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乙己》有感(优质6篇)

读《孔乙己》有感 篇一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贩卖古董的孔乙己与一群喝酒的人之间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人性丑恶和阶级固化的问题。读完这篇小说,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故事中的孔乙己是一个贫穷而孤独的人,他靠卖古董为生,过着窘迫的生活。他被一群酒肉朋友看不起,总是被他们拿来取乐和消遣。然而,孔乙己并没有对这种对待表示不满,他默默忍受着,甚至表现出对众人的友好和宽容。这种对待使我感到痛心,也让我深思。

孔乙己的悲剧并非个例,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人的真实写照。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孔乙己作为一个贩卖古董的小贩,他的社会地位低微,无法得到尊重和认可。而那些喝酒的人则是有地位和财富的人,他们通过嘲笑孔乙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阶级固化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读完《孔乙己》,我想到了如今的社会。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但是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公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像孔乙己一样,被边缘化和忽视,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喧嚣的城市中。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心酸和无奈。

《孔乙己》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或许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但我可以从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人,用善良和宽容去对待每一个人。我可以为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发声,呼吁社会关注和帮助他们。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关心和关爱他人,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读《孔乙己》有感 篇二

《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贩卖古董的孔乙己与一群喝酒的人之间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不公。读完这篇小说,我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悲哀。

故事中的孔乙己是一个贫穷而孤独的人,他靠卖古董为生,过着窘迫的生活。然而,他却被一群喝酒的人拿来取乐和消遣。他们嘲笑孔乙己,让他唱曲儿,然后将他抛之脑后。这种对待不仅是对孔乙己的侮辱,更是对人性的践踏。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娱乐欲望,不惜伤害他人的尊严和感情。

《孔乙己》中所揭示的人性的丑恶并不局限于小说中的人物,而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欺凌、霸凌、歧视等行为,都是人性的丑恶的体现。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私欲,不惜伤害他人,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让我感到深深地愤慨和忧虑。

《孔乙己》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问题。孔乙己作为一个贩卖古董的小贩,他的社会地位低微,无法得到尊重和认可。而那些喝酒的人则是有地位和财富的人,他们通过嘲笑孔乙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阶级固化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读完《孔乙己》,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关注。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中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我们要有勇气去发声,去捍卫正义。每个人都应该用善良和宽容去对待他人,用行动去改变社会的不公。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关心和关爱他人,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读《孔乙己》有感 篇三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于该文的教学,历来的语文教育者都把其主题——批判封建社会,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加渲染,竭力挖掘;而对主人公孔乙己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视而不见。直道今天,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语文教育名家仍是难改初衷。

  前几天拜读了李镇西老师1997年的教学实录,深为李老师的教育民主思想所感染,但对其中的有些细节问题,也不无遗憾。节录于下,并直陈己见,以求教于广大同人。

  片断一

  男生G: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已己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

  教师:好,好,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大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好吧,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在研究之前,让我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究竟死没死?

  众学生:死了。

  教师:根据何在?

  众学生:作者在结尾说孔已己“的确死了”。

  教师:嗯,孔已己“的确死了”。同学们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孔已己为什么会“的确”死去?

  (学生思考)

  教师:李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个思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

  女生D:取决于他的遭遇。

  教师:对,很好。取决于他的遭遇。

  男生H:还取决于他的社会背景。

  教师: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那么,我们来看看课文,孔已己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

  笔者认为,把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完全归于其遭遇和社会背景,有失全面。一个人的命运固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遭遇有关,但“环境”和“遭遇”绝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人格的因素决不容忽视。在健全、健康、甚至伟大的人格面前,环境和遭遇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这样的例子于现代、于古代、与中国、与外国都是不胜枚举的,所以才会有人说: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

  当然,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李老师也引导学生分析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但不是把孔乙己的性格作为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来分析,而是通过分析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而得出性格的成因,来达到批判封建的目的。试看下面的教学结果。

