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优秀3篇)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篇一
《拆掉思维的墙》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个人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这本书通过讲述各种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要想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学会打破思维的局限,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本书的第一章讲述了一个名叫杰克的年轻人的故事。杰克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庭。然而,杰克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渴望有所突破,希望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于是,他开始寻找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并最终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杰克成功地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愿意打破思维的局限,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考方式,就能够超越自己,取得成功。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决定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相信,只要我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除了个人思维的重要性,这本书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的重要性。在书中的第二章,作者讲述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每个成员都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取得最好的结果。
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取得最好的成果。
总的来说,读完《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后,我对个人思维和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学会打破思维的局限,勇于创新和尝试新的方法。同时,团队合作和创新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践行书中的教导,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篇三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位朋友的推荐,一个同事的约定!我是个比较喜欢拖延的,就像小时候周末的作业,我总是得等到周日下午才会去做完!如果太早去做一件事,我总是会不停的修改修改,像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是写一张撕一张,最后时限到了我才会把文章交上去!这似乎成了习惯,还是要说声抱歉!
有一段时间很郁闷,朋友引荐了介绍这本书的高人,我找这位高人谈了一次话,发现我一说,他对我的缺点和性格了如指掌,我平时也比较喜欢研究自己,但很多东东,我没有系统的找到更深更底层的原因,觉得他确实很牛!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还是有原因了!很多的问题,我在这里重新找到了答案!接下来就写写我的一些小小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用,其次给自己留作纪念!
故事一:兴趣篇
我:
对于兴趣的问题,从小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同学录和个人档案,也多会提到这一项。每次填“爱好项”,我都是“爱好广泛,运动听歌电视广涉之”!但当填到“特长项”时,我就愣了,最后磨蹭磨蹭写上“无”!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基于兴趣的,很多时候,我在想那么多兴趣到底哪个是我真正喜欢的呢?我是真有那么多爱好,还是没有爱好?
古典说:
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
当你真正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事,不管这个事情是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和乐趣接踵而至!
总结:
我没有真正的爱好,我那个只能算是喜欢!就像爱一个人和喜欢一个人一样的!喜欢只是因为表面看起来很好,爱一个人是因为你用心去感受和投入!
很多时候,我的那些兴趣,只因为听别人说很好玩,或看别人玩得是那么开心,跃跃欲试而已!尝试过后,没到达想要的结果,热情就冷却下来了!而真正的兴趣,是你不顾外界,全身心的投入,成功了获得满足,不成功获得智慧,持之以恒的去做的事情!
现在的我,还是很浮躁,处在兴趣的初级阶段——喜欢,接下来,从喜欢项里面做更深的投入,开始探寻兴趣之旅!
故事二:恐惧篇
我:
A:我很想做好销售,但是我性格很内向。
B:性格内向,你就改变呀。
A:我也很想改变,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B:说说不行,那你就行动呀。
A:我也想行动,但这么多,不知道从哪行动!
B:随便哪开始行动都可以,只要行动了就是改变呀。
A:说是这么说,但是改变要往好的方向改变,要是变坏了怎么办?我得选好方向,再开始!
B:变坏就变坏,反正你现在也不喜欢自己,变了至少有成功的机会呀!
A:我也想,但是……
古典说:
Yesbuter:有一类人,总是口头承诺,看似什么都懂,但迟迟不见行动。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类人称为“yesbuter”!
提升安全感的六种方法,见书p19。
失败的尝试,是成功的三分之一!
总结:
大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真的去做,我们却胆怯了!因为怕脱离安全圈,因为外面有很多的风险,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安全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二需求,所以人总是愿意呆在原有的环境是很正常的!但在现代社会,一味追求安全和安稳,是对个人和社会又都是不利!安稳,就意味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个人没有提升,社会无法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事情本身,害怕的是事情失败后的应对!但,其实恐惧真的没什么,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失败也只是历史的一个幻影!做最坏的打算,放弃恐惧,发现原来有些事做起来比看起来容易!
续:
尽管我性格内向,但是这是可以改的!
尽管改变很难,但是只要我努力,一步一步去规划,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尽管我不能十全十美的如人所愿,但是至少我改变了,我的生命因为我而不同,我无悔!
