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实用3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一
教育是一项伟大而重要的事业,它承载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希望。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本书作者杜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书中,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杜威强调了教育的信念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反对机械的灌输式教育,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去学习。他提出了“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即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他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在我看来,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应试和升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育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这些潜能,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此外,我也深刻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教育,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二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读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本书作者杜威通过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探讨,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和应有的方向。
书中,杜威提出了教育的理想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杜威强调了教育的信念和方法。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反对机械的灌输式教育,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去学习。他提出了“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即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他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应试和升学,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育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这些潜能,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此外,我也深刻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教育,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篇三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传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木神通,可在他们身上确难寻真情流露,个性释放。
二、有关“教育的目标”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有效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具有自我 延伸的能力、具有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的说,说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得人。
在说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作者写到“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天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倦,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生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从这里我们可以嗅出这里的乌托邦气息,看到一相没有被黑夜与习惯所摧毁的童心在跳动。读了这样的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谁又会无动于衷呢?我把这段文字抄在黑板上,让六年级的学生读分享它的诗意,让他们从小学会追求崇高。
三、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他认为“学校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性理智的好奇心、关心人类命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胸臆与襟怀,使受教育者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言之,即(一)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二)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三)帮助学生构进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四)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怎样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他认为把握好教学的四个基本素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即“启”和“法”、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包括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唤醒与张扬、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创造型人格的生成确立。他认为完美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浅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四、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他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富有权养、有独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之门的钥匙。”“学习是产生一切探究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不由想到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我们教师学生有多少人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别人要求人云亦云。盖兹达等人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
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果断性以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等等。我们教师的学习眉睫:一方面自身学识的浅薄,在学术面前是小学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现实,考试的压力,没完没了的作业,教师无暇提高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肖川博士给予我们教师的是真诚与深刻,他与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个时代的梦想与温暖。
五、学会闲适
”别将生命之弦勒的太紧,留一份闲适给自己闲适不是慵懒,不是无所事事的光阳虚掷。它是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是没有喧嚣与逼灰的心灵空间。
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他是个倾诉者,他享受着倾诉的快乐。他在深夜与自己推心置腹,他鲜活、灵动的文字难得掩饰自己的痴迷。他告诉别人最美的是”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他告诉人们体验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修炼与学习的过程,更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这些文字因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性而越发清澈敞亮。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你会感到是那样的亲切与随和,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他对教育界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予以学理上的阐释,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他的文字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无不体现着一对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恳切、热情执着,是如此的激烈、深刻,你会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我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