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实用3篇)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篇一: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沟通障碍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经常会导致沟通障碍和误解。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其对沟通的影响。
首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着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司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更加突出。当中国人与美国人进行交流时,可能会发生误解和冲突,因为他们对于相同的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其次,语言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使得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即使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导致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例如,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非语言沟通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姿势、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一些动作在一个文化中可能表示友好和尊重,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或粗鲁。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沟通规则是成功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要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和研究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次,要提高语言能力。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后,要提高自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沟通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他人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提高语言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篇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能力与沟通效果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以实现有效的沟通。本文将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能力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之一。文化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能够理解、尊重和适应对方的文化特点。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并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例如,当一个人能够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习俗,他与中国人的交往就更加顺利和愉快。
其次,文化适应能力对于沟通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来交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例如,当一个人能够适应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沟通风格,他的信息传递就更加准确和清晰。
然而,要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人们需要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其次,人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只有当我们愿意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适应对方的文化,并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文化适应能力。首先,要保持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与对方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并逐渐适应其中的差异。其次,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情境和对方的期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方式。最后,要保持谦虚和尊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愿意从对方那里学习和借鉴。
总之,文化适应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以及采取灵活和适应性的策略,我们可以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并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培养文化移情能力。通过文化教学,对书刊、网络资源的学习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可以更好地使学习者在跨文化知识能力、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行为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文化差异的形成与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不同种族、民族的人们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界对不同地域人类社会的隔离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和文化,进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比如:中国人看重礼仪和谦卑的为人态度,将集体的利益视作高于个人的得失;而西方人更注重平等观念,不分老幼尊卑人人都有同等的地位,个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和个人能力的表现被放在很高的位置。生活习俗方面的差异就更多样、更丰富了。比如:中国人看重饮食,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对于食物的选材、烹饪都非常讲究,拥有诸多菜系和繁复的烹饪方法,并将菜肴赋予丰富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望;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食物本身并不看重,而是将饮食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在宴会的礼仪方面特别讲究。不同的地域特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构成了中西方的主要文化差异,〔1〕而这些差异影响着政治、经济、科学、艺术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也给不同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每一种文化都能够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作为对自身文化的补充。每一种文化都能从与他
国文化的对比中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优势与缺陷,通过互相学习使双方的文化发展更加完善。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文化交往也越来越多,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感受异国文化不同魅力的同时,在文化交往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沟通障碍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误解、摩擦,甚至矛盾和纠纷。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使沟通更加顺畅,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阻碍,还能化解矛盾,增进信任,加强双方的友好感情,不仅会促进经济合作,也会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移情概念由德国的罗伯特·费肖尔提出,是指对他人情感的一种共鸣,即能够从对方的立场和情感出发去思考问题。移情概念现已从美学领域扩大到了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诸多领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一般指交际双方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置身于对方文化模式之中,从而真实地感受并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
“各民族文化虽然存在区别,但是由于人类的本质从根本上具有同一性以及人类实践方式存在着共同性,决定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即使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也并不表现为冰炭不同炉的特性,而是可以交融和互补”。
这就是说,文化移情有着人类的共性作为基础,通过文化移情这条文化沟通的纽带,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摆脱自身积淀的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他种文化的语境中,就能够更好地感受、领悟和欣赏另一种文化,达到更加有效的沟通。文化移情成为跨文化沟通中的关键。然而,移情能力的培养绝非易事,不能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交流主体在知识层面对他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对对方的习俗和和社会交往规则有准确的把握,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不断地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具体来讲可划分为知识向度、思维向度、行为向度和情感、个性向度。知识向度是指文化既有的、外显的、客观的和组织的一面。但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要求交际者在现实的交际情景中做出独立的分析,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形成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交际者具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要将这种思维能力付诸实践,达成较好的交际效果,还离不开交际者的“行为能力”,即人际认知、沟通、协商等能力以及热情开朗、乐于交往等个性特质。
文化移情贯穿着从知识到思维到行为和情感、个性的所有向度。每一个向度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交际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移情策略,进行适度移情,避免移情缺位和移情过度。移情缺位和移情过度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极,但都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开展,是在文化移情过程中应当努力克服的。移情缺位主要是由于交际者受长期积淀的本民族语言文化及交际模式的影响与制约而不能够从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自己的心理调试到对方的角度上去,这就导致与跨文化交际的客体出现隔膜、矛盾甚至冲突。移情过度与此相反,是交际主体对客体的过分认同,交际者丢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一味地迎合他者,这使得主体和客体的边界模糊,反而丧失了移情的目的和交际的有效性。避免移情过度,才能够“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使交际双方能够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文化教学
当前,外语是大学里的必修科目,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加入文化教学,不仅能使文化教学自然地发生,为学生所接受,也对他们学习语言本身大有裨益。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异国文化有循序渐进的认识,获得跨文化交际所需的原始知识储备。另外,还可以通过开设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西方历史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法的机会。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课堂文化教学可容纳的教学内容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彩。通过试听材料,教师可以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西方的地理、历史、习俗等文化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影素材,让学生从侧面体会西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无论如何,课堂文化教学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率的,是进行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书刊和网络进行学习
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国外的书籍、报纸、杂志的阅读不断地了解西方文化,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浏览国外网站,体会西方人的文化氛围。这种学习方式也包括对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学习方法,学习者不会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只要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媒体就可以越来越多地了解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这种学习方法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能进一步开阔学习者的视野,使其接触到更丰富、更生动的文化内容,增强学习者的文化理解力和敏感性。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多,学习、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机会也越来越多。学习者应把握好这些机会,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参加外籍学者的讲座、旁听外教课程等方式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兼职翻译、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方式获得更多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智玲,谷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文, 2013(2).
〔2〕易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移情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学刊,2014(4).
〔3〕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4〕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5〕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