故事三:心智篇
我:
你相信星座吗?在空间里,经常能看见很多人转载关于星座的一些文章!我最开始觉得星座学和占卜学很神秘,从科学的角度而言,是不科学的!因为生成八字相同的,星座相同的,在中国这个物大地博人多的国度,肯定会有相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会一样么?肯定不会!因为从小到现在,我遇到三个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的同学,还有一个名字都差不多,但是显然我们还是有很多方面不同!但是,某些时候,我又觉得星座上说的那些性格特点啦,真的很像,而且观察自己朋友圈,跟我星座相同的是最多的,还有某几个星座的人比较多,某些星座的人没有!所以,很多时候,很纳闷?
古典说:
艾森克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标本是占星学的两千名学生,结果这些人的性格特征与星座性格完全一致;第二个,标本是一千名孩子,结果是性格与星座毫无关系;第三个,标本是成人,对占星学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结果是调查对象很清楚星座对性格的影响,其问卷调查跟占星学很像,相反如果调查对象对占星学没有了解,问卷结果跟占星学就不那么一致了。
实验结论:人们会因为自己对“星座性格”的相信,就会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简言之,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心智模式: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
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巫师,我们给自己搭建一个幻想世界,然后在现实中让这个幻想慢慢实现!
总结:
在朋友相处过程,也会出现,很多时候只是很无心的说了一句话,结果对方了解错了,导致矛盾!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我想这个也是因为心智模式的不同!
在销售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沟通,因为我们总是按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客户的意思,按自己想表达的去表达!
每个人有自己的模式,我想古典老师所说的世界模式就是经验模式,每个人用经验筑就一个模式,形成程序,当新的初始条件输入,就会按模式进行,输出结果!
记得看过朋友的一条状态,至今还记忆犹新: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越来越成为自己!
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筑就的!未来的自己,是现在的自己可以去创造的!
有些时候,我会教育我弟我妹,但教育完之后,我发现我其实是教育自己,讲给自己听的!
你们也可以,自己体会一下,自己每天讲的话,是不是很大部分是讲给自己听的呢?
故事四:选择篇
我:
人经常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我经常会害怕选择?为什么呢?因为选择后面有一种结果,人总是期待更好的结果。时间是一根单行线,没有办法掉头,对于每件事我们都有只有一次的选择!那如何做最好的选择?
哲学界有一个故事,关于如何找到最大最好的麦穗,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我就不重复了!古典老师,做了新的诠释!
第一次,柏拉图在一开始就做了选择,等到后面看到更大的没有办法采摘了。走出麦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种选择叫做“后悔”!
第二次,柏拉图吸取经验,觉得总有更好的,最后随便摘了一颗。走出麦田,苏格拉底告诉他,这种选择叫做“错过”!
那到底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呢?
古典:
最佳决策模式:采用数学方法,将三分之一作为标本,不做任何选择,只做统计,估计最优值。在后面三分之二中,一旦超过这个数值,马上作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面对职业、爱情、机会的诱惑,你往往第一次“后悔”,第二次“后退”,但是你永远不能后退。
着急选择的后悔模式和总在等待的错过模式,都会让你不可避免地陷入“后来”模式,在未来为自己的决策后悔。打破这种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一段时间寻找内心的基准线,然后等到目标出现,马上出手!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在你视野范围之内的,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总结:
最佳决策模式,我觉得某些时候,俗一点,也就是我们的经验判断!基于前面的经验,做适合自己的选择!经常说要善于总结过去,其实就是对过去做分析,剔除坏的,选择好的,有一个标准,在后来的类似问题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决策模式,有更多的数据,给到的结果也更加理性!
简言之,选择过程就是:多行动(产生初始标本),多总结(寻找基准线),再行动(目标出现),做出选择!
故事太多,简单分享一些理论和感悟吧。
v沉没成本模式:
现象:买衣服只因为逛了很久的街。真相:因为逛了很久,勉强买一件,结果往往不是自己中意的!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金钱!时间是沉默沉没成本,衣服钱是追加成本!由于害怕损失,所以继续投入,到后面损失却更大。这就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沉没成本模式!
