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教育【优选3篇】
论文发表期刊教育 篇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表期刊
在科研工作中,发表论文是衡量学者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发表期刊是每一位研究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期刊的影响因子、专业性、审稿周期和开放获取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表期刊。
首先,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越高,代表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越大。因此,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可见度和引用率。但是,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一般竞争激烈,难度较大。因此,在选择期刊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水平来进行权衡。
其次,期刊的专业性也是选择期刊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选择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可以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和关注。此外,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在同行评议过程中也更容易得到权威专家的评价和建议,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
第三,审稿周期也是选择期刊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期刊的审稿周期越短,可以使研究者更快地获得论文的反馈意见和最终的发表结果。因此,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参考一些学术社交平台或者专业论坛上其他研究者的评价和经验,了解期刊的审稿速度和效率。
最后,开放获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发表期刊模式之一。开放获取期刊允许任何人免费阅读和下载论文,提高了论文的可见度和传播效果。选择开放获取期刊可以使研究成果更广泛地被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接触和使用,对于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表期刊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子、专业性、审稿周期和开放获取等因素。在选择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参考同行的建议和经验,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水平,做出合理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表期刊,研究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见度和引用率,进一步推动自己的学术发展。
论文发表期刊教育 篇三
论文发表期刊教育
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有关于论文发表期刊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探讨【1】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研人员,笔者深深体会到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职业学校要发展必须树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工作重心集中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扎实搞好专业和课程建设,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
在此,就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
1.完善师资培训制度
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过程的监控,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教师培训,注重培训后的研讨交流,做到一名教师得到培训其他教师也能受益。
比如我们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都要和同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心得和收获。
2.重视教科研活动
教师教科研情况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内涵和办学水平的标准。
职业学校一定要重视教科研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应用的研讨,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重点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职业课程模式、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的研讨,加大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保证职教教科研经费的落实,对确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一定要重奖。
3.加强双师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职业学校应做好名师工作坊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坊效应,充分发挥双师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给予适当激励,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提高自己的水平,起示范带头作用。
学校应为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发展给予大力扶持,提供多种学习、观摩的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开展教科研的交流、研讨和比赛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提高、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专业及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1.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职业学校要有合理的专业体系,学校要加强精品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积极开拓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发展学校的专业群,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笔者学校针对当地实际,改造了一些传统专业,新建了以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型专业群,专业建设效果明显。
2.注重课程专业化
中职学生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
因此职业学校要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界定专业课程内容,以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以需要来确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兼顾部分学生对升学和继续教育的需要,尊重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选择。
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确保课程紧跟社会发展,确保每门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用因素。
同时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摒弃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的专业技能课程。
3.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一定要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新形势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材进行改革,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重点促成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各级精品课程。
三、制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1.完善各类制度
制度是一个职业学校的内涵,要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做到事事有规范,时时有考核,处处有管理。
推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从教师到学生的管理,从教学质量到教科研氛围的形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可执行的制度,要做到常规制度精细化,管理制度合理化,评价制度人性化。
科学精细的管理制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2.严格制度落实
制度制定的再好不认真落实也等于摆设,因此制度重在实施和落实。
严格执行制度是学校发展延续、提高质量的根本,制度执行严格化要形成学校上下的自觉,切实做到制度细、措施实、执行严,让学校的每个决策、每项制度都能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以上是笔者在职教生涯中的几点看法,观点较为粗浅,但本着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盼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愿职业教育的春天万紫千红。
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探讨【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化,小学教育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
也正因此小学教育教学的弊端不断暴露,尤其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教学现象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现在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沉淀了很多的精华,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教育关注学生成长,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改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是重知识轻德育。
小学教育在我国教学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也正
是如此,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品德、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更是少之甚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缺少其他的认知和能力,这种学习现状对学生现在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教育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还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道德规范,通过德育智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避免学生出现素质滑坡的现象。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践行力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成为了阻碍小学生健康成长和以后成才的主要因素,应该受到一线教师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素质教育真正的重视起来,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教育与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沉淀和见证,而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无一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为此笔者将对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进行重点阐述。
(一)重视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其是随着人类的成长逐渐建立起来的,可以说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就越多,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应该越高。
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不能将道德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开来,要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这两种教育形式,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健康地成长。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文教育,也就是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教育,这种思想在孔子的'“舍生取义”中就是很好的诠释。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阶段,在各学科教学中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以免出现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要将德育教育重视起来,可以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机制和量化考评中去,以此来提高全校师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并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二)突破教学禁锢,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很多的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都记录了学习的重要性,古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些都告诉我们想要功成名就,就要脚踏实地,踏实好学。
同时在实际的学习中还要学会大胆挑战,敢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趣味性的,差异性的,能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科学的、创新的眼光看待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为小学教育教学增加更多的乐趣。
例如:在小学英语和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游戏教学法。
通过趣味游戏的设计,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又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另外,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或者生活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与传统的讲授制相比效率和质量都要有所提升。
(三)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从古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小学教学中,学生的稳定性不高,学习意志力不坚韧,更需要教师的指引。
因此,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关键,对此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规范学校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第一,在教师招聘上严把质量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第二,在学校内部为教师组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让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第三,改善教师福利,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小学教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小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先进教育方式,日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
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相当普遍,在美国已高达20%—23%,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创业之路。
