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优选6篇)
诗经读后感 篇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读完《诗经》,我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所打动,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诗经》中的诗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反思。其中《关雎》、《卫风》等篇章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内涵令我印象深刻。通过这些诗歌,我感受到了作者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把对大自然的感受融入到诗歌中,使诗歌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表达工具,而是成为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让我对自然的珍视和保护之情更加浓厚。
另外,《诗经》中的诗歌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其中的《离骚》、《九歌》等篇章表达了作者们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丰富。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多变和情感的纷繁。古人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声,使我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诗经》中的诗歌语言简练,抒发了作者们的真情实感。每一首诗歌都是一种情感的凝结,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阅读《诗经》,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真情实感,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
综上所述,读完《诗经》后,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诗歌,我感受到了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纷繁。《诗经》是一部珍贵的文化瑰宝,它让我对古代文化和人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诗经读后感 篇二
读《诗经》,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这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认识的起点。
《诗经》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我。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作者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抒发。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感受到了作者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也体会到了他们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纷繁。通过阅读《诗经》,我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另外,《诗经》中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的琢磨和挑选,使诗歌更加凝练和有力。读着这些诗歌,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风云之间,感受到了诗人们的真情实感。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通过阅读《诗经》,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也更加珍视和尊重我们的文化传统。
《诗经》是一部珍贵的文化瑰宝,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也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通过阅读《诗经》,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部古代的诗歌总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人们的真情实感,也让我对古代文化和人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读完《诗经》,我对古代文化充满了敬意和欣赏,也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
诗经读后感 篇三
《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间诗歌305篇。谈到它,我们都不会陌生。首先想到的会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纯情诗句。它广为流传,并非没有原因的,正因它讲了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漂亮好的女孩,谁不想追求呢?但是这句话,真正解读起来呢,又有什么样的不一样体会呢?雎鸠是离感情最近的鸟,近到它的“关关”叫声,在那思慕男子的女子听来,也是在呼唤自己的爱人。古代传说雎鸠雌雄形影不离。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雎鸠被说成是贞鸟,是感情忠贞的象征。但是!其实据考证,雎鸠不是斑鸠,而是鱼鹰,《关雎》并非雌雄和鸣,而是以鱼鹰在河州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
这就是解读之后的诗经。可能与你臆想当中的情景不一样,但是这确实事实。人们总是趋向于完美,把东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从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灵魂营养,我感觉这就足够了,不用非得在乎讲的事实,你自己认定的事实、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忙的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诗经中所涉及到的诗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读。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特点,发现诗经中以女性为主角的诗有两多,弃妇诗多,思妇诗多。弃妇诗又多以悲情见多。我读这样的诗,总是感觉读不下去,读着读着心里就来气。一个女生,被男生抛弃了,那个男生固然不对,固然就应受到社会的唾弃。但是你被抛弃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还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丝毫没有振作的迹象。看到那里,心里真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就是一个男生吗?没了他至于这样要死要活的吗?如果那个男的回过头来看你那样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本来想和好的心,瞬间又会蹦碎的。也许我此刻是以现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环境不一样,心态自然也就不一样。但是这样一个形象,描述在书里,会对多少中国女性产生影响呢?但是幸好我发现,此刻这种影响越来越小了,此刻的女生们,似乎都看得开,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么一个。反而觉得男生越来越变得跟诗经中描述的怨妇似的,动不动就为情跳楼自杀,甚至前几天看网上一男的为了求女友不好分手,竟然当众下跪!可耻啊!我真想上去甩他两个耳光,告诉他像个男生!没想到几千年的怨妇形象竟然出此刻了当今的我们男生身上,悲哀。摘自copyright8转载请保留此来源,谢谢。
相比之下思妇诗就好很多。有人说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灯火,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忧伤而美。我深有感触。在诗经中有这样几首是写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一个女子在思念他远役的丈夫,思念使她无心劳作,在路边采苍耳,很长时刻也采不满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将筐放下,在大路边张望,惦记着远方的他。我看完之后,心理十分纠结,感到了一丝温暖,却很快又被悲凉所代替。哎,相爱的人们啊,为什么不能在一齐,非要将他们分开拿思念折磨他们。是啊,想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是无心做别的东西,坚信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这种思念,带给人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两个人见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么的强烈!说道那里,我不禁又想到了异地恋,这个深重的话题,哎,还是不好说了,当局者迷啊。还有一首十分有意境的诗《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不得不说,诗经其实是一部女生内心解读秘笈,恋爱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虽然那几千年过去,但是女生们那柔软的内心却是没有变化的。从诗中我们解读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实就是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限于矜持,因此男生要主
动解读。!!怎样说到那里了呢,好像有点跑题了,但是这是我读诗经切身感受到的,也会是我的一份财产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钱了。
《诗经》博大精深,我读懂的,也许只是表面资料,其实他还有更加深厚的内涵在里面。就像人们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诗经》也是这样。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死的刻板的东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们不一样的人,从中获取的也不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诗经读后感 篇四
《诗经》读后感2000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诗,也是我认识诗经的第一首诗。这首感情诗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思恋不已,却又追求不到。相思至极,便产生幻觉,仿佛已经同那姑娘结为夫妻,享受着快乐的生活。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以感情诗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其中感情诗就有80篇左右。这些感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个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
