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论文(最新3篇)

规模经济论文 篇一

标题: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降低和利润增加的经济现象。本文将讨论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规模经济、竞争力、生产规模、生产效率、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正文:

一、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规模经济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并降低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企业可以实现分工合作,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其次,规模经济还可以带来技术进步和创新。大规模生产可以提供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最后,规模经济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市场份额,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规模经济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规模经济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各有差异。在制造业中,规模经济往往更加明显。制造业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实现原材料的大宗购买,降低采购成本;利用大规模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价格,增加市场份额。在服务行业中,规模经济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服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然而,在服务行业中,规模经济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规模经济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

尽管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有积极影响,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规模经济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较难实现。其次,过度追求规模经济可能导致企业资源过度集中,降低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对于面临规模经济局限性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和联盟来实现规模效应;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结论: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加市场份额。不同行业中,规模经济的应用情况存在差异,但在制造业中更加明显。然而,规模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较难实现。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竞争力。

规模经济论文 篇二

标题: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经济现象。本文将研究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规模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生产规模、生产效率、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正文:

一、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规模经济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规模经济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大规模生产可以提供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规模经济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

二、规模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情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规模经济的应用情况上存在差异。发达国家通常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和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例如,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得益于其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模经济的应用上通常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规模较小、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等。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机会通过规模经济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加以引导和促进。首先,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支持和培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帮助其实现规模效应。最后,政府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开放市场和加强国际竞争,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

结论:

规模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成本,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经济效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规模经济的应用情况上存在差异,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进步的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机会通过规模经济来提升竞争力。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以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规模经济论文 篇三

  摘要:规模经济的本质是结构经济,即规模大小并不是导致经济的根本原因,企业规模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企业内部结构优化而实现的经济。

  基于此结论,本文探讨了确定企业最优经济规模的一般方法,以及在市场交易费用和需求约束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

  关 键 词: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最优经济规模

  规模经济的概念,在中国经济界普及开后其实践热潮一直就未曾消退。

  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公司,从连锁店到企业集团,甚至政府机关单位,举国上下,各行各业言必称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规模经济似乎成为经济发展的理所当然的有效模式。

  [1]毫无疑问,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规模生产确实引起了降低单位成本、收益递增的经济作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即是规模经济的明证。

  然而,与国内轰轰烈烈的规模经济实践相比较,对规模经济的理论深入探讨就显得过于冷清。

  国内大量的关于规模经济的论文也往往停留在对西方所谓成熟理论的介绍上,似乎对西方已经成熟适用的东西我们也必定适用,似乎已成熟的理论再也不可能发展了。

  事实上人们在得到这些理论启发的同时,也往往会产生许多误解。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网络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规模经济,把规模生产作为发展经济的模式是否仍然合理?本文将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规模经济的本质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一、规模经济与分工和专业化

  “规模经济”的概念,在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中是从规模报酬的角度来分析、展开的。

  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可以用齐次函数来定义,如果生产函数Q=f(λL,λK)满足f(λL,λK)=λnf(L,K),其中,λ是任何大于0的常数,则生产函数Q=f(L,K)为n次齐次生产函数。

  对于n次齐次生产函数Q=f(L,K)来说,如果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量随λ增加,则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当n<1时,Q=f(L,K)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2]

  一般说来,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如下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经济阶段,如图1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AB部分即表示规模经济。

  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阶段成本最低,也就是规模最经济,如图1的BC段,[3]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

  在此以后,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规模报酬递减,单位成本随规模的扩大而上升,规模不经济,如图1CD段规模经济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更合理和专业化。

  也就是说,规模经济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分工、专业化所带来的经济节约。

  规模经济和分工、专业化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对概念,许多学者对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过深入的探讨,但未曾得出过一致性的结论。

  譬如盛洪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表现为生产费用的节约,严格地说,是单位生产费用的节约,实现这种节约的途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分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性。

  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从较长的时间角度看,分工所引起的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间歇时间的减少和物质资料的节约等都可以概括为规模经济性。

