语习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wiseasan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其当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文化对待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由于猫头鹰长得十分奇怪,叫声又很难听,因而古时迷信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夜猫子叫不吉利,至今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迷信传说。
(四)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传人中国的这2000多个春夏秋冬里,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更深深地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对中国的语言词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例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五蕴皆空”,“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单单从字面上来译成英语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同样的,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国文化之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有一半美国人相信上帝大约在一万年前创造了人。”因此,在美国文化中,“上帝”(God)这个字代替了“佛”在中国的意义,一些习语和谚语也与这个上帝有关.如“God sends fortunetofools”(傻人有傻福),“Godblessyou”(愿上帝保佑你)!
(五)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中美非言语交际也有很大差异。首先,在中国,我们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亲近,例如拥抱、亲吻。而在美国文化里,父母和儿女之问、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都没有问断过拥抱和亲吻。其次,在美国,当人们相互交流时,互相注视着对方的眼腈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有句话说:“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不敢看着你跟睛的人)。但是在中国却不需如此,甚至一些中国人为了表达他们的谦虚或尊敬而故意避免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再次,中关两国人民对于各自的空间距离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多数美国人在交谈时都不愿意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电梯、公交车或火车上,中国人可以容忍互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而美国人却无法忍受这样的身体接触.因此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上面.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小得多。不仅如此。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学校里.中国学生通常必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以示尊重.而美国学生一般都坐着。
二、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现象,其原因也是各自不同,纷繁复杂的。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
中华民族生活在广阔的内陆土地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内陆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得古代中国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条件下人的生活规律基本上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劳动,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万物有限.有限寓于无限的哲学思辨观念,强调了群体问的和谐。美国人的祖先源自欧洲沿海国家和地区,航海业的发展使他们相信人的力量,崇尚发挥个性,勇于探险,富于挑战。他们讲究速度与效率,精于计算,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抵达北美大陆后,成为了第一批开拓者。
自然条件的恶劣、气候的多变和印地安人的骚扰使他们随时应付各种挑战,于是人和环境常处于一种相峙、对抗状态,也需要他们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信念,是一种“海洋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与此相适应,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二)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朱熹称:“中者,不偏不倚也,庸者,平常也。”“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成了后人的一个道德准则,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鲁迅曾举过一个例子,若一个人嫌房子太暗,要开天窗,其他人是一定要反对的,但他若要把屋顶掀掉,其他人便会劝他开个天窗了,这便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在于人际关系中要适当地调节与折衷,务求在不损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使自己和别人都过得去,不至于造成群体内部的激烈对抗以致破裂,而无论是进取还是退缩,要有节度。合乎中庸,不走极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人的这种中庸与平和又在一定程度养成了一种惰性,过度沉溺于“和稀泥”,缺乏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由于受儒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以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具有经验综合性特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建立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美国人不太接受中间调和,是则是,非则非,喜欢标新立异。美国传统中则贯穿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信念,他们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永远愿意进行创新,渴望寻求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也愿意迁移,接受新的工作,进行冒险,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人所缺乏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一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而美国则经历一个又一个经济飞跃。
(三)认知系统的影响
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中美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美国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美国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美国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四)文字的影响
汉字适合形象思维,英语字母文字适合逻辑思维。中英文字的差异与中美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它是直接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的,是借字形来描写所指之物,以形达意。也就是说汉字在造字之初与它们所描写的物在形上是统一的;而英文字母文字在造字时保持了与语音的统一。这两种不同的统一体现了两种取向:一个取向于物.一个取向于语音。因此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汉字的主要本源是象形文字,具有直观性,其意义以字形与物象的相似为理据;
2、英语字母文字的字形与字的读音具有一致性。但与它们所指的事物之间没有形似的关系,因此与汉字相比,字母文字具有很大的抽象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文化是一门覆盖面宽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学科。中美两国由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认知系统以及文字的不同,使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也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意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误解,预防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通过拓宽各自的眼界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