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优选3篇)
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一
标题:学习动机对学术成就的影响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维持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对学术成就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探讨了学习动机对学术成就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实践中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术成就、影响机制、教育实践
引言:学术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学习动机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对学术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学习动机对学术成就的影响机制,对于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学习动机对学术成就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当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对学习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术成就。其次,学习动机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和执行。在学习动机较高的情况下,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积极地执行这些策略,从而提高学术成就。此外,学习动机还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程度与其学术成就密切相关,而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目标,并促使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学术成就。
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术成就。首先,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反馈。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和家长还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奖励和认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他们对学术成就的追求。
结论:学习动机对学术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机制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学习策略选择和执行、学习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等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提供适当的奖励和认可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术成就。
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二
标题: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
摘要: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对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探讨了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实践中的启示。
关键词:自我效能、学习成就、影响机制、教育实践
引言:学生学习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而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对学生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机制,对于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时,他们更有可能对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态度,并采取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成就。其次,自我效能还可以影响学生的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学生的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与其学习成就密切相关,而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激发学生设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并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成就。此外,自我效能还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应对策略选择。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增强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提高学习成就。
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学习成就的提升。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并赞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其次,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挑战和机会,激发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和自信心。最后,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增强自我效能。
结论: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机制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情绪和应对策略选择等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以及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进而促进学习成就的提升。
教育心理学论文 篇三
摘要:
外语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框架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论文介绍了其教育心理学依据和三大原则,并对其展开了论述研究。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外语暗示教学法;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三大原则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衡量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情感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这种纯理性的活动加入情感心理因素,消除学生的情感焦虑,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外语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教学模式,提倡采用愉快放松、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和建立师生和谐融洽环境三大原则,将学生从传统填鸭式和纯理性学习中解放出来。
一、教育心理学简介
历史上,心理学基本分
为十大流派: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这十大心理学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心理研究的客观发展,并慢慢整合统一,发展为现代心理学,并向教育、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向辐射,分别形成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的研究。
其中,兴起于20世纪50和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巨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以研究“普通人”的心理和自我为主要对象,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为主要代表理论,研究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开启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篇章。
认知心理学,萌芽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是类比计算机的运作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外语暗示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外语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
当然,之后随着对暗示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广泛,别的学科教学也使用到了这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这个关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中提到了两个要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积极主动学习。
这两个要点分别对应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认知发展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主要观点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主动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对自己思维发展有益的“启发物”,形成新的认知链接,从而不断能动地发现、形成与构成自己的知识经验,以认识周围世界。
所以,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具有自己的年龄特点。
教育者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方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启发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灌给他们。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是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这个理论说明了学生的思维从理论上具有被启发的可能性。
教育者了解到这个可能性时,才能不断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即适应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人的自我实现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潜能。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
自我实现理论有三个主要特征:自我实现倾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完善的动机和需要;个人可以顺着自我倾向适当地自由选择;人具有关怀需要和自尊需要。
这三个特征说明,自我实现倾向是一个基于生物性的主要动机,能使个体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变得有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的过程,是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人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所以,人本主义认为,人的一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个体的发展。
这个观点契合外语暗示教学法的理论。
三、外语暗示教学法的几大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的放松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的放松原则是外语暗示教学法的首要原则,这符合人本主义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观点。
也就是说,在学习外语的时候,要使学生置于一种愉快放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所以,在外语学习的课堂上,应该减少枯燥的纯语法讲解,而应该将语法讲解置于影片台词分析、故事讲解、歌曲学习,甚至是课堂游戏中,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放松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愉快放松的状态时,其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陷入不愉快、恐惧、慌乱的情绪中时,肾上腺素会过度分泌,而大脑会发出排斥新信息的信号。
另外,紧张的课堂气氛也会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接受“学习是很苦的”这样的暗号而抵制学习,不愿学习,对学习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
(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主要重视理性的力量,即有意识的能力;而“暗示教学法”追求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强调通过情绪情感加强无意识调节的能力,达到身心合一,促进学业进步。
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尤其重要:英语阅读课分为精读(Intensive Reading)和泛读(Extensive Reading);听力课分为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和泛听(Extensive Listening)。
精读是指每篇文章、每个句子细细地分析,包括其文法、语法和句法;精听是指在做听力训练时,一定要听明白、理解清楚所有内容;而泛读和泛听,顾名思义就是广泛的阅读和听力练习,其目的主要是广大知识面,并形成语感。
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和听的时候可以不知其所以然,把自己置于这种阅读和听力的环境中,对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样大有裨益。
外语教学很强调语言学习环境,比如笔者的一名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产生严重偏科和厌学的情况。
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美国生活了半年,回国后英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常交流基本没有问题,困扰他很久的语法难题也基本攻克了,因为他能在做语法题时减少刻意地思考,而使其更接近于一种习惯性思维。
这个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产生的良好效果:当我们在使用母语时,不会过多地纠结于语法和句法,也是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个语言的所有信息点。
(三)暗示的相互作用原则
在暗示课堂教学中,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只有这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才能把握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心理途径去更愉悦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