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学论文【通用3篇】
试论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篇一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信贷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探讨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学意义。
首先,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通过调整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和贷款条件等方面来实现。当房地产市场过热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或者加强放贷限制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相反,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风险时,央行可以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或者放松贷款条件的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其次,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房地产价格上。信贷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购买能力,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当央行收紧信贷政策时,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受到限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降,价格也会出现回调。相反,当央行放松信贷政策时,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增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上升,价格也会出现上涨。
最后,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信贷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当央行收紧信贷政策时,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受限,进而降低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和能力。相反,当央行放松信贷政策时,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成本下降,融资渠道畅通,进而提升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和能力。
综上所述,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水平和开发投资,信贷政策可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非单一,其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效果、市场预期等。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信贷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试论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篇二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与信贷政策密切相关。信贷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经济学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通过调控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信贷政策可以刺激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和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意愿,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的调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适当放松信贷政策可以提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然而,信贷政策过度放松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过热,进而引发金融风险和泡沫的产生。
其次,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金融稳定风险上。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庞大规模和复杂性,其波动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信贷政策的过度放松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进而引发金融风险和泡沫的产生。一旦泡沫破裂,将对金融机构、经济系统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冲击。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信贷政策时,需要高度警惕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最后,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还涉及到社会公平和经济不平衡问题。信贷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购买能力,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当信贷政策过度放松时,高收入群体往往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贷款和购买房产,从而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平衡。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信贷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经济平衡,避免财富集中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综上所述,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经济学意义重大。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信贷政策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信贷政策的过度放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泡沫的产生,同时也可能加剧社会不平衡和经济不稳定。因此,在制定和执行信贷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试论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篇三
试论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经济学论文
[摘要]自2009年以来,为保障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若干宏观调控政策,其中房地产信贷政策尤为突出。
本文对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信贷政策 房地产 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日益繁荣,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出现“过热”现象,房地产价格持续高速增长。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的增长,这就造成很多居民无力购买住房,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试探性抄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市场迅速增长。为进一步遏制房地产行业过快扩张,经济泡沫继续增长,宏观调控势在必行。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相关信贷政策的出台保障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2009年、2010年房地产方面信贷政策回顾
2009年1月,四大国有银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执行基准利率0.85倍优惠、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优质客户,原则上都可以申请七折优惠利率。2月10日,继农行出台房贷细则后,工商银行开始执行购房者可享受住房贷款七折的优惠利率,随后不久,其他银行的优惠政策细则相继出台,为楼市回暖蓄积了政策基础。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2009年6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针对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地产信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加强信贷管理,切实防范按揭贷款风险,促进按揭贷款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坚持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
2009年10月,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
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四条”,其中第二条为“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2010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二套房首付
2010年4月,国务院又出台《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中规定: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2010年6月,住建部、央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发文规范二套房认定标准,二套房和三套房均按“认房又认贷”的标准执行。
二、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分析
2009年初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萎靡,国内消费者以观望态度为主,期望中国楼市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回落,因此,成交量增长缓慢。为刺激楼市回暖,以带动经济整体放量增长,在2009年初各大国有银行对房地产个人购房贷款方面给予大幅优惠,无论是首付比率还是贷款利率都有所调整,以刺激消费者入市购买。在各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全线上涨,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国楼市由低迷转为高涨,且在楼市回暖后,楼市中各种投机现象明显抬头,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常有序的发展。因此,自2009年底开始,我国对房地产信贷政策作出了巨大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一环,信贷政策以引导消费,遏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为目的,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制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比例提高且不低于房价的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住房的家庭也都大幅提高其首付比率和贷款利率。一系列的信贷政策有效的限制了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多套住房的投机行为,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下滑。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2010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平均降幅达40%,杭州、苏州、南京、大连等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量也自2010年4月开始下降。房地产信贷政策是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从政府鼓励房地产行业发展到遏制房地产行业过快上涨,都是根据我国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事实证明,自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所制定的信贷政策,对我国房地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就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三、目前房地产信贷政策的不足
我国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遏制了炒楼行为,抑制了房屋价格过快上涨,保持了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紧缩性的信贷政策在限制投资性炒房的同时,也为我国居民对房屋刚性需求的满足提高了门槛和限制条件。比如对人口众多的家庭在90平米以上房屋购买过程中所需支付的首付大大提高,增加了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以及以父母名义为新婚子女购买房屋的成本也增加了。由于每个消费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需求也不同,笼统的制定房地产信贷标准很可能增加部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抑制了房地产行业正常需求的满足。
其次,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各商业银行以上调控贷款规模的种种方式都是为了临时应对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调整信贷结构解决信贷问题,一旦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所松动,商业银行的信贷势必迅速反弹,并带动投资扩张,引起新一轮购房热潮,这对我国房地产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以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投资炒房的行为在监管上存在漏洞。
国家宏观政策中取消了第三套放贷的同时,仍存在个别投资者以现有房产为抵押物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再进行房地产投资的行为。这一现象是在政策要求的合理范围之内进行的炒房行为。针对这一行为应加强政策导向和银行监管力度,避免贷款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市场破坏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综上所述,信贷政策对我国房地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信贷政策也呈现出不同的导向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信贷政策,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俊,颜哲,祝亚辉.信贷调整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2]张所续.我国银行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资源与产业,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