  [4]很显然,盛洪认为是“规模经济性”带来了分工专业化的经济性,而不是相反。

  杨小凯则认为[5]:“分工经济概念与个人间的组织程度及相互依存度概念相关联,它与个人产出范围的内生化有内在联系,而规模经济概念则与个人专业化水平或企业内部专业化水平无关。一个企业的规模可能很大,而同时其专业化水平可能很低。”规模经济与分工专业化经济在杨小凯看来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杨并未探究两者产生的根源。

  规模经济和分工专业化经济都被当成公理在运用着。

  盛洪将规模经济性当作公理推导出分工专业化带来的经济性。

  亚当・斯密曾指出:“带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之后,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就将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经济性作为推论的起点,于是萨缪尔森集他人之大成得出规模经济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合理的分工和专业化。

  图1规模成本曲线

  分工和专业化的议题,盛洪和杨小凯都有专著论述,规模经济和分工专业化经济无论两者的关系如何,都有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经济性。

  全面准确地理解分工专业化带来的经济性无疑对我们理解规模经济大有裨益。

  前辈经济学家

已对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作了许多论述,归纳如下: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大致可分为直接经济性和间接经济性两种。

  直接经济性就是指采用一定程度的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较采用这种方式以前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

  而间接经济性是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产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对这些生产方式创新的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

  分工和专业化的直接经济性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分工和专业化使得劳动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2)分工和专业化会使劳动生产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节约了生产的人力资源;(3)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得劳动生产者可以节约生产时所使用的物质生产资料;(4)分工和专业化还可使人们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变得简单;(5)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还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分工和专业化的间接经济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进步;(2)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3)促进了投资方式的出现和发展。

  全面地评价分工专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性还必须看到分工专业化所带来的坏处即不经济性。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劳动者越来越失去人的本性,即丰富性和创造性,越来越受到他所创造的产品――物质生产资料的支配,马克思称之为劳动的异化。

  从这一角度看,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福利的损失,此即分工和专业化的不经济性。

  汪丁丁也有类似看法。

  不过他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谈的。

  他认为:规模意味着只有标准化了的生产、交换、消费才谈得上“规模经营”;规模经济之下的生产、交换、消费往往要求以统一方式的调配资源,即要求权力集中;专业化,人类必须为规模经济支付两项代价,即允许“霸权”存在,允许人的异化。[6]

  应该说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家对规模经济的描述是全面的,但他们却都只停留在现象的层面,其研究方法基本上只是实证,他们只是发现描述规模变动和报酬变动间的三种关系,规模变动既可能导致报酬递增(经济性),也可能导致报酬递减(不经济),也可能对报酬变动毫无影响,他们的理论最多只能算说明文。

  事实上对规模经济理论的研究如果仅停留在这种层面,将会阻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根据已有的这些理论,人们根本就不了解规模和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因而也不能得出企业最经济的规模究竟在哪。

  当然已有的这些理论对那些只知道规模经济的人还是会大有启发;它明白地告诉我们,规模既可能经济也可能不经济,并不是一上规模就能经济的。

  但是,仅告诉我们这些并不够,我们还确切地想知道究竟规模和经济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什么样的规模才最经济?可以说,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家关于规模经济的理论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并没解决它,甚至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似乎也不大关心,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已有的关于规模经济的结论已经够用了。

  新制度经济学家似乎忽略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他们那里也很难找到答案,但却为我们对此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科斯教授被视作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大师,在他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用此概念第一个提出并解决了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换个提法就是企业为什么会有一定规模?既然互为专业化的个体生产者可以通过市场买他们生产的专业化产品(零部件或工序加工),为什么还要聚集在一个企业内?对科斯来说,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于: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二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交易成本)与企业内组织的成本( 也是交易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7]可以这么说,科斯是当代经济学家中对成本费用概念理解最深的人,他认识到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

  同样企业内部的组织也是有成本的。

  之所以企业会出现,形成一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市场,只是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罢了。