原因:害怕损失!人对损失的感受比获得的感受强烈约四倍。(尝试在内心体会一下,如果我借你100,还你102的快乐;和我借你100,只还你98的恶心感)
跳出方法:不要根据过去投入做判断,要根据其未来价值做决定!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切记:不要为了一个水杯约束你真正有的价值!
v漂泊者和航行者:
航行者,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知道自己将要在哪里停靠,在什么地方补给,与什么样的水手。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将要经历的危险。他们也没有十全把握,但他们是专注梦想的航手,你可以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这一切,航行者有一双坚定、安静的.眼睛!航行者一直在接近目标!
漂泊者,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来到这个海上。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出海,但是由于不知道想去哪里,所以他们逃避一切有风暴的地方。他们的眼光闪烁,总在讯砸化工危险的信号——他们也是躲避危险的高手,这是他们的生存本例那个,最快地嗅到危险的味道,然后逃往安全的地方。漂泊者一直在逃避恐惧!
我想,漂泊者这是我以前最最真实的写照,很有感触,所以摘抄下来,提醒自己。现实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人老是会迷茫,这很正常,但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航向,自己的目标!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自己没有,那就跟一个好的船长(偶像或信任的人),否则会很容易迷失在大海上。
v受害者和掌握者:
受害者:习惯将快乐和痛苦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表现:周六又加班,该死的老板!生意不好做,该死的市场,老是不景气!成绩差,都是过去的基础没打好!受害者,遇到一点点的不如意,就归结于他人、归结于过去,逃避自己的责任!给了就开心,不给就抱怨!最大的收获: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其实是正确的。最大的损失:觉得失落、绝望、无奈、无助、无力感。
掌握者:不管怎样,都要论证,我是可以负全责的,只要我愿意,我会有更好的选择!表现:加班真好,又可以学一些新的东西!生意不好没关系,别人也一样,调整一下试试!成绩差没事,说明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超越自己就好了!掌握者,善于总结失败,总是在寻求方法,让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去行动!最大的收获: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些,有动力去再尝试。最大的损失:很有压力,面子问题。
上面是自己对自己的掌控,下面说说人与人之间的掌控吧!
以前,其实我很讨厌“掌控”两个字,因为觉得每个人生而平等,有自己的自由,不应该被支配、被掌握,很讨厌那种喜欢去掌握别人的人。从小到大,我喜欢当个普通的同学,不想去竞选什么班干部。在我家,我妈是掌握者,我爸过得很悠闲,看得很开,我小时候很喜欢我爸,一度我觉得我爸是受害者。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我错了,我爸是幸福的,我妈才是受害者。她要操心的事很多,事情处理得好很少有人看得到,处理得不好就有很大的外界压力!所以,现在我开始理解,掌握者其实是有很大压力的,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承担的责任也很大。掌握者,喜欢掌控,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实现他们的野心和目标,但是他们同时为此付出了很多,更多的这个世界有一帮人太迷茫,需要被掌控!有得必有失,掌控者辛苦,但是有实现目标的满足感;被掌控者轻松,但是要受支配!
v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死模式: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案例:小丽纠结要不要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如果打了,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比较小,对自己印象减分。不打,这个客户肯定没下文。更痛苦的是,自己为这个事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对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信心!
等待成本:肯定拿不到单,身心俱疲,影响自己其他业务。
穿越成本:有可能拿不到单,身心愉快、早死早超生,实在不成功、集中精力应付新的单子。
把这些列出来,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目前小丽要做的就是打电话!等待只会耗费精力,没有结果。穿越不一定成功,但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说不定还有成功!
一旦陷入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穿越过去。因为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你穿越的成本。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我是有的,惯犯了!我经常因为害怕拒绝,不敢跟进客户,总是在想,等等,等我想好一切的可能再打,但越等越没自信!最后,实在不行,在经理的催促下,拨出去,结果无人接听!一场闹剧!但是当自己拨完那个电话之后,就轻松了!再次重新拨打,也没那种恐惧了!不行动,肯定死,行动了,还有成功的几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后记:
很喜欢古典老师,真的是被迷上了!人真的是有场的,不同的人,场是不同的,同一句话对不同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算是找到了一位知己吧!因为学物理的缘故,总是会去追求真理,但是在人的社会里,很多东西是没有真理可言的!开始明白,为什么得一知己难已!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同一时间、同一地方,能形成一种共鸣真的很不容易!我以前信奉五湖四海皆朋友,后来我发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再后来,我发现一开始的知己也会变成不是知己的陌生人!人与人就是一种遇见与被遇见的关系吧,遇见了就珍惜相处沟通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