  片断二

  教师:是啊,最后孔已己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的走去了,也是永远的消失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说,“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已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已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诅咒这个社会的灭亡!作者这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在课题“孔已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

  好,我刚才写的这个副标题,可以看作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现在,我希望你们也学李老师,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已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

  (学生开始思考)

  男生O:“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教师:好,可以。

  女生J:我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教师:很好,这位同学借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表达她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很新颖,而且说明这位女同学课外阅读面是比较宽的,值得大家学习。

  男生G:“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

  (众鼓掌)

  教师:好,非常好!对不起,快下课了,我不能再抽更多的同学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想还会有更多的同学用更好的概括。我这里布置一道作文《孔已己的最后日子》我希望同学能够接着鲁迅的文章继续写孔已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写出他最后具体是怎么死的。注意,要符合孔已己的身份和性格。

  看看吧,这就是这堂课的成果。45分钟,学生悟出了什么呢?无非就这三条:

  “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

  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吗?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呢?培养学生指责环境、指责社会、怨天尤人吗?

  社会本无好坏之分,关键看这个社会由什么样的人组成。是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人。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人,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的面貌才会改变。

  改变人的首要是个体对自身的改变。

  笔者认为,文学的认识作用,不仅仅在于让读者去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认识这个社会里的人,认识人的生存状态。

  感悟人生,从而改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文学教育的第一要义。如果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不能读出自己,思考自己,那么,这样的文学教育是失败的。

  孔乙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典型代表,他的悲剧当然有社会的因素,但究其根源,这是一个人格的悲剧。孔乙己的死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自命清高和他对劳动的鄙视,对劳动者(短衣帮)的鄙视,欲上不能,欲下不忍,孔乙己是孤独而死。

  从孔乙己,我想到了诗人海子。如果说孔乙己的死我们可以归罪于封建社会、封建科举制度,那海子的自戕,又该归罪于谁呢?

  对于《孔乙己》这篇小说,对于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难道只能让我们的当代的中学生去批判,去同情,就不能吸收点什么?读书的教训!人生的教训!

  新课程的灵魂即以人为本。课程的

观念变了,我们语文教学的视角是不是也应该跟着变呢?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早已消亡多年了,我们还在这里鞭之、笞之,我不知道还有多大的意义。倒不如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更多的孔乙己悲剧再次重演来的实在。

  我无意于贬低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更无意于挑名人的瑕疵,只是想对我们的文学教育尽一己之言,请广大同人赐教。

读《孔乙己》有感 篇四

  孔乙己的长衫,映出了那个社会下层读书人的悲惨命运。而这样的长衫,却依然存在在今天社会上的两种人里。

  第一种人,就是那些每天用名牌服装,金银首饰装扮自己,“孔乙己的长衫”就穿在了他们身上。孔乙己穿一件长衫来显示自己是读书人,这样只是给别人添了些乐趣,没有人真正的佩服他。而这些人每天显示自己有多么的有权有势,连乐趣也不给别人添。这种人,迎来的只有无数人的.白眼和蔑视。孔乙己虽然虚荣,但他还是心地善良,给孩子们分发茴香豆,而这些人光有钱却不用来做善事,固然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了。

  第二种人,是如今一些号称是读书人,但只是书呆子的人。他们都有着高学历,却都是名副其实的高分低能,他们忽略了其他各方面的培养。他们是“文明的野蛮人”。他们没有控制力,没有忍耐力,甚至不能自理,依赖家长,不自立自强。这就好比孔乙己,身材高大,却不能够养活自己,鄙视体力活,最后毁的还是自己,穷困的还是自己。

  在当今社会,“土豪”和“书呆子”都是受尽人鄙视的,他们就是当今的孔乙己,没有当代人应该有的素质。都是小气,无能,自命清高,好吃懒做的“破落户”。

  生活在新世纪,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摒弃不良的道德品质,将好的发扬光大,绝不让“孔乙己”继续存在下去。

