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精彩3篇)
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 篇一: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是这座城市的符号之一。它不仅是北京传统建筑的代表,更是北京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象征。走进一座四合院,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古老而独特的北京文化。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以四周围合的中心庭院为核心,由主房和厢房组成,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这种布局不仅使得庭院内部得到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增加了私密性。四合院的外墙一般采用灰色的琉璃瓦和红色的砖石,给人一种古朴大气的感觉。而庭院内的花草树木也是四合院的一大特点,各种各样的植物为庭院增添了绿意和生机。
在四合院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安逸。庭院内的老树下,老人们坐在藤椅上晒太阳,聊天,嬉笑打闹。在夏日的午后,四合院内弥漫着鲜花的香气和鸟儿的鸣叫声。而在冬日的清晨,庭院里升起的炊烟和悠扬的钟声,让人感到温暖和宁静。四合院里的生活节奏慢而有序,让人心情舒畅,身心得到放松。
四合院也是北京人民的精神寄托。在四合院里,人们代代相传,传承着北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过年时的团圆饭,还是过节时的祭祀活动,四合院都见证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在四合院里,人们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四合院也是交流和传播文化的平台,年轻人在庭院里学习书法、绘画,老人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和传统的歌谣。四合院将北京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保留了这座城市的记忆。
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它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四合院始终是北京人民心中的家园,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走进四合院,感受古老的北京,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字数:604)
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 篇二:北京的烤鸭
北京的烤鸭是这座城市的符号之一。它不仅是北京美食的代表,更是北京饮食文化的象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提到北京,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香喷喷的烤鸭。
北京的烤鸭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闻名于世。它选用的是优质的鸭子,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再进行烤制。烤鸭的皮薄而酥脆,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在品尝烤鸭时,人们可以选择将鸭肉片放在薄饼上,再蘸上甜面酱、葱丝和黄瓜条,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口感丰富。烤鸭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炉火烤制和传统的刀工技巧,才能使得鸭肉更加美味。
北京的烤鸭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品尝烤鸭的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享受。在北京的烤鸭店里,人们可以看到烤鸭师傅现场制作烤鸭,观赏烤鸭的整个过程。而在品尝烤鸭时,服务员会为客人进行专业的切割和配菜,使得每一位客人都能够得到最佳的体验。在北京的饭店里,人们还可以享受到传统的京剧表演和其他的文化活动,使得整个用餐过程更加丰富有趣。
北京的烤鸭是北京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烤鸭不仅成为了北京的美食代表,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它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成为了他们对北京的印象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人们提到北京,很可能会想到那美味的烤鸭。
北京的烤鸭是这座城市的符号,它代表了北京的饮食文化。无论时间如何变迁,烤鸭始终是北京人民心中的美食,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品尝烤鸭,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
(字数:632)
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 篇三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却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谁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他说:“赶明儿我一准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子。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理想是将来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着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站在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孩儿——妈妈……一股热浪叩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向前飘,将一直飘向2008……到那时,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点评]
“北京的符号”这道题,可写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在宽泛的写作范围内,选写哪一个(也可是多个)对象作为“符号”,写这个(些)“符号”能否新人耳目,这就大有讲究了。毫无疑问,本文详写“如歌的吆喝声”是“北京的符号”,在切入点的选择上别具匠心,胜人一筹。全文叙事、描写朴实中见真淳,而“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一语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一篇优秀之作,在内容明白、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有精彩之处(即“亮点”)。此文收尾处那醉人的“冰——糖——葫芦……”“葫芦——冰——糖……”,正是亮点所在。相信读过此文,“这醉人的京韵”,一定会长久地萦绕于读者耳际,留存于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