  这一结论对我们研究规模经济有两点启示:其一,最初规模经济体现在交易费用的节约上;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我们一直这么理解规模和经济的关系,即规模是因,经济是果,而根据科斯的理论,似乎经济是因,规模才是果。

  即企业的出现或生产规模的增长是因为节约交易费用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科斯的结论是在分工和专业化一定的条件下得出的。

  在科斯提出交易费用之前,传统经济学是不可能这样认识规模经济的。

  他们只能从现象到现象,描述性地介绍规模和经济关系的实证结果,再加上用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来说明。

  综合新制度学派和传统学派的看法,我们可以把对规模经济的认识归纳如下:(1)在分工和专业化一定的条件,规模经济就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2)考虑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情形,规模经济其实就是分工和专业化经济,就是对生产费用的节约。

  考虑到企业的成本=生产性成本+非生产组织性成本=生产费用+交易费用,规模经济也就是对企业成本的节约。

  仅认识到这一层是不够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规模和经济两个概念其实是互动关系,因为节约交易费用的经济需要,出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企业是非个体的,即意味着规模生产,规模生产又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费用,实现了经济。

  二、规模经济与结构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在讨论规模经济问题时,始终未明确指出什么是规模。

  他们明确指出规模变动是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的变动,却不明确规模的内涵让人十分困惑。

  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过此问题,便用跳跃性的思维把规模与产量一一对应起来,如图1的横轴Q本意是产出。

  “年产出多大的规模”已成行话,然而规模与产量是否存在一一对应,是否可以相互替代,令人十分怀疑。

  事实上用产出Q来表示企业的规模,把企业规模和产出一一对应起来,是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黑箱的延续,也正是因为把企业视作黑箱,不愿分析企业的内部构造,对规模经济的理论探讨就无法深入下去。

  对于企业规模的认识,绝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似是而非的境地,西方经济学教材都找不到企业规模的定义。

  企业规模的内涵不是“企业的大小”这样简单的认识就能概括的。

  譬如说:工厂甲和工厂乙,工厂甲有4台A机器,4个工人,1个管理人员;而工厂乙有3台A机器,5个工人,2个管理人员。

  对工厂甲和工厂乙进行规模大小比较,我们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为了后面讨论的方便,这里对企业规模作如下定义:所谓企业规模是指企业内生产要素的集合,用S( F1 F2…Fn)表示,其中S表示企业规模,Fn表示第n种生产要素。

  显然企业规模是一个多元向量。

  在传统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规模变动,毫无疑问,这只是规模变动的一种特例。

  在解释规模经济时,却又要认为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企业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合理和专业化。

  这种解释与规模变动是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的假设相矛盾。

  生产要素的内涵已发生变化,同比例变动还有何意义?生产分工合理和专业化反映了企业内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改变,企业内部结构都不相同,何来规模大小的比较呢?再回到企业规模是否会和产出一一对应的问题上,根据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Fx≠n生产要素一定,Fn生产要素变化时产量Q曲线如图2。

  图2产出规模曲线

  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Fna、Fnb在Fx≠n一定的条件下,产量Qn 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生产S完全有可能导致相同的产出,规模S与产量Q之间根本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但是当Fn≤Fno时,Fn与产量Q还是呈一一对应关系的,也只有在此条件下用产量Q来表示企业规模才有意义。

  事实上传统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的解释还是给了我们深入认识规模经济的机会。

  规模变动是生产要素的同比例变动,规模的扩大带来新技术的使用和更合理的分工和专业化,这些都让我们思考到:规模经济的原因肯定与企业内部结构变化有关。

  所谓结构是指事物各个部分的配合、组织,反映了各部分间的相同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既有量的规定性,如生产要素间的比例关系,也有其质的规定性。

  把结构理解为各部分的质态组合更为重要,如分工和专业化就是对生产结构质的规定性,生产要素的同比例变动并不能保证生产结构质的不变。

  对于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导致的规模变动的情形,即Fx≠n一定,Fn变化导致的规模报酬的变化正是企业内生产结构变化的结果。

