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记读后感(推荐6篇)
黄雀记读后感 篇一
《黄雀记》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对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小说以主人公黄雀的经历为线索,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黄雀作为一个贫苦的青年,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投奔富家女小娘子,却遭到了她的虐待和压迫。小娘子的家人对黄雀也是冷漠和鄙视,将他当作奴仆一般对待。这种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和等级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残酷和不公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小娘子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她任性傲慢,对待黄雀非常残忍。她的家人则是典型的官僚贵族,他们以权势和地位来欺压和剥削黄雀。而黄雀则是一个受害者,他忍辱负重,却也有一颗渴望自由和尊严的心。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鲁迅先生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读完《黄雀记》后,我不禁思考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在小说中,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他们虚伪地对待他人,利用他人,甚至对他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这些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认为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弱点,或者说是一种罪恶。”通过这本小说,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也更加明白了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综上所述,读完《黄雀记》后,我对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本小说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我深受触动,对于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改变自己,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黄雀作为一个受害者,他忍辱负重,却也有一颗渴望自由和尊严的心。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鲁迅先生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黄雀记读后感 篇二
《黄雀记》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小娘子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她任性傲慢,对待黄雀非常残忍。她的家人则是典型的官僚贵族,他们以权势和地位来欺压和剥削黄雀。而黄雀则是一个受害者,他忍辱负重,却也有一颗渴望自由和尊严的心。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鲁迅先生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读完《黄雀记》后,我不禁思考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在小说中,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他们虚伪地对待他人,利用他人,甚至对他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这些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认为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弱点,或者说是一种罪恶。”通过这本小说,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也更加明白了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通过阅读《黄雀记》,我深受触动。这本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我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恶劣和社会的虚伪,对于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改变自己,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公正的社会。
黄雀记读后感 篇三
微谈《黄雀记》
