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篇一

《全球通史》是一本非常震撼人心的历史巨著。这本书以全球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和历史的无常。

首先,我被书中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辉煌所震撼。从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萌芽,到古代帝国的崛起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再到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让我对人类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书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书中对于拿破仑的征战和失败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也被书中所揭示的历史的无常所触动。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故事,充满了战争、征服和灾难。从古代的战争国家到现代的大规模屠杀,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描写非常真实和生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常。例如,书中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同时,书中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被书中对于人类文明的探索和未来的展望所激励。书中提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新的突破。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书中也对于未来的展望进行了一些思考,呼吁人类要保持谦逊和智慧,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这让我对于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读完《全球通史》,我对于人类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于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本书也对于人类的未来给予了一些启示和思考。我相信,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人类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篇二

《全球通史》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历史巨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得以全面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首先,这本书以全球的视角来观察人类历史,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从人类的起源开始,作者以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详细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古代的帝国崛起,还是近代的工业革命,书中都能提供详实的史实和深入的分析。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世界历史的整体轮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关联和影响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次,这本书对于历史事件的描写非常生动和精彩。作者通过详实的史实和生动的描写,将历史事件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古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革命,书中都有丰富的事例和细节,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例如,书中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描写非常精彩,作者不仅对于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还对于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阅读这些描写,我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也对于历史的启示和反思给予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总结,作者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观点和思考。例如,作者指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新的突破。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警示,呼吁人类要保持谦逊和智慧,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些观点让我对于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于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总的来说,读完《全球通史》,我对于人类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丰富的历史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思考,让我对于历史的意义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本书也对于人类的未来给予了深入的思考和启示。我相信,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人类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篇三

  【#读后感#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心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面对生活的状态,多读一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为您提供相关精彩!欢迎您的关注及阅读!





  篇一:全球通史读后感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回答出版新版本的理由时说到:“(2)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回答尽管简单,但是把一个史家的责任感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全球通史读后感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从上面这段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这段话中,我们所能感到的并不是简单偏见的对一国的情感,而是对人类发展的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的精髓。


  篇二:全球通史读后感


  今天,完成了对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阅读,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轨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


  主导人类历史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文明的出现助长了这种欲望,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欲望导致了战争与征服,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创造着人类文明,欲望是人的本质特征,关于欲望的褒贬我们很难判定。


  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


  历史是强者的舞台,从统一两河流域的萨尔贡、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罗马时代的凯撒、中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近代的拿破仑以及现代的战争狂人——*,这些名字连同相应的帝国永远占据着历史的篇章;从地区或国家来看,世界历史也是一部强者占主导的历史,弱者只能处于历史的边缘甚或被历史忘记,人是一种具有无限欲望和带有侵略性的动物,争斗和战争不可避免,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隅,就必须成为”强者“,这绝对是一条定理。


  决定人类社会的三大因素:思想、经济和政治;这三者的组合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与优越性,毫无疑问,三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经济直接体现着社会的进步或发展的程度,政治体现着社会正义和人类的自由,而思想则告诉人类中的”强者“该如何做和做些什么;但谁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认为是思想,人类要想达到预想中的幸福,思想无疑是无可替代的”导师“,而且,对人类来说,进步不只是意味着生活的富足,同时还意味着精神的丰富和道德的提升;政治则为经济和思想的发展创造条件。


  人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最终命运,但站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至少可以回瞬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展望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应在历史中得到启示,用于不断丰富我们的智慧。人类在战争中成长,在痛苦和希望中所积累了宝贵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的是它将使我们不断的自我完善,指引我们走向幸福,但我们无法预知人类的终极完善状态是什么模样;曾有人描述过共产主义这种”乌托邦“式的完美社会,但这种理想已经证明是一种破灭。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人性中的欲望本身是一种难以调控的东西,它即是一种破坏性的力,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力,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让我们即悲观又乐观,悲观是因为欲望的破坏力,战争和暴力就是见证,乐观是欲望可以促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人类还并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历史中积累的智慧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种智慧至少可以部分地控制和规范我们的欲望和行动,如此看来,人类的未来肯定比过去会更美好。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劣根性不可能完全地根除,不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为人类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必须还需要强者。对后一种目的而言,我们期望这个强者拥有的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主张:国家由哲学家统治,在全球时代,地球的主人——人类——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在未来,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多国国家会被一个以”地球人“相称的大家庭取代,完成这一使命和维持人类幸福的当然只能是一个”强者“,这个强者会是谁,柏拉图在两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一个具有完美的”善“的哲学家。