《诗经》中的感情诗不仅仅数量多,而且展示了完整感情的过程,凡属恋爱婚姻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在那里,既有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如:《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宛丘》描述对一位跳舞女子的暗恋,但这样暗恋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但是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明白,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暗恋是一种很个性的经历,暗恋就是单相思。古龙以前说过:爱的本身没有错。无论如何,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都不是错,只但是暗恋着一个人时,心里会有那么一丝丝的甜蜜,也还带着一丝丝的心酸。暗恋是一种特殊的初恋。
当然,历经初恋,就有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和沉迷于爱的忘乎因此、欢乐飞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诗经》里的《卫风·木瓜》。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原“投桃报李”不一样,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感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好处,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因此说“匪报也”。在古人眼中,玉石恒久长远,象征感情,赠送玉石无疑是传达情人间的“山盟海誓”,正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爱到忘情近佛心,玉石此时代表着一种“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忠贞情意。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每一天朝朝暮暮,相依相守,仍觉得时刻不够,恨不得片刻不能分离,然而,分离又偏偏不是我们能掌控的。由此,和情人分离时才会感到切肤的思念和牵挂。《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
舒?受兮,劳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正是表达了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月下相思,沉迷其中。当然更有爱无所爱的无可奈何,恋爱过程的现实场景和具象细节等等。
《诗经》中的感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成分。《诗经》中的恋爱男女不会去思考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只是带着对感情的憧憬和渴望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试探,得到了爱的回应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约,有了铮铮誓言,从此夕阳下,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品味感情的甜蜜。
在《诗经》那个时代,礼教已经开始萌芽,婚姻大事已经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了,现实开始给人们的感情增加束缚。虽然这些少男少女懂礼、知礼,但为了真爱,他们能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要拒绝无理的要求,反抗强制的安排,甚至叛离家门,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他们在《诗经》里悲叹着,反抗着,表现得刚强果断。能够说,《诗经》里的感情诗,诗经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憧憬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感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感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些诗都带着春秋时期我国早期社会先民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痕迹,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显现出了感情生活的真实面目。《诗经》中这些来自远古的感情歌唱,在这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们是一首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琅琅上口,传诵不衰!
诗经读后感 篇五
《诗经》读后感1500字
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向存活于心。——题记
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
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证明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完美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完美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感情凝固了守望感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刻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能够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感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完美。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应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能够如此洒脱,被人爱能够如此真切。没有饰品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证明了我们的感情,但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正因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这天,有多少人能应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正因纯感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感情能够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感情还是感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
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
之因此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正因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完美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能够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能够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能够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感情也能够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能够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能够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怀念古人,不知是正因他们太真诚,还是正因我们太复杂。
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好处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完美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
毕竟,离久了,易思念。
《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完美。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读后感 篇六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爱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诗经读后感1500字。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完美,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个“僚”字,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拨撩着自己的心。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明白的,也自觉得明白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完美多么诚实的意向啊。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方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爱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就好像
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样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这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正因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刻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但是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爱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正因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感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述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一样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