01、故事从一个老头开始,又从这个老头结束。我笑着开始了阅读了旅程,却伴随着泪水结束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02、这不单单是一本26万余字的长篇小说,还是一部长长的电影。这次的阅读旅程带给我强烈的画面感,我感到所有人物、所有的情节都无比真实地发生在我的眼前。
03、每一段温情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的背后都是一出杯具,或者说是惨剧。
04、长长的香椿树街,就如同一卷长长的胶片,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二十年的现实状况。
05、小说的情节十分紧凑,环环相扣。每一个小节的结尾,都预示着下一小节的开端。
06、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我不但看到了他们的面目,也看到了他们灵魂深处的人性。
07、小说中的仙女几乎一向是我最痛恨的人物,但是到了之后,我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转变。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人、那些经历,注定让仙女成为这样一个令人厌恶甚至有些恶毒的人,但是她的本质还是善良的。之后我对仙女这个人物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从某种层面上说,仙女所做的某些令人厌恶或是恶毒的事情,是出于她所谓的尊严。
08、柳生不是一个坏人,起初的时候我并不喜爱他,但是之后我是喜爱这个人物的。他强奸了仙女,是青春期的冲动,但保润替他坐牢这十年乃至之后那些日子,柳生的确是夹着尾巴做人。
09、保润是小说中最惨的人物。坐牢以前,他是一个纯洁的少年;出狱以后,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保润。我个人感觉,当我见到出狱后的保润的时候,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虽然看似温和,但我预感到了柳生的死,当我看到他大臂上“君子报仇”四个字的时候,我更加确信了柳生的死。
10、故事一向紧紧地围绕着这三个少年,但是,我感觉祖父这个人从某个层面上看似乎是整个事件的引发者,也是整个事件的完结者。起初,祖父这个人物让我感到有些好笑,但渐渐的,我却感到了一丝悲哀。
11、绳子能够捆绑人的肉体,但是捆绑不了人的灵魂、捆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12、金钱、权利、感情。应当如何权衡?在这个价值混乱的时代、在这个几乎人人都丢了魂的时代,苏童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次严肃的拷问。我们务必要直面它,别无选取。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保润、柳生、仙女,轮番扮演着这三个主角。但有些时候也不是这么简单,似乎小说中其他的人物也扮演了其中的某个主角。
14、小说中有多处描述给我带来了震撼,在此举几个例子来简单探讨。“保润替她提着旅游鞋。她的旅游鞋向他开放着,热乎乎的,白色的鞋垫上有一圈汗渍,她的脚,也是出脚汗的。之后,她的脚踝引起了保润的兴趣,他注意到她的脚踝上有圆珠笔画的一个花环。”青春气与荷尔蒙的气息开始漂浮起来了。“它早不回来晚不回来,为什么这天回来?是来给瞿鹰送终的!瞿鹰交过那么多女朋友,谁来了?都跑了。只有马来了,还是马好,马比人有情义啊。”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的价值已经混乱了,还不如一个畜牲!“合同的封面上是一排大号的黑体字,货期买卖合约。从那天开始,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座矿山,从那天起,她只要看到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都会想到那个莫名其妙的沉重的词汇:矿山。”人性已经扭曲了,感情与生意画上了等号。……
王宇翔
2013年11月13日凌晨
辽宁沈阳
黄雀记读后感 篇四
四年,苏童带着《黄雀记》重新回到香椿街,带着偏执和任性。
小说取名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象征阴影中潜伏的危机,对人们命运的虎视眈眈。围绕着含冤入狱懵懂少年的春天,畏首畏尾犯罪真凶的秋天和位卑心高市井红颜的夏天所展开,病相丛生,光怪陆离。这份年届五十苏童送给自己的礼物,依旧逃脱不了其作品既定的主题——逃。
人性的卑劣,是逃的初衷。从春心萌动到阴差阳错,从失魂落魄到万念俱灰,终究也只是一场无可隐匿的流逝而已。小说从失魂到寻找,从犯罪到救赎,从沉沦到逃遁,从出生到死亡,步步紧逼,最终哀叹遍地。不谈命运,最终却依旧败给了所谓注定,嘲弄之情,讽刺之意,近乎于放肆。字里行间,萧索疯癫,扼人咽喉,不免让人无声叹息。少年少女在逃遁,中年男女在逃离,耄耋老人在逃亡。香椿街上的生命,步伐仓促,万般无常。那些以前逼迫你出逃的事由,在故事一开始便凿下了深渊,兜兜转转,依旧被命运推进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挣扎也好,哭喊也罢,终究苟活于后人餐前饭后的谈资之中。然后你才发现,这一路的忐忑不安和留意翼翼,始终是自己执拗的保护色,于外人而言,但是看的一场笑话罢了,显得分外剩余。故事结束,始觉真相,一语成谶,万念俱灰。生离死别、世事无常皆为生命本来赋予你的戏码,你在演绎的最初便就没有了换剧本的权利。因此,抽丝剥茧才是真正的痛不欲生,后知后觉又怎会是一败涂地呢?
用冰冷的语气讲述冷漠的故事,用孤独的文字叙写萧索的人生,苏童的书永远都不用光明正大地告知天下冬天的到来,正因全文皆是冬。那是一种透过心脏来传递的,喷薄的绝望,也是一种逆流回心脏的,重生的勇气。回甘的余味,会让你原谅那枝蔓无度的.芜杂叙事,毫无节制的情节叙述。然后,更好地去重新演绎何为生活,何为生命。
