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最新5篇)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一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作者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课程设计不仅仅是一堆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更是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有些课程设计得很好,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让我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而有些课程设计得很差,让我觉得学习很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作者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能更加适合;而对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可能更有效。这让我明白了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偏好和不足。我以前比较倾向于使用直接教学方法,觉得这样能够更快地传授知识,但这本书告诉我,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意识到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过阅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我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给我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计;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观的公民。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二

读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首先强调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作者指出,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遇到的一些好的课程设计。那些课程设计能够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相反,一些课程设计很差,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让我觉得学习很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原理。作者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教育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这让我明白了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我以前比较倾向于使用直接教学方法,觉得这样能够更快地传授知识,但这本书告诉我,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品德。

通过阅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给我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为我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更加注重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观的公民。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三

  近期有幸拜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并不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一)以研究学习者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

  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在学习者身上引起的种种行为变化,包括思考与情感。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可运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成长档案袋”等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

  (二)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的来源

  从研究“当代社会生活”寻找教育目标更具意义。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便是将生活分成:

  (1)健康生活

  (2)家庭生活

  (3)休闲生活

  (4)职业生活

  (5)宗教生活

  (6)消费(经济)生活

  (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三)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

  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获得正如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般,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目标的数量,应该是以我们拥有的时间内,能够实际达成的为限度,并且要能确保我们所选的,的确是重要的目标。为了选择一些少数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于已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目标做一番选择的功夫,将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标去除。“哲学”及“学习心理学”正是两道重要的过滤网。

  (四)运用哲学选择目标

  学校所选择的教育哲学与社会哲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一道过滤网。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办学的宗旨或其所蕴含的价值,从一系列的目标中,找出与价值系统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标。泰勒认为一套有效标准可用于检查每个建议的目标,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标与哲学立场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与学校哲学立场一致,就可以列为暂定的目标。

  (五)运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

  学习心理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二道过滤网。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使我们判别,对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哪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或者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每一种学习心理学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确切的新发现,同时还包含了一种统一而完整的学习理论。

  (六)以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与引导教学的形式叙写目标

  叙写目标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将运作的生活内容或领域”的形式予以表达。即,任何一个目标的叙写,都应包括目标的“行为”及“内容”两方面。例如,“能清楚而有条理地写出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此一目标,指出有待发展的行为——即写出清楚而有条理的报告,并且也指出了报告所拟处理的生活领域——社会学科。泰勒也主张运用双向分析表以便更简明地表达目标的分析和叙写。在双向分析表中,同时指出行为及内容层面,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目标构造及明晰的规格标准,从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务为何。若能仅可能明确地界定预期的教育结果,那么课程设计者便等于拥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标,可供其选择内容、建议学习活动以及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学习,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域差异而已,实事求是,不能过于僵化。

  这也恰恰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为第一,教助学成”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收获。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四

  20世纪20、30年代,一场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对美国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失业率剧增,致使大多数中学生毕业无法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少数进入大学的学生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读了一年之后就退学了。因此,如何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以缓和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成了当时美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找帮助学校走出绝境的途径,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率先发起了一项著名的“八年研究”,泰勒作为评价委员会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并于1949年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为书名公开出版发行。其中指出了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和评价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孕育了教育评价领域,又为现代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这本书被看作是“课程研究的范式”,泰勒也由此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四个中心问题运转的。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以下这四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呢?

  我们可以把这四个问题看作是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1)确定目标;

  (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结果。

  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泰勒的课程原理就是围绕确定目标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泰勒认为,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做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笔者认为,泰勒把这三个方面作为确定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生的研究的必要性。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的能动性,所以,如果想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对学生的研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的必要性。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的发展应该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是必要的。

  对学科专家的建议的研究的必要性。学科专家都是自己学科领域的资深学者,他们应该能够根据这门学科的训练方法和内容等,指出这门学科能对其他人作出哪些可能的贡献,因此,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对学科专家的建议进行研究是必要也必须的。

  泰勒把这三个方面作为编制课程目标的来源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是我们现实中在确定教育目标时,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这三个来源之间的关系呢?应该如何分配这三者之间的比重呢?

  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会把重心偏向其中一个,这样的话还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在选择教育目标的来源时,把重心偏向对儿童的研究上,则很可能会导致课程编制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这就有重蹈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覆辙。再之,如果在选择教育目标时,偏重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则很可能把学生引向社会改造方面,这样的话,则又与布拉梅尔德等人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如出一辙了。同样,如果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对学科专家的建议过分注重的话,就可能使教育目标过于专门化和专业化,这样就使课程内容偏重学科知识,从而使课程偏向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趋向。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泰勒提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他并没有就如何看待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作出详细论述,并且,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要想准确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也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都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会重蹈历史覆辙。所以,在选择确定教育目标时,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问题需上升到学术层面上来进行研究实践,我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够合理解决这个问题的,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商榷。