  而在同比例变动各种生产要素导致的规模变动的情形下,若企业内生产结构并无质的改变,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保持不变,如前面所提到的规模报酬不变的例子,规模变动对报酬将毫无影响;若企业内生产结构发生了改变,如重新进行了分工或专业化,则规模变动会导致报酬变动。

  产生经济或不经济的两种结果取决于分工或专业化是否合理或生产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在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恒定的情况下,规模经济的出现则是用企业结构组织生产对用市场结构组织生产的替代。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不难得出规模经济的本质其实是结构经济即结构优化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变动和经济节约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随着规模变动而带来的经济性或不经济仅是现象,规模变动必须通过结构变动才能产生经济作用。

  正是规模量的变化引起结构质的变化,结构质的变化产生了经济效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说规模经济是不准确的,结构经济才是其应有之义。

  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我们在后面关于确定经济规模的讨论中仍将使用“规模”这个词,不过我们的讨论其实是在探索最佳的生产规模结构。

  细心的读者至此可能反问:只要生产规模结构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小对经济报酬并无影响。

  可是现实中,机器大生产的企业规模是大的经济效益好而小的差。

  事实上假如生产要素都是连续可分的话,生产规模结构一定,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报酬确实毫无影响,可是生产要素并不是可以任意取值的。

  比如厂房、机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半个厂房、半台机器运作的,对于人力资源也一样,你不能只计算半个人。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企业总规模的最小取值,即存在一个下限,达到结构最优的规模。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生产要素的非连续可分性,导致人们在规模和经济之间建立了牵强的联系。

  观察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器大生产过程,表象上似乎是规模在起经济作用,其实不然,真正起作用的仍是结构,大机器生产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改善了生产结构,为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在现存的一些手工业中,生产要素的可分割性强,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到结构的作用,而很难看到规模效应了。

  三、确定经济规模与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仅单个可变生产要素Fn变动时的规模变动效应。

  前面已经介绍存在Fn,当Fn≤Fno时,Fn可与产量Q意义对应,亦即S可以用产量Q来替代表示。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我们可得出如下图的成本-规模曲线:

  图3不同结构的成本规模曲线

  图3中选用的是具有典型意义U型成本曲线,其中MC为边际成本曲线,AC为平均成本曲线,P代表市场价格曲线,我们假定市场需求无限,或认为企业的产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份额中是微乎其微的,即市场价格几乎不受某个企业产量的影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Q≤Q1时,Fn≤Fn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即单个生产Fn投入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逐步降低,收益递增;Q1点时,即平均成本最低点,企业的收益费用比=P-AC/AC时达到最大;超过Q1点后又呈下降趋势。

  于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产生了:公司的最优规模究竟应定在哪一点呢?一般认为,公司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公司规模会扩大到Q2点,此时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利润达到最大。

  然而Q2点是规模不经济的。

  从上面的分析已得知只有Q1点才是真正的规模经济点,此时才体现出经济一词的本质涵义,即“最少投入,最大产出”,从而实现资源节约。

  于是,这个问题又转化为公司究竟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应遵循利润率最大原则呢?我们坚持认为,后者会比前者更为优越。

  实现利润率最大才能真正地实现利润最大。

  理由是很明显的: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转移(在此条件下,西方经济学认为完全经济利润为零,Q1 Q2两点重合)。

  一个公司其规模在达到规模经济点后,已实现利润率最大,如果还存在多余资本,完全可以将此资本投入到同行业中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或别的行业里去。

  这样,资本总量一定,而利润率最大,所获利润无疑最大。

  对规模经济的这点认识,不仅有助于微观的公司、企业实现利润最大,而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虽快,而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客观现状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当企业的生产规模结构保持不变,即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一定时,规模收益不变,即规模扩大n倍,单位成本不变,产出也扩大n倍,此时规模与产出是一一对应关系。