黄雀记读后感 篇五
《黄雀记》的故事并不复杂,用苏童自己的话来讲,“这部小说在风格上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所谓街区生活。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奸案,透过案子三个不一样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之后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全篇小说分为三章: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暗示了三个不一样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之后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
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期望,在小说中都以“魂”的形式出现。丢魂成为香椿树街居民普遍处境的一种隐喻,一种精神无所依托的焦虑和空虚。这种失魂落魄的状态也暗示了当下人应对现代危机时灵魂失缺的状态,恐惧、疏远、隔离和排斥。
罪,也分与生俱来和后天的,究竟哪一种罪大或者说更为深刻是无从论知的。有了罪有没有惩罚也是看阶段的,也或许罪与罚相继出现让你措手不及。绝望和期望也是相互依存。犯了罪,就要受罚,惩罚就是种自我救赎,在绝望中渴望找到期望,但这条路毕竟是昏暗无尽头。祖父家的祖坟不在了,祖宗的照片也不在了,留有两根骨头的电筒也没了,因此魂丢了,开始受罪。为了寻找自己的魂,挖遍了香椿树街的所有冬青树,渴望这样就是自我救赎,在一片的混乱中奢求绝望和期望能把魂给喊回来。祖父年复一年的拍遗照,是为了让死后能有个依据,就是这年复一年的举动让儿媳妇粟宝珍十分介意,挖树的举动也惊扰了整个街道,粟宝珍认为自
己嫁进这个家就是一种罪,在之后为宝润操碎了心,看见丈夫死去就是在受罚,回到娘家寻找活下去的寄托,这似是让她从绝望中找到了期望。
一个独孤绝望的生命体,丢了魂,在不尽的黑暗中尝尽人间百苦。为自己的后事操碎了心,最后却真的不得送终;与家庭不和,搬入精神病院;孙子看管,却身陷囹圄;白发送得黑发人,却落得不认亲人。有人说老人是最能看透世间万事的,什么都瞒但是老人的那双眼,故事的最后也大概会如了祖父的“愿”——“一个人无法张罗自己的葬礼,身后之事,务必从身前做起。”“如果你站在照片的左侧,会发现祖父的笑容透出某种邪恶与阴森;如果你站在照片的左侧,就会发现那笑容比孩童更加纯洁和调皮;如果是正对着祖父的照片,那诡谲的笑便消失了,你看见的是最寻常的祖父,一张枯瘦如刀的面孔,一双忧愁而焦灼的眼睛,一种戒备多疑的表情,两片嘴唇咬着他一生一世的金科玉律,留意一点儿,留意一点儿。”
苏童的作品既是迷人的,又令人感到不安。习惯用少年、暴力、女性、历史、现实和宿命等元素,去探索人性中最为隐蔽的状态和心灵上最为焦灼的时刻,创造出独特的文本。仙女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经历生命中太多坎坷起伏,最后想安安定定的陪着一个男生到老,最终也是落得让人生怜的下场。
在新奇与欲望的世界,她依然是那个仙女,大胆,任性,不知世事的深浅,在自己的领域中张牙舞爪。电影票,旱冰鞋,水塔,兔子,绳子把仙女、柳生和保润连在一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联,一方的违规让两方承受伤痛。年少纯真懵懂的爱,年少羞涩不敢承认的爱,年少张扬贪婪的爱,一齐葬送了三段完美的青春。“她看见了自己绛紫的魂,一绺一绺散开的魂,一绺一绺绛紫色的魂,它们缓缓上升,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死神并不理解白小姐的堕落寻死,也许还是正因她是仙女。仙女,在文中指那个老花匠的孙女,也是之后风光一阵的公关白小姐,再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称为“仙女”的职业。
上天似乎对仙女充满眷顾又充满狠心,满满的纠结让她始终不得敞开内心。“她的泼辣是有稚气堆砌赏赐,她的愤怒正因来历不明,显得有点脱俗,也异常尖利”上天给她一对呵护关心他的爷爷奶奶,却也让她在封闭狭隘的环境中长大,贫困与寂寞让她紧挨着富裕的柳生,从小就是在金钱的现实中成长。一向封闭,她是唯一的环境中养出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刁蛮小姐。倒也是羡慕她的,从小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是正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她吞了保润的钱,保润也是没有按耐住自己年少青涩的爱,用威胁的方式乞求在仙女身上的到认同,可惜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切都被柳生看在了眼里。
再离开又进入,反复纠结曲折,逃不掉离不开这个城市,这个街道,以及那个水塔。食言是一个未成年少女的专长,也是她的权利。“他记得很清楚,当年仙女亲口向他母亲发过誓,永远不会回到你们这个可恶的城市,永远不想见到你们这些人肮脏的嘴脸,我就是死了变成骨灰我的骨灰也不会往你们那里飘。”受了这么大侮辱的女生,最终被金钱所搞定,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难事,又怎样坚信这样的女生所说出的誓言。
