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国重器【优质4篇】
观后感大国重器 篇一
《大国重器》是一部以中国航天事业为背景的纪录片,通过深入剖析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和国家实力的提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受震撼和骄傲,也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该片通过精彩的剪辑和真实的纪实镜头,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嫦娥探月工程,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都被详细展示,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特别是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火箭发射画面,让人不禁为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而感到自豪。
其次,该片还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从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事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任务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让中国航天科技走上了世界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成就不仅仅是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功,更是中国整个国家实力的体现,让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该片还揭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专家的解读和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天科技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任务,如载人登月、火星探索等。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竞争。只有不断创新和努力,才能在全球航天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这一点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努力和追求卓越的激励。
总的来说,观看《大国重器》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和成就,让我为之自豪和振奋。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观后感大国重器 篇二
《大国重器》是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纪录片,它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成就和国家实力的提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就,也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无比自豪。
首先,该片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中国航天的起步阶段到如今的嫦娥探月计划,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被详细呈现,让观众们深入了解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艰辛奋斗和持续发展。特别是片中展示的中国火箭的发射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实力。
其次,该片还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突破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不仅在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成功实施了嫦娥探月工程、天宫空间实验室等重大项目。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航天科技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实力和实力的提升。
最后,该片还展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通过专家的解读和预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天科技将继续朝着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目标努力,如载人登月、火星探索等。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挑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也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和参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的来说,观看《大国重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不仅仅是科技实力的提升,更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而自豪,也为中国的崛起而感到无比自豪。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观后感大国重器 篇三
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
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12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在中国的领土使用着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建筑我们的家园。王民总书记说:“中国工程机械已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全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已经不介意别人的态度与眼光。她叫孙丽,是徐工集团的一名设计师,在她身上肩负着世界上最大起重机4000吨起重机的设计,柔弱的肩膀,历经两年多的努力,迎来了那个最紧张的时刻,她的研发成果终于成功了,所有人欣喜若狂,这是工程机械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丙烯塔安装过程中仅仅花费了5个小时,而在过去需要三个月时间来完成,这台机器之所以能够吊起巨大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机器如此,国家更是如此。
我们有一个梦想,中国亿万人民的梦想,人民生活更加小康,国家更加富强,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在逐渐强大,如今的中国已经令世人刮目相看。我们有一个梦那是中国梦,中国富强梦,它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并进,未来的中国,将有更多的欢声笑语,“太阳的曙光”将温暖每一处地方,照亮每一处心房。中国梦,我的梦,它犹如一盏指明灯,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观后感大国重器 篇四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研究中心、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面对全球性的市场低谷,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硬是打破了行业颓势、走出了行业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亿美元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行业出口第一。
“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而中国装备制造人正是中国机械身后的“砝码”,要继续用“创新”吊起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