  如图4中点A与B,直线AB、CD同特定结构下的成本规模曲线可表征规模收益不变。

  图中U形曲线是指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Fn,Fx≠n一定时平均成本曲线。

  规模经济的本质是确立了最佳的生产规模的结构,图中AB线单位成本费用最低,也就是最合理的生产结构,无论企业规模多大,产出的单位成本一定。

  CD线上的生产结构显然要次于AB线,但只要保持结构恒定,规模收益仍然不变。

  图4相同结构的成本规模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结构下的成本规模曲线完全有可能相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其实是结构优化的过程,即寻求最低的成本规模曲线。

  结构优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结构优化是一种质变,其手段只能是创新,如技术创新、重构业务流程改善分工专业化水平、使用新型能源等,结构优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降低了单位成本。

  在企业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规模除受生产要素的不连续可分性限制外是否就没有约束呢?并非如此,企业的实际规模将受到来自市场的两个约束:

  1. 市场交易费用约束

  前面已经分析过,在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一定时,企业之所以替代市场,是因为企业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费用的缘故。

  如果企业的组织成本高于市场交易费用,则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市场交易费用约束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企业存在性约束。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交易费用(用市场组织生产的费用)会比企业组织成本增长缓慢[8],如下图:

  图5组织成本规模曲线

  当SSO时,CC>CM,企业就会被市场替代。

  所以企业的实际规模将受SO限制。

  2. 市场需求约束

  前面的讨论都没有涉及市场需求对规模经济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量的丰富与质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品位也完成了由量到质的转变。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同日益挑剔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商品生产者必须冷静地面对这一事实,因为在致命的飞跃中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本身。

  商品生产逐渐向产品多样化、小批量化方向发展,我们在考虑规模经济的时候不得不正视需求问题。

  图6反映了市场需求对规模经济的影响,曲线PC表示市场价格受产量的影响,AB则表示最优结构的成本规模曲线,而AC1、AC2则表示产品成本单受规模中的某个Fn的影响。

  从图6中我们看到,A点的收益费用比率是高于B点的,对于厂方来说,生产规模应确定A还是B是很分明的。

  这就是说,我们得出了一个更不寻常的结论: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影响时,厂方应尽量选取最优结构下的最小规模。

  这样不仅可保持最高的利润率,而且受市场需求影响的风险大为减少。

  如果我们还因习惯认可规模经济这个概念(准确地说应是结构经济),那么,厂方在考虑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务必考虑需求对其影响。

  图6需求约束下,最优规模的确定

  图7知识经济条件下规模成本曲线

  最后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新经济条件下的规模经济问题。

  新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将是全方位的,许多概念、规律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为了讨论的延续性,我们认定企业规模、结构及经济的含义都没有发生改变,但旧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新经济中失效。

  新经济区别于旧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讨论新经济条件下的规模经济问题就转化为探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成本-规模曲线,如图7。

  AC是平均成本规模曲线,即对于企业规模S(F1…Fn…),Fx≠n一定,Fn扩大变化时呈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下降,AC、MC始终向右下方倾斜。

  图中清晰地告诉我们,规模越大越经济,即当Fn趋于∞ 时平均成本最低,但是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受市场价格曲线影响较大。

  企业最适度的规模即投资收益率最大的规模为投资收益率=P-AC/AC。

  由于新经济条件企业本身的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企业与市场的界限日益模糊。

  关于企业规模的市场交易费用约束还值得另辟专题探讨。

  参考文献:

  [1]聂剑芳. 论当前国企改革的障碍与突破[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6).

  [2]萨缪尔森,等. 经济学[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85.

  [3]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4]盛洪. 分工与交易[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5]杨小凯.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汪丁丁.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M]. 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7]张维迎.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

  [8]迪屈奇. 交易成本经济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规模经济文献综述【2】

  摘要:关于规模经济,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经济系统层次分别对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

  为此,本文综述了不同经济学家规模经济的思想。

  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奶农养殖规模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规模经济 奶牛养殖

  一、规模经济的涵义

  无论是规模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还是其后的经济学家,其对规模经济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围绕成本概念来展开的。

  微观经济学认为,所谓规模经济又称为规模节约。

  规模经济最核心的涵义是指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减;当规模收益递增时,称作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作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的集中程度和投入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第二个层次是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第三个层次是多工厂水平(多种产品工厂)上的规模经济,或叫企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本文主要研究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

