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经典3篇)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篇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是陆游在秋夜之间走出篱门,感受到秋凉的思考和感悟。陆游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写下了这两首诗,将他对秋夜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
首先,陆游通过秋夜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他在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将晓景色,用以映射出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秋夜之间的时刻就如同人生的瞬间,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他迎着凉风,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和时间的飞逝,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他意识到人生的宝贵和珍贵,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
其次,陆游通过秋夜的凉风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他在诗中提到了迎凉,这是他在秋夜中感受到的一丝凉爽。这丝凉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感受,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和对人生的一种抱负。在忙碌而繁杂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的美好和简单。而秋夜的凉风,则成为了提醒我们,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他通过迎凉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陆游通过秋夜的思考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他在诗中写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在秋夜之间,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希望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自己的目标。他希望能够像秋夜一样,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总之,陆游的这两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秋夜的景象、凉风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秋夜的美丽和短暂,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期许。这两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夜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陆游的思想和情感。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篇三
【#诗词鉴赏# 导语】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⑶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怆(chuàng):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
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第二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