读《孔乙己》有感 篇五

  阅读完《孔乙已》之后,我从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制度的背后,看到了社会的残酷——社会本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如果你不够优秀,就会被淘汰。

  孔乙已本是一个读书人,因比较懒惰,才堕落到成为“站着喝酒而不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虽是个书生,自恃比“短衣帮”多些文化,可因好吃懒做,总是窃书,以至被他瞧不起的人嘲笑。后来他被打断腿,更是无人关心,无人过问,只是年关掌柜算帐时才提起他还欠数十文钱,最后只是“大约的确死了”

  现在我们生活不是一样吗?如果足够优秀,他就会走到社会的上层,拥有金钱、名誉等等,可是,一旦在上进的过程中放弃了努力,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被社会遗忘,甚至连他的生死都是别人的一句“大约”,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吗?如果我们再不努力,不能使自己优秀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掉队,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孔乙已,努力过,奋斗过,但他不是优秀的,既没有短衣帮的勤劳,也没有其它穿长衫的人那般阔,自己又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去偷,最后自然是落了一个悲惨的结果。

  所以,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努力奋斗,不是为了他人,只是不在严酷的毫无竞争环境中保持在队伍中,就必须使自己优秀,孔乙已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不优秀,就会被淘汰。

读《孔乙己》有感 篇六

  孔乙己——一个熟悉的名字,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遍。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看这篇文章,这篇老师将要讲的课文。无疑,这应该是我最认真的一次预习了。

  他那悲惨的一生,他所谓的无助与可怜,在我的心中画下一个个符号。他又穷又懒,但却还自命清高;他自欺欺人,但却还死要面子;他迂腐不堪,但却等级明确。我觉得他很可笑吧,明明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却非要装出一番书生风范,应该是在安慰自己吧。

  他原先拥有一份替人抄书的差事但却好吃懒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后儿就去做了偷盗的事。心中总有一个疑问,他不是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连人带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为什么要去做偷盗的事情?他这种行为配得上“读书人”的称号吗?显然,在我心中的答案是“不能”。一个举止如此低俗的人还自命清高,真是注定的可悲。

  孔乙己那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也算是他一生悲惨的重要原因吧。他成天渴望着一天能考取功名,得到高官俸禄,但却不为现实好好思量。他不去反思,更看不清自己是哪般模样。倘若他肯低一些头,加入短衣帮的行列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吧。一个认不清自己的人,一生,注定可悲。

  孔乙己所处的那个年代已经日行渐远,但他那种自找的“注定可悲”仍在我们身边萦绕,一定要认清自己。

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精简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游记》读后感800字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
读后感2016-07-04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精简5篇)

全力以赴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

全力以赴的人读后感(一): 《全力以赴的人》读后感 最近,我在闲暇之时,突然想起前段时间朋友送给我的书《全力以赴的人》,在细细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它对我自我以前的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方式都有一种救赎的作用...
读后感2019-02-03
全力以赴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

稻草人和他的仆人读后感【精选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稻草人和他的仆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稻草人和...
读后感2019-03-05
稻草人和他的仆人读后感【精选3篇】

读《经典品读》有感【通用4篇】

读《经典品读》有感1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经典品读》。这本书里有许多故事,但有一个故事——《装蛋糕的智慧》,我永远铭记在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高尔基在很小的时候,曾在一个糕点店里打工,有一个老板...
读后感2014-01-04
读《经典品读》有感【通用4篇】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作文(最新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作文,希望...
读后感2019-01-01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作文(最新6篇)

读《回家》有感(通用6篇)

读《回家》有感1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我和我爸的前世肯定是闹掰了,所以今世的我们大概是记着前世的仇,彼此忌恨着对方。我六岁那年爸妈回来了。在六岁之前我的脑子里并没有关于父母的一点信息,只有爷爷...
读后感2013-08-02
读《回家》有感(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