  二、规模经济的理论综述

  自经济学成为一个专门学科起,对经济生活中规模经济现象的研究就开始了。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乃至斯密理论的继承者阿林杨格,都从分工角度对市场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然而,自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马歇尔之后,对规模经济的研究则基本放弃了分工理论,转而采用边际分析的方法。

  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为人们更好地认识规模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分析工具。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其传世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序言中指出了国民财富增长的两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分工。

  他认为通过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在既定的资源基础上增加社会的资财。

  为了说明分工能够产生的经济利益,他详细地比较了独立生产与分工组织生产的效率差距。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分散生产、简单协作与工场手工业等不同分工形式的比较,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大规模组织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巨大进步和财富的巨大增长。

  同时也使人们看到了机器大工业所引起的对工场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马歇尔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

  根据分工与生产专业化的程度,马歇尔从企业的角度将规模经济的多种形态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他认为,内在经济的产生是由分工和机械的使用造成的。

  企业内部的分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与管理的分工;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工人之间的劳动分工。

  对于外在经济,则主要是从分工与决定工业地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上来论述。

  当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时,外在经济就产生了。

  阿林・杨格发展了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第一次论证了市场范围(规模)与迂回生产、产业间分工的相互作用、自我演进的机制,从而超越了斯密定理“关于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的思想。

  杨格的分工理论被后人命名为“杨格定理”,即:“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之中”。

  (二)新古典经济学规模经济的思想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是在价格机制引导下的资源配置。

  由于规模经济包括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而外在经济是与报酬递增联系在一起的,这在杨格和马歇尔的分工理论中都可以看到,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静态分析无法解释报酬递增的'动态增长。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就仅仅研究由技术决定的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

  尽管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缺陷,但它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认识的有益视角。

  (三)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科斯在《企业性质》一文中提出了有关企业存在的交易费用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交易费用理论进一步阐明了企业代替市场交易中管理对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

  当时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能够自发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的产生恰恰是从研究产业一体化的规模问题中遇到的困惑而引发的。

  (四)“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又被称为“短板理论”,指某一事物的发展和成效取决于全部因素中最为不利的一个因素,即“短板子”,其实质是要求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目的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分析

  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可将这些条件分为内部可控因素和外部不可控因素(能否控制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而这些因素一旦不能满足或变化,将改变农户的规模经济效应。

  即影响到规模经济性曲线斜率的变大或变小,左移或右移。

  如图所示。

  (一)外部不可控因素

  1.市场需求规模

  产品不同,对生产企业的规模要求不同。

  在发达国家中,市场规模较大的产品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超过大规模地生产,通过与生产技术相适应的规模化生产来实现低成本,如汽车业、钢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很大。

  就奶牛养殖业而言,养殖规模的大小与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直接相关。

  奶牛养殖业所提供的原料奶是乳品行业生产链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奶制品平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2.买方市场

  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只要提高价格,就可立竿见影提高经济效益,因而降低成本被视作是次要因素。

  这时,生产经营的目标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将不被考虑。

  而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由于出现激烈竞争,企业无法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大盈利,因此,谈规模经济必须是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

  就呼和浩特市奶牛养殖户而言,他们多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不能与大市场抗衡,且处于近乎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无法通过改变原料奶市场价格获得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3.行业状况

  行业不同,生产企业进入退出的壁垒不同。

  大企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方式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后盾,其高额的资金投入是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壁垒。

  而对于呼和浩特市地区的奶牛养殖业来说,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95%属于分散养殖,养殖户进出相当自由。

  4.饲料供应

  规模化低成本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是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前提。

  奶牛成本及日常的饲料消耗是影响奶牛养殖户规模效应的主要因素。

  由于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奶牛饲养出现“泡沫”,拉动奶畜价格上升,增加了奶农的投资负担,同时,提高进入壁垒。

