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肇庆包公祠观后感(实用4篇)
参观肇庆包公祠观后感 篇一
包公祠是肇庆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建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包公祠,并对其深深地着迷。
包公祠位于肇庆市端州区的包公山上,整个建筑庄严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一进入包公祠,我就被它的氛围所吸引。整个祠堂内外都布满了红色的灯笼,显得非常喜庆热闹。而祠堂内部的装饰也是相当讲究的,主要以木雕为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墙上挂满了包公的画像,生动地展现了包公的形象和事迹。在包公祠的正中央,还有一尊庄严肃穆的包公雕像,让人仿佛看到了包公的威严和正义。
参观包公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关于包公的一些历史故事。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廉洁公正、以民为本的作风和智慧聪明的判断力而闻名。在包公祠里,我看到了他处理案件时的法官服饰和法器,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威严和智慧。我还了解到,包公祠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庙宇,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前来参拜祈福,希望能得到包公的庇佑和保佑。这也让我对包公的崇拜之情更加深了一层。
参观完包公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包公的伟大和他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为民伸张正义的英雄。在包公祠里,我看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仰,这让我深受感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包公为榜样,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美好。
参观肇庆包公祠观后感 篇二
包公祠位于肇庆市端州区的包公山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神奇的包公祠,并对它的独特之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包公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的外观庄严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整个祠堂由红色的砖墙围合而成,砖砌得非常整齐,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庄重的感觉。祠堂正门上方有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包公祠”三个大字,字迹工整,气势雄伟。走进祠堂内部,我看到了一尊雕刻精美的包公神像,神像神情庄重,仿佛有生命一般。而祠堂内部的装饰也是相当讲究的,主要以木雕为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在包公祠的四周,还有一些古老的石碑和石柱,上面刻满了文字和图案,记载了包公的事迹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参观包公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关于包公的一些历史故事。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廉洁公正、以民为本的作风和智慧聪明的判断力而闻名。他在任上曾经处理了许多冤案,为民伸张正义,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我被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的正义和勇敢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参观完包公祠后,我对包公的崇拜之情更加深了一层。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为民伸张正义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更加勇敢地追求正义和公平。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包公为榜样,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美好。
参观肇庆包公祠观后感 篇三
6月10日,根据局机关党委的组织安排,我和其他同事一道,冒着炎炎夏日,怀着一颗崇敬之心参观了肇庆包公文化园。
肇庆包公文化公园是在原包公祠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和观景平台5部分组成。
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从第一单元孝闻乡里,第二单元清忠初绩,一直走到第三单元廉吏风仪。园内的包公脸谱、包公雕塑及栩栩如生的“包公掷砚”场景,琳琅满目的影视演绎作品,把我引入了全方位的包公历史。
公元1040年,包公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长官,当时他42岁,第一次担任州级长官。他主政端州3年,政声斐然:他因地制宜,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的雏形;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他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丰济仓,为端州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作了巨大贡献。
为政清廉, 品德高尚。包公在端州的民间传奇很多,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包公掷砚化渚洲”。当时端州出产的端砚是贡品,朝廷限额开采,但包公以前的一些宫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巴结,不顾采砚民工的死活,用砚石来巴结权贵。包公清查端砚开采数目,惩治这些劣绅,并以端州府衙张贴告示,明令只能按朝廷限额开采。传说他离任时连一只端砚也不要,百姓暗中送给他一块,发现后立即抛下西江。端砚抛下去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渚洲,就是现在的砚洲。
包公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其经历之所以演绎成故事被世代广为流传,最主要的原因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忠君。忠君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从政官员的基本要求, 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所要求的伦理规范, 儒家这种伦理道德渗透在包拯的思想和行为中。他一系列的治政、外交、国防、 民本和法制思想,正是他忠于君主、国家和民族思想的体现。其次是爱民。包拯恪守孟子“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认为,果为国, 岂不以爱民为心哉!他主张: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 减轻人民负担,帮助人民战胜各种自然灾害, 过上好日子。他鼓励开荒、修水利、冶铁、制盐, 大力发展生产, 增加财赋, 改善人民生活。任职端州期间,由于西江水源不洁,导致瘴疠横行,包拯便带领端州人民开凿了7口水井,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再次是忠孝。包拯在考中进士,朝廷赐官后,毅然辞去官职, 在家孝敬父母,十年亡宦, 当时就获得了孝敬父母的好名声。欧阳修称赞他:少有孝行, 闻于乡里, 晚有直节, 著于朝廷。最后是清廉。包拯在端州任上两袖清风, 不持一砚归。另外,他铁面无私办事公正, 就是亲戚朋友犯法也予以惩处, 不徇私情, 实现了清心治本、直道从政的理念。
经过半天的'参观,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通过参观包公在端州的历史场景、记载包公廉政事迹的古砚碑等文物实物,深深认识到:只有离开物欲,心才会宽广;只有装载群众,才会被群众记载;二是,深深体会到肇庆市委市政府下如此大的决心修建包公祠,目的不是为了多一个景点,而是为中国梦之歌注入勤政廉政的强音符,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形造清政为民,开创肇庆新篇章的决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一定要以包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常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工作,昂走阳光路,为实现美好中国梦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观肇庆包公祠观后感 篇四
前几天师弟提议去包公祠聚会,呵呵呵,这提议还真够特别,几个青年男女跑到供奉包青天的地方小聚,在叙旧的同时又可以培养一下高尚的情操,师弟还真是用心良苦了。
当天的祠门可罗雀,一群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的坐在门口。这年代除了想升官发财的来膜拜包拯的人外,也没多少人会惦记着他了,人烟稀少也是当然的。祠庙很小,五分钟就能参观完,与一般的祠庙没两样。我就连包公的塑像都没看到。可能是我没在认真参观吧,包公祠与我想象的相差太远了。里面烧香拜佛,旁边还有什么观音阁,主持们还变相的索取香油钱,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难怪来的人越来越少,只有那些官员们惺惺作态的来上柱香以表清明,也不知道他们在作秀的时候有没有点愧疚,有没有觉得玷污了这块神圣的地方。
祠内看到有几个簸箕晾晒着纸币和硬币,想必是信徒们扔到池中石龟之物,过去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寺庙之类的要盖这种水池,还要放只大石龟,看到很多人把白花花的银子往水里扔我都有下去捡的冲动。现在倒是可以理解了,都是利益所使,利用人们的虔诚牟利。
包公写的明志诗《书端州君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