  篇三:《全球通史》读后感


  我们通常都知道,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历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读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我感到,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都有两套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全球通史》上面说,人类的文化从有穷人富人之分,有奴隶与奴隶主之分,有统治与被统治开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两种,即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这里高雅和低俗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往往是那些识文断字的僧侣、国王、书吏,他们作为统治阶层,有着他们的高雅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往往多少有些贬低生产劳动,并颂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高雅文化通常还比较强调忠君和谴责犯上作乱,地狱这个概念经常被解释为”那些造反者的永久集中营“。


  而在广大农村,广大下层人民中还有一套文化,那就是低俗文化。常见于街头巷尾和村言俚语中。这两种文化经常相互影响,但是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有的时候,二者甚至会矛盾,比如印度统治阶层一直教导着人民要严守种姓制度,但是印度民间却有谚语”世间有三种吸血鬼——蚊子、臭虫、婆罗门“。我们的儒学经典叫我们要舍生取义,但是北京人有俗话”好似不如赖活着“至今仍被不少人所遵循。


  《全球通史》中举到的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祖国。中国的文人学士尊崇儒家文化,敬鬼神而远之。但是在农村,几千年来,各种占卜术、面相、手相,崇拜各种神(比如灶神、门神、山神土地、府县城隍……),甚至有如原始社会的自然物崇拜,比如崇拜某块石头(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就将村口的一块大石头奉若神明,毛泽东的父母为了让这块石头保佑他们的长子,将毛泽东的乳名起为”石伢子“)。


  《全球通史》提到很重要一点,就是高雅文化盛行于掌握着文字的上层人士当中,因此他们能够用文字将高雅文化加以固定并流传下去。而低俗文化则没有这个优势(特别是在古代识字者不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民世代口头相传。因此我们在出土的古代文献中找到的更多的是反映高雅文化的内容。书中提醒我们,在考察这些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其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当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全部。


  我不由地想到了义和团,正是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发扬到了极致的一种情况。


  我还想到了我们平时对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评价的时候,依据一般也是该民族文化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因为这部分的资料我们更容易接触到。低俗部分需要从专门描写的资料中找,甚至从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当中提炼。这导致我们要想知道有关其他民族低俗文化,就比较吃力。


  此外,由于低俗文化流传下来不容易,就决定了其不稳定性。一个民族的低俗文化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远比高雅文化要厉害。这也进一步决定了外人发掘低俗文化的困难。


  我们中的一些人人由于自己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低俗文化之中。平时接触的都是这些。所以对自己的低俗文化则较了解。因此在他们眼里,这些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还有一些人,则把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当做了中国文化的全部。这两种情况都是有些片面了。


  由此造成的一个不大好的现象就是某些对外国不了解,没怎么在外国生活过,没什么条件了解外国低俗文化的中国人喜欢把中国的低俗文化和外国的高雅文化作比较,然后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俗气云云。这个态度我们要不得。无论考察哪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必须全面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


  最有趣的话题莫过于回忆血泪奋斗史,当一个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当一个国家的人坐在一起,当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类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从易中天和王立群的嘴里,了解到了史学界的第一历史,第二历史的概念,而看了《全球通史》之后,似乎感觉到还有第三历史,那就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历史课。


  如果说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歪曲或者篡改历史的话,那显然是有点儿过火了,不过在接受了这么多年历史教育之后,翻开《全球通史》再看一下,你会有惊讶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上午刚看了《星语星愿》,下午就看到艳照门的照片一样,这种感觉,大家应该了解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也是第二历史,也带着他个人的观点,就像他在序言里所说的,”我们每一代人都需要重写历史,因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新问题,探求新答案“,每一个客观又具有使命感的历史学家的言论都值得尊重,更何况书中许多让我惊讶的史实,在百度一番之后,发现它们不过是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以前都没有被我们看到罢了。


  真的,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比所有八卦杂志都更能爆料,比如:


  狗吃屎这种今天让我们厌恶的行为在原始社会,对保持我们祖先居住环境的清洁起了很大作用;


  包办婚姻是为了避免青年男女在被爱情冲昏头脑时做出愚蠢的选择,因为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古代,婚姻是也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认为将科学技术应运于生产是对知识的亵渎;


  古希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也知道地球是圆的,甚至计算出了接近准确的地球周长,一千多年后的哥伦布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向西航行寻找中国的,但可怜的是,他的计算是基于马可波罗对于东方的描述的,而马可波罗过分高估了从欧洲到中国的距离,这就使得哥伦布以为向西航行只要几天就能到达东方,更加可笑的是,我们这位航海最伟大的人物,至死还以为加勒比群岛就是日本;


  蒸汽机早在公元3世纪左右就被埃及人发明了,但那个时候只是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多说无益,透露太多内容就没意思了,真正的乐趣要自己去体验才好,说说我看这本书的几个心得吧。


  关于为什么欧洲人今天如此强大?


