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九零后》观后感【通用6篇】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一

《九零后》是一部让我深受触动的电影。这部电影以九零后这一代人为切入点,讲述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通过展现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该片成功地勾勒出了九零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他们面临着就业难、房价高、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正是这些压力,使得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或选择了一份稳定但不喜欢的工作,或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种生活状态使得他们感到迷茫和疲惫,但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坚持和勇气。

其次,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情感的起伏和磨砺。他们面对着爱情和友情的考验,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友情的背叛和珍贵。电影中的情节紧凑,情感真实,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这些情感的体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最后,电影《九零后》还对社会现象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困境时,展现了他们的努力和拼搏精神。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社会现实的受害者,而是积极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电影通过展示这些年轻人的努力和拼搏,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总之,电影《九零后》以其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成功地勾勒出了九零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和精神风貌。这部电影让我对这一代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感敬佩。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二

《九零后》是一部让我感到共鸣的电影。该片以九零后一代为主题,通过展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深入探讨了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面临着就业难题。他们经历了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困境,甚至不得不接受不喜欢的工作。这种情况引发了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怀疑和对未来的迷茫。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毕业后的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九零后这一代人在就业问题上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其次,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情感的起伏。他们面对着爱情和友情的考验,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友情的背叛和珍贵。这些情感纠葛让我体会到了爱情和友情的复杂性,也让我明白了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情感的支持和理解是多么重要。

最后,电影《九零后》还对社会现象做出了深刻的观察和反思。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不再被动接受社会现实的束缚,而是积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九零后这一代人的拼搏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深感敬佩。

总之,电影《九零后》通过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九零后这一代人的特点和精神风貌。这部电影让我对这一代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他们的努力和追求梦想的精神深感钦佩。它给予了我勇气和动力,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三

  下午带班上的学生一起观看了纪录电影《九零后》,并和导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初看电影的名字,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是讲什么。再看海报上的细节,才知道是讲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被采访的联大毕业,年岁都在90以上,所以称其为“90后”。

  这是一个不太好驾驭的题材,尤其是作为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其故事感并不差,代入感也很强,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电影。下面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使命,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

  先说先贤的精神,简而言之,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电影叙述到,在联大读书时候,杨振宁、邓稼先两位先生时常一起背古诗,杨振宁的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过他们一起背诵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电影引入这个段落,取意有二:一是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二是改变这一切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底色古已有之,从先秦诸子,再到宋明诸儒,皆是如此。

  从《大学》里的修、齐、治、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内在的情怀是一致的,联大学子亦是如此。

  杨振宁11岁时,其父杨武之已从美国学成归来,任教于清华大学算学系,并开始着手孩子的教育问题。杨振宁曾回忆道: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人来教我数学,他去找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叫做丁则良。

  我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学馆我父亲的办公室里,然后丁先生也来,教我一两个钟头的《孟子》,这样持续了一个暑假,跟第二年的半个暑假。一个半暑假里,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

  《孟子》里头有很多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树人先立德,此之谓也。

  再谈“时代的使命”。时易世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电影里联大校友马识途说:“我最初读的是中央大学化学系,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化学,造炸弹炸日本鬼子。”这让我想起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和杨振宁一样,出身书香门第,以修齐治平作为学问的起点,钱伟长的叔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

  1931年,钱伟长以中文、历史满分,物理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还没入学报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感叹学历史造不了飞机大炮,决心转投物理系,但叔父钱穆对此并不支持。

  于是钱伟长找到与叔叔过从甚密的顾颉刚从中斡旋,顾颉刚先生说:“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

  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所以说,“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同样的,我们这一代人,亦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有需要我们攀登的高峰,需要我们补齐的短板。

  最后,是永恒的美和知识。知识和美,大致是一回事。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亦在于其可以带来思想的愉悦,一种崇高的审美;无论文史哲,还是数理化,皆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可以穿越时代,具有永恒的意义。在观影后的交流环节,导演说,她对这些老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对知识本身充满热情,而不仅是“知识”所带来的某种具体的好处。

  如果对其本身没有热情,是难以有杰出的建树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欢的是知识带来的“分数”、“好工作”?还是对其本身充满热情,并且,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愉悦。

  有时候,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有不可避免的功利,并且让我们把孩子教得也变得功利起来。一位同事对我讲,高一上学期,一次她在课堂上谈了对世事现象的看法。学生下课后真诚地问:“老师,你讲这些,高考考不考?”,让老师哭笑不得。

  也有学生对我说过:“高考准备选物理,历史学的不好也没关系”,让我感到遗憾。如果看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够让其有所感悟,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教育是一个概率游戏,只能努力为杰出的人创造某种可能性。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校选择在今天,6月中最为平凡的一天,组织我们去观看电影《九零后》。几位老人平实的语言,云淡风轻间,在我的内心掀起万丈波澜。

