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实用3篇】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篇一
《把心灵献给孩子》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读物,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真正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的。作者提醒我们,要真正关心孩子,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和外在表现,更需要关注他们内心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出,我们不能仅仅把孩子视为我们的延伸,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一些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例如,作者提醒我们要注重倾听和沟通。孩子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倾诉。另外,作者还强调了要用爱和耐心来对待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成绩和结果,而是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我们应该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成长,并且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篇二
《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观点,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建立起与孩子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成长。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提醒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外表和表现,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作者还强调了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出,我们不能把孩子视为我们的延伸,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一些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例如,作者提醒我们要注重倾听和沟通。孩子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倾诉。另外,作者还强调了要用爱和耐心来对待孩子。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成绩和结果,而是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成长,并且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教育的启示,也是我在教育道路上的指南。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篇三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向就不是个爱读书得人,尤其是不喜欢看沉重的教育着作,条条框框,枯燥乏味,味同嚼蜡。但是这一本书却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就是教育专家李镇西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写的《把心灵献给孩子》。
书中没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都是他和同事们三年来在日常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和积累的经验,点点滴滴,是那么的真实生动,又是那么的让人受用。李老师和同事们所在的武侯实验中学在成都的郊区,学生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文化素质、文明修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后进生比较多,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文化背景也不理想。这一点和我们学校非常相似,所以书中的`很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读后也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经常用陶行知的三段话来勉励自己:“要向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如此,李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平日里对待学生,一个平易近人的动作,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句充满信任的话语,一种尊重学生的态度……都让我们觉得他确实是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孩子当孩子,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往往会把“优等生”和“后进生”区别对待,把孩子当做大人来要求,急功近利,弄巧成拙。“把孩子当作成人,教师会有许多烦恼;把孩子当作敌人,教师会有许多愤怒;而把孩子当作孩子,教师则会有许多乐趣。”事实上真的是这样,有时候对待学生的很多问题,真的是我们老师自寻烦恼,有些大人都未必做的到的事情却强求孩子去做,真的是过于好笑。李老师和他的同事就提到我们要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
,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是成长中有个性的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自然的,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孩子,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读完此书,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应该俯下身去,与孩子们多一份交流,对他们多一点关注,多一些关心、爱心和耐心,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