但是,根据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大学生在回答“毕业后的意向”时,79.2%选择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很不成熟。
本文结合东南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实力,摆脱不平等的国际分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精神;关键环节是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核心要素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创业教育。
从国际和国内历史经验来看,企业在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来推进技术创新。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创业教育。
2,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
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力提升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
另外我国每年有20000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是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则高达45%。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由于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单纯技术发明或创新没有创造原动力,欠缺面向应用的针对性,因此难以转化。
开展创业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不鲜见。
大学生一味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非积极地创业和开拓事业,在就业状态下,将部分挤占社会岗位资源,加剧整个社会就业负担;在失业状态下,将会造成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效实施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小型企业家,这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采用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这种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
是大众化背景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4,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创业为目标,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不少学生为拓展将来职业发展空间,在夯实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迫切希望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
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传统的就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业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其创业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既可以去寻找合适的岗位就业,又能够在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
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谋求生存、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即通过教育、培养和锻炼,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适应和引领社会需要的创业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一致的,即通过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
1,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动力机制。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
创业意识按从低到高的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
创业意识的激发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2,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即创业的情感、意志和精神的调节系统,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殊品质:一是敏于把握创业机会;二是善于驾驭创业风险;三是勇于承担创业责任;四是乐于保持创业激情;五是恒于坚守创业理性。
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创业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3,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创业能力发挥的工具,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
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职业知识,这是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等}三是综合性知识,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
创业知识是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基础。
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是创业教育的主体。
4,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即应对市场和社会需求推陈出新、“无中生有”的本领;二是策划能力,即根据外部创业环境的变化,确定并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的本领;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即把创业活动中的各个要素、
各个环节科学高效地整合起来的能力;四是领导能力,即在创业活动中运用组织和权力,按照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引导教育员工统筹工作的本领。
创业能力是创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三、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东南大学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受到学生欢迎,学校也持续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不仅在过去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6金1银3铜的佳绩,而且在第七届、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得最高奖“挑战杯”,成为全国两次捧得过“挑战杯”的三所重点高校之一,
学生戴戈创下了三次参赛两次获特等奖、一次获一等奖的奇迹。
结合东南大学具体实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创业教育的地位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要将培养能够担当社会责任、引领社会进步的优秀创业人才纳入学校办学指导方针,要用积极的创业教育思想改造既往消极的就业教育思想,确立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观念可以区别不同的情况,由完全的就业教育向就业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继而向创业教育为主就业教育为辅、直至特殊情况下完全的创业教育转变。
与此相应,要确立创业教育在高校办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正是伴随学校教育观念向创业教育的转变和创业教育在学校学科地位的提升,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得以切实推进。
2,组建创业教育机构,加强创业教育研究、规划和管理
虽然初期小范围、零散、低水平的创业教育可以依托既有的教学和校园文化部门,
然而,规模化、系统而持久、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却要求组建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或者将创业教育正式纳入教学部门职责范围,对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有效组织和管理,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和整合学校办学资源推进创业教育。
东南大学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小组,整合教学、科研、共青团等力量,依托其下属专门机构,定期研究、规划全校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的管理,其规划涉及创业教育的全程,管理涵盖创业教育各个方面。
3,完善创业教育制度,提供创业教育保障
有序、高效的创业教育需要制度的保障。
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规范创业教育受教者、施教者、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各方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从制度上为创业教育提供对象、人力、财力、物力保障。
东南大学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将全体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对象,
要求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训练计划(SRTP),完成规定学分;鼓励教师特别是各类导师参与创业教育;
要求相关部门和基层院系组织创业教育活动;为创业教育提供经费、场地、设备等保障出台办法,评价创业教育参与各方的行为,对取得成绩和贡献突出者给予奖励。
4,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内容
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服务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基本涵盖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传授创业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授经营管理和创业相关综合知识;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能够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增强创业能力。
课程要系统整合成功创业者素质的各方面。
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块化方式实施。
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修和辅修,提高学生的选择性。
课程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原有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
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科优势,努力形成创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譬如东南大学不仅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创业学”、“中小企业创建”、“领导力与执行力”等公共选修课,而且发挥以工为主,理、工、医、文、法、哲、教育、经济、管理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跨专业、学科选修和辅修课程的机会。
这种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丰富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效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5,建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指导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保障。
根据东南大学的实践,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二是各类学生导师;三是包括成功创业人士在内的来自校内外的创业活动讲师。
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创业教育教师(导师、讲师)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高的相关领域理论水平;二是有丰富的创业或创业教育实践经验:三是有饱满的从事创业教育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正是这样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长期坚持创业指导,东南大学的创业教育才得以切实有效地开展。
6,举办创业教育活动,加强创业交流与合作
创业教育活动是巩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深化创业教育课程成果、模拟创业教育实践、交流创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渠道。
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组织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邀请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杰出校友作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用讲座、报告等方式普及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2)举办创业沙龙,为准备创业者和已经创业者提供交流、沟通和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和学生联系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大学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与合作提供便利,创造更好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组织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
东南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创业创新论坛”,“金点子”商务大赛、“赢在东南”和组织参与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创业学习、交流与合作。
7,开展创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创业素质提高
创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重要举措。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期坚持“开拓创业之路,树立一流品牌”的学生工作理念,
围绕经济管理“先锋”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训练中突出创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素质训练: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推出系列职业特别是创业素质训练项目,贯穿全程开展职业和创业素质训练,以学期为单位实施“学生成长推进”,收到显著效果:毕业生中约25%的学生有志于创业,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的创业计划竞赛,屡获殊荣。
8,促进创业教育实践,加速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创业实践,促进科技和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成功的创业实践又能有效地验证创业教育的成效,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的更好开展。
东南大学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并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协会为基础,科技园、团委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指导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
目前,该中心孵化的由学生注册成立的“优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大学生职前规划市场,已初具影响力,创业学生先后被新华社、《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四、结语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
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创出特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