很多人很难在当先生活中找到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麻醉剂也只剩利物的诱惑。仙女靠送牛奶争取零花钱;在柳生的欺骗下去和保润看电影,“罗医生的那一辆最漂亮,最威风,白色雅马哈,进口的,就停在花园里,你认识罗医生吧?去找罗医生借一下”暴露了她对物质的虚荣,收下了柳生家的钱去颠覆真相,指证保润才是施暴者;郑老板的姐姐用钱满足弟弟对女性的需要,将公关小姐直接在医院内办公,更是召集三十个妓女为弟弟庆祝三十岁生日,再有甚者在医院内大兴香火庙,,嫌弃医生的没用,说要试试香火的力量。
苏童直面淋漓鲜血和惨淡人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和总结,透过人物看似荒诞的生命历程,揭示人生杯具和残酷现实。保润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看似并没有什么参与,却是一切的推动器和导火索以及整个故事的终结者。去医院照顾爷爷遇见了勾人心魂的小仙女,与她在井亭医院各种撕,一个关于水塔里的故事让保润坐牢,仙女远走,柳生夹着尾巴做人。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却是真的忘了总有出牢的一天,仙女说的话也总是玩笑之间,柳生同住一个街道又怎样会再无交接,人生就是一个玩笑,你总想躲过的终究还是会回来的。柳生和白小姐在保润不在的这段时刻里,看似相处融洽,却不知柳生是否真的已经陷进去了。为她要债,逼死瞿鹰。再将仙女带入保润的家,这下感觉故事的主导者又转入柳生的手中。
莫名奇妙的就像为什么保润一出狱就会出此刻柳生的后车厢里,为什么柳生要带她去保润的家中,为什么这样百般对仙女好,为什么最后却选取和别的女生结婚,保润的手臂上“君子报仇”究竟是什么意思,当他对柳生施刀的时候在想什么,仙女对于身边的一切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感觉。
保润为爷爷定制各种绳结,这是真的把爷爷拴在了井亭医院让他乖乖的,还是也栓住了其他病人院长和其他护工对他充满赞赏,还是把仙女拴在了水塔得到了补偿。最后他拴住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让
有关这段故事的人最后都不在了,留下一个证明—怒婴。人还是认真过的好。哪天魂不在了可怎样办。
黄雀记读后感 篇六
继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余华推出长篇小说新作《第七天》之后不久,另一先锋文学代表作家苏童也推出了长篇力作《黄雀记》。有人曾评论说苏童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但在这部《黄雀记》里,这个“不善于讲故事”的帽子可能要被摘掉了。苏童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奸案,透过案子三个不一样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之后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
在《黄雀记》中,少年时期的保润和柳生正因和仙女的邂逅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终,保润背上强奸犯的罪名在监狱里待了十多年,真正的罪犯柳生一向“夹着尾巴做人”,仙女则化身为白小姐,沦落风尘。小说的结局是保润用刀子捅了柳生,又重新回到监狱,白小姐则出走,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这部小说无疑是苏童很重要的一部小说,它做到了历史和当下的紧密结合,引申出最终的拷问,拷问的是关于民族、关于人性内在的一些问题。“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反省、没有拷问的话,很多问题是不会被发现的,而这样浑浑噩噩混过去是不能够的,我们很多问题需要一个正面的回答。”《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这样评价《黄雀记》。小说中的故事是具有象征好处的,将对生活的思考推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能够说《黄雀记》是一部充满灵气的作品,是苏童用他独有的叙事方式对这个世界、对当下社会生活复杂性进行的全面拷问。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一个相似的困境———如何战胜每时每刻从他们身边或是内心丝丝缕缕流逝的时刻,而这又是一个谁都无法摆脱的困境。
小说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文学人物也是很难创造的,然而,当代生活所带给的现实,却使原本需要依靠强大想象力才可能催生的人物,可能轻易地降临到文本的深处。保润、柳生、小仙女,就像是一个三脚架,既搭建起一个演绎生活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情感和“危险关联”的命运枷锁。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所绑缚,一个人无法给另一个人以信赖,无所倚傍,无法寄托,最后惨相连连。我们虽然不能够对生活失去信心,但也无法立刻做出决定:我们应如何处理我们灵魂深处的精神病灶。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会居高临下地概括、抽象和引导生活,但是,他必须能透过生活的表象和乱象,剥离掉现实和存在的种种假象,在繁华鼎盛时暴露颓势、潜在的苍凉,而在凋敝哀婉时,静静地储备、蕴藉生机。苏童透过文本,延伸了我们所面临的对于当下社会的追问:这个时代的人们究竟崇尚什么,是财富还是真实的情感?人们的灵魂归属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的精神自觉如何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