  艺术工作者们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用杨振宁、许渊冲、王希季等前辈们的讲述和先辈们书信日记中的描述,尽量还原历史,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但群星闪耀的年代。大气磅礴的画面,贴合情节的背景音乐,流畅细腻的分镜剪辑,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体会到工作人员们的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用心,才让我们感受到众多“九零后”身处于战乱之中仍坚守那颗赤子之心的家国情怀。

  故土在战争中沦陷,大学被炸毁,家园被占领。一群十八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昆明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他们横跨半个中国,自诩为“湘黔滇步行团”,他们穿越过一座城市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如今谈起,有的老人热泪盈眶,难以自已;有的前辈淡淡微笑,平静面对。各位老人都早已不复青春,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当年身处于战乱之中,却仍能秉持那颗求知之心,虽各怀其志但都一心报国,虽缺衣少食但仍苦中作乐。所谓“西南联大”,正是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殿堂,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真是那群星的存在,才能有我们如今强盛的国家,才能有我们如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每代人都有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而我们要做的正是从痛苦中创作希望,并努力把希望变成事实。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五

  一群九零后大学生组织了一场《九零后》的点映,影片中,烽火连天,硝烟弥漫,中国的西南一隅,斯文在兹,弥歌不绝。影片外,现世安稳,阳光明媚,影院的一厅,青春弥漫,出口成章。

  救国经世,尤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而知识分子会在山河破碎之际,在政治、军事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这种韧性,会让一种文化变得极度的强大。而茅屋草舍的联大,群贤毕至,共赴国难,使中国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没有溃散,又把三校的特色:“思想自由”、“通才教育”、“把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作为教育目标”所融合,异不害同,相得益彰,以此培养出一批独立思考,热爱国家的人才。这,也是联大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赞誉的原因。

  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而联大的辉煌,注定是特殊时代所造就的,无可比拟,不可复制。

  影片中的“九零后”,或饱含热泪,或情绪高昂,或平和地讲述着那个艰苦岁月的珍贵回忆,当然,老少年许渊冲先生依然不出所料的是气氛担当。影片外的九零后,在一阵阵掌声中进行着影后交流,认真讨论着要如何学以致用,要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最后在给一位当天生日的女孩唱的生日歌中愉快的结束。

  过去与现在,影片内外的两代九零后,互相交映,成就了一次特殊的观影体验。

  在感叹影片的同时,也惊讶于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程度。所以,从来都没有“垮掉的一代”之说,每一代人都在属于自己的时代,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热烈地成长着。

电影《九零后》观后感 篇六

  不同于《西南联大》纪录片的宏大叙事,纪录电影《九零后》选择将西南联大这个宏大的历史编织成为更加生动、丰富的个体生命。它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16位90岁以上的“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大学的本貌。他们通过电影屏幕与当今的90后、00后,在新时代隔空“对话”,把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砺炼,把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把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以这种特殊的对话方式,呈现给年轻人,实现青春热血与理想价值的时代传承。时光流逝,精神永存!

  《九零后》出品人于荣光、制片人蒋晓荣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也来到现场,为观众还原了电影幕后创作故事和西南联大九零后学子们的初心、使命与担当,以及影片最想传达给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西南联大精神是什么。

  近年来,云南省挖掘和发扬云南光荣革命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聚焦重大时间节点和先进典型人物,创作出了《杨善洲》《高德荣》《为国而歌》《一点就到家》《落地生根》《九零后》等一批体现中国精神、富有云南特点的电影;《新·五朵金花》《农民院士》《张桂梅》《最后的演讲》《绝地重生》等一大批主旋律影片也在创作拍摄中。

相关文章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优质6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后感2016-05-06
《跟着书本去旅行》观后感【优质6篇】

《姜子牙》电影观后感(推荐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姜子牙》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姜子牙》电影观后感1前面的话:想写姜子牙...
观后感2011-06-02
《姜子牙》电影观后感(推荐5篇)

《美人鱼》电影观后感(精彩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人鱼》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人鱼》电影观后感 篇1 ...
观后感2015-08-06
《美人鱼》电影观后感(精彩6篇)

开学第一课节目观后感500字【推荐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观后感范文5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观后感2014-02-01
开学第一课节目观后感500字【推荐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实用3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观后感2011-06-0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实用3篇】

大学生四史思政大课观后感(精简3篇)

大学生四史思政大课观后感【5篇】 【#心得体会# 导语】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现代...
观后感2012-08-05
大学生四史思政大课观后感(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