  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吧,了解了世界历史之后,就很清楚了。人类文明首先是在两河流域兴起,中东人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可谓风光无限,小麦、牛马羊、犁、车轮等都是中东人的发明,后来就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这四个古国在时间上是有错位的,互相之间也缺乏联系,真正领导了第二波崛起的是东边的汉帝国,和西边的神圣罗马帝国,这是西欧人第一次崛起,也是近代之前的一次,再后来的历史就很有趣了,由于汉武帝以及之后的历朝历代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打击,匈奴人、突厥人等在东边得不到好处,就只好往西跑,他们跑到中亚,打败当地的游牧民族,于是这些战败者又继续往西,就这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后倒霉的是西欧人,因为他们再往西就是大西洋了,总不能跳海吧,所以神圣罗马帝国衰落之后,西欧人就不断遭到入侵的游牧民族的蹂躏,今天中亚人和中东人的祖先都曾长期骑在欧洲人头上拉屎,直到近代,伊斯兰教的兴起和穆斯林对于陆路的封锁,最终促使西欧人不得不在海上寻找出路,于是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就接连到来了。


  总而言之很简单,就是老百姓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欧人被其它民族欺负了两千年,现在是人家翻身的时候了,物极必反,这是我们《易经》中的核心理念,我还是非常相信的。


  顺便说说咱们中华民族,说实话其实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民族之一了,东边有太平洋,西边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

脉,还有戈壁,北边是鸟不拉屎的西伯利亚,这真算是块儿风水宝地,所以两三千年都一直比较平稳地发展,一般的战乱都属于窝里反,好不容易被蒙古人和满人突破过两次,还是一个被赶跑了,一个被同化了,直到近代被西方入侵,也不过一百多年,现在又开始迎头赶上,所以比起其它民族,华夏族的生活一直算是很优越很幸福的。


  关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其实几乎就是传说中的天堂。一个原始社会的男人,每天只需要劳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对于女人来说,各种家务活和照看小孩子更是十分轻松,所以原始社会的人根本不存在”劳动“这个概念,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娱乐一样是丰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因为食物来源广泛,所以身体非常健康,因为经常迁徙,所以居住环境也十分干净,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预期寿命可以达到60岁,更为让人嫉妒的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谈恋爱,每天谈恋爱,不停地谈恋爱……


  之所以后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世界人口的缓慢增长,最终使得生存竞争严峻,光是依靠采集食物已经不足以维持那么多的人口,于是农业发明了,于是有了阶级,有了战争,直到今天。


  更多的收获,是隐性的,古人讲读史可以明智,此言不虚,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眼光比以前深邃了,胸怀比以前宽广了,思维方式也更趋合理了,这大概就是所谓历史的力量,事实的力量吧。


  最后,分享书中引用的一句话,一句让全人类共勉的话:


  现在,人类不再有任何伙伴或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也是忧郁症的来源。


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最新3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 导语】阅读是一个十分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增长我们的学识,还能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没事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很大。更多相...
读后感2013-07-07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最新3篇】

会飞的孩子读后感【优质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会飞的孩子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会飞的孩子读后感1人都要保...
读后感2011-04-02
会飞的孩子读后感【优质6篇】

怪老头儿读后感(优选6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怪老头儿读后感(精选2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怪老头儿读后感1  在快乐的...
读后感2018-06-01
怪老头儿读后感(优选6篇)

家春秋读后感500字【推荐3篇】

【第1篇】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讲述了时代激流中一个大家族走向衰落的一幅生活图景。 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人物有:实事求是、无所畏惧的高觉民;性格刚烈的丫鬟鸣凤;胆小怕事...
读后感2014-04-07
家春秋读后感500字【推荐3篇】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经典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母语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母语课》读后...
读后感2015-08-02
《我的母语课》读后感(经典4篇)

海伦·凯勒读后感【精简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伦·凯勒读后感(通用1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海伦·凯勒...
读后感2017-04-08
海伦·凯勒读后感【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