  充足的饲料供应及饲料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影响奶牛饲养的成本支出。

  完善的、稳定的饲料供应市场,有利于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

  5.政策制度安排

  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与当时的社会的政策制度安排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时期,政府的制度安排不同,企业对生产规模的选择不同。

  目前,国家很倡导乳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呼和浩特市,要努力打造“中国乳都”,积极鼓励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对奶牛养殖户的贷款支持,技术培训、完善服务体系等。

  (二)内部条件

  1.农户素质

  养殖人员素质的提高反映在规模效应上,即在相同的投资、生产规模条件下的成本降低。

  养殖人员素质高,可更快吸收先进的养殖技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科学饲养奶牛,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还可减少单位产出的工时或提高单产,从而降低牛奶的单位成本,提高奶农收益。

  2.基础设施投入

  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设备的高额投入,固定资产折旧费很高,这就要求规模化的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分摊。

  因此,在生产规模不是很大时,设备的投资越少,经济性越高。

  对于奶牛养殖行业,经营适度的奶牛头数有利于养殖户采用合理有效率的饲养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单位牛奶的固定成本分摊,便于提高养殖规模效益。

  3.饲料地面积

  对于不同的产品,考虑到各个产业的投资要求、资金使用不同,有不同的自制率要求。

  自制率越低,降低成本的因素越少,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越差;反之,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规模要求越大。

  对于不同的产业,合理的制定自制率将有完全不同的规模经济效应。

  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自制率不应低于30%;对奶牛养殖业而言,饲料成本占饲养总成本的70%~80%左右,没有足够的饲料地面积,很难满足奶牛的饲料消耗,容易造成投资收益不明显现象,奶农扩大规模的积极性受到挫折。

  因此,饲料地面积对养殖户饲养规模有很大的制约性。

  4.养殖经验

  养殖经验丰富的奶农,饲养管理经验丰富,饲料配置合理,同时可以及时地发现奶牛身体的异常,疾病防御能力极强,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多年的养殖经验,他们已经从养殖中获得了甜头,愿意继续投资,完善养殖中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5.经济效益

  养殖投资回报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规模经济性,它主要表现在奶牛养殖的投资收益是否大于其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成本。

  如果养殖的机会成本很高,养殖收益不明显,乳品市场不稳定,鲜奶收购不及时,则会造成奶农屡屡倒奶现象。

  饲料价格攀升,而鲜奶的单位价格基本保持不变,奶农无奈杀牛卖肉。

  低投资、高收益,是奶农继续养殖和扩大规模的主导因素。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除了上面论及的需求问题和市场条件问题外,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也值得注意。

  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升值已居于最主要的地位。

  在我国养殖业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日益递增。

  四、结论

  由“木桶理论”可得出这样的推论:奶牛养殖户的发展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必须关注“瓶颈”环节,即找到最短的一块木板,只有做长了那块木板才可增加木桶的盛水量。

  因而,由规模经济内外部条件的特点、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在研究奶牛养殖的经济规模及规模经性时,必须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以免得出错误结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章

对美术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思考论文【优秀3篇】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美术学以其悠久的历史、艺术的魅力、多彩的创意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美术学是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艺术,一些美术理论更加广泛地影响了艺术设计,各种美术表现理...
论文2017-03-04
对美术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思考论文【优秀3篇】

关于英雄的议论文800字(推荐3篇)

关于英雄的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中作文# 导语】岁月流逝之匆匆,多少个日落伴着月出的日子,我总会想起激励我成长的那个他......为大家提供《关于英雄的议论文800字【三篇】》,欢迎阅读。【篇...
论文2014-04-06
关于英雄的议论文800字(推荐3篇)

生物毕业论文(精选3篇)

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
论文2014-08-09
生物毕业论文(精选3篇)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实用3篇】

医学检验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教学是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要部分。如何发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实习教学,是培养合格和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基...
论文2018-06-06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实用3篇】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推荐3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我们每一名计算机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探索。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
论文2016-08-06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推荐3篇)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早上好!我叫×××,20xx级社会学专业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会学视野下金庸小说中的婚恋观》。我的指导老师是张红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
论文2013-08-09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