  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如何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关于如何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泰勒也作了深入地分析,他认为,“学习经验”这个术语,不等同于一门学程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而是指学习者与他对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上,学习是通过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而发生的,就是说,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他所处的环境作出反应而产生的。经验涉及学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定义意味着: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但也不轻视教师的责任,教师控制学习经验的方法,是通过构建情景——的方式来控制环境。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外部条件看来是相同的,但是同班的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经验,这就把相当大的责任放在教师身上:教师要构建多方面的情景,以便提供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有重要意义的经验。这样,选择教育经验的问题,是一个确

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为构建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那些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他轻视了在选择经验时教育工作者构建学习情景的可操作性问题。因为既然泰勒已经承认“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他对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是行为的主体,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泰勒也曾提到:每一个学生可能具有不同的经验,因此需要教师构建多方面的学习情境。问题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处的环境,并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技能都有很大差异,因此,他们形成的学习经验也会千差万别,只有学习者自己才可能真正知道经验的结果,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理解学生的这种学习经验的结果,并没有理论上描述得那么简单,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课程编制者选择的学习经验,并非在完全意义上是学生学习经验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当今我国的现实教育情境中,绝大部分班级里都有几十名学生,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完全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生的行为变化,更不是简简单单就可能实现的事情。也就是说,要想构建预期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的学习情境,其可操作性是不那么大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可能导致课程内容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情境中,要想更合理的处理这个问题,笔者个人认为需要我们在班级组织方面下工夫,班级规模相对减小的情况下,构建学习情境的可操作性会相对增大。

  纵观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课程编制的典范,有很多值得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地方。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是无可否认的,它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作为当代课程理论的典范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作为半个世纪前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使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五

  这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所著。在书上他给出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为了能透彻了解从学生兴趣与需要的资料中,获得教育目标的各种解释以及所涉及的种种困难,我建议你记下你所熟悉的一些学生团体的有关资料,并尽可能全面地阐释一组有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隐含的教育目标写下来。”这就像是一个教育专家,坐在你的对面,和你侃侃而谈,告诉你如何在实际上操作你的课程,告诉你他的原理能有多大的生命力。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向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1、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技能,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很多时候,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差别很大,有的学习很好、能力很强,有的对学习一窍不通、能力很弱。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味的教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探究。教师应该多开展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

  2、思维不是复制,而是联系,是把一些概念联系起来。

  我们的教学训练,几乎总是用不断的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技巧,用这样的思路教育学生,结果他们脑子里就会装满“知识”,但缺乏思考能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总是希望老师告诉自己“怎么办”,然后他记住,然后他就去做,至于为什么、该这么办,他往往不予追究。毛泽东早就说过,要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思维能力培养上来,教育才算走上了正轨。

  3、学习心理学很重要。

  教育者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不要以为教育万能。无知者无畏。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不管学生具体情况,幻想只要自己“严格要求”,就什么都能“要求”出来,结果当然是碰一大堆钉子,搞得满心沮丧,或者满腔愤怒。所以我们应该找个时间静下心来,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一条条具体写出来,然后冷静地审视它们,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只是主观幻想,属于“不可能达到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搞清哪些变化可以通过学习产生,哪些则不能。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还经常强调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事实是高中生早已形成了自己一套学习习惯,高中老师能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做某些微调,就已经不错了。教师必须清醒而明智。清醒才能少做无用功,明智才能把钢使在刀刃上。

  该书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思索,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回味,将学到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运用到工作教学中。不做简单重复的教书匠,为能成为一位教育者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通用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震中...
读后感2016-06-07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通用6篇)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优秀读后感【实用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优秀读后感(通用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红旗飘飘引我成长...
读后感2017-03-08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优秀读后感【实用6篇】

读《西湖风物》有感(推荐3篇)

这个寒假,老师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读一本关于杭州的书籍。我也想更深刻地了解我的家乡——杭州。于是,我和妈妈在图书馆里精挑细选,选出了一本我觉得很好的书,推荐给大家——《西湖风物》。《西湖风物》有六大...
读后感2013-08-03
读《西湖风物》有感(推荐3篇)

骆驼王子的读后感800字【实用3篇】

骆驼王子读后感800字【一】 假期里学校安排亲子共读《骆驼王子》,当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才看几页的时候,以为只是一本介绍野骆驼的生活习性及动物界也有亲情可言。可读着读着却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骆驼王子成长...
读后感2019-04-04
骆驼王子的读后感800字【实用3篇】

读挫折是狗有感【精简3篇】

这本书是在我生日时爷爷给我买的书,我最喜欢里面那篇叫《挫折是一条狗》,他让我学会坚强。故事是从前有一条狗,是狼狗,它叫挫折,长得十分漂亮,但它很凶。两个商人一同上路,一个商人停下来,看见有人卖挫折,另...
读后感2017-01-04
读挫折是狗有感【精简3篇】

秋的济南读后感【精简3篇】

开学不久,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领略了中国北部的济南那与众不同、别有风情的冬天美景,而付秀莹老师的《秋的济南》却给人以幽静又优雅的感觉。在付秀莹的笔下,秋天的济南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无...
读后感2011-04-04
秋的济南读后感【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