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精选3篇】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篇一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我的家乡的纪录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这部纪录片展现了我家乡的美丽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勤劳善良的人民。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家乡的独特魅力。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我家乡的壮丽自然风光。我家乡位于山水之间,拥有许多壮观的山峦和清澈的河流。纪录片中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我家乡的山峦起伏不断,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而河流清澈见底,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景色,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自然景观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我的家乡,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赐予。
其次,纪录片中介绍了我家乡的历史文化。我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古老的文化遗址和建筑物。这些文化遗址和建筑物见证了我家乡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纪录片中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古迹,如古城墙、寺庙和古老的街道。这些古迹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我对我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加感兴趣。
最后,纪录片展示了我家乡人民的勤劳和善良。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许多勤劳的农民和热心的志愿者。他们辛勤地耕种着土地,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纪录片还介绍了一些志愿者的故事,他们为社区做出了很多贡献,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些人们的善良和热心令我感动,也让我深感骄傲。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也更加珍惜这片热土。我将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繁荣。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篇三
【#心得体会# 导语】《我和我的家乡》聚焦五个独立小故事,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浓浓的乡土气息,深深的家国情怀,让观众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和家乡巨变,体验脱贫攻坚的成果,油然而生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敬意和自豪感。以下是©心得体会频道整理的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0篇】,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篇一】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近期热映的《我和我的家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从一个个小人物为切入点,让片中五个故事单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设着家乡,展示了家乡蓬勃发展的新面貌。于我而言,家乡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态之乡,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瓜果之乡,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颐养之乡。
以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家乡“生态美”。《神笔马亮》的故事中,马亮放弃列宾学院的录取,主动请缨前往乡村,因地制宜,发挥所长,助力脱贫,带领乡亲们描绘出一幅乡村“稻田画”,成功转行为旅游乡村。我的家乡在闽粤赣交界之处,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区,全县森林覆盖率79.39%。近年来,家乡依托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的独特资源优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域旅游”产业,发挥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美,取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的名片。家乡的“小桥流水”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点”,农忙时节的“春耕秋收”成了旅客的现场“体验点”,家乡的“绿水青山”成了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以创新科学技术帮助家乡“百姓富”。故事《天上掉下个UFO》中,热爱发明的黄大宝通过视频直播带来红包收益。阿福村惊现神秘UFO,爆炸性新闻惊动《再进科学》节目组的记者来调查。后来虽然没有真的UFO,但是由于家乡科技的发展,村里搞起了天上运输,村里富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的家乡虽然没有UFO经济,但有带领农民致富的“百香果”。百香果是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更是脱贫攻坚的“拳头”产业。百香果易管易种,行情好、见效快,家乡百香果种植面积2万余亩,将其作为推动产业扶贫的主要项目,贫困户认领种植片区,由农业公司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并对贫困户的日常生产进行量化考核,助力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扩大销路,百香果宣传片登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在央视8个频道滚动播出。同时通过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宣传,提升百香果的网络话题热度。还启动“互联网百香果”行动计划,通过电商平台让家乡百香果走出“家门”,畅销全国各地,让乡亲们的“荷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以为民服务宗旨保障家乡“群众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北京好人》的故事中为节省医药费,张北京将自己的医保卡借给表舅看病,在一番波折后,没有成功,张北京拿出准备买车的资金替表舅交了手术费,回村以后发现表舅妈给表舅交了医保,两人赶紧去找村委会报销去了。影片将社会医疗保险展现在大屏幕上,国家积极推行新农合保险制度,保障群众“看得起病”,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站位。随着家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为了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推行“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
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让乡亲“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不论是《回乡之路》里种果树治沙的小企业家乔树林,还是《最后一课》中十年如一日守住清贫、教书育人的范老师,他们让我看到了一群普通人耗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坚持一件小事,也能带来不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深植于心的家乡情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一步一脚印,从平凡小事着手,为建设新时代乡村添砖加瓦,书写属于自己的《我和我的家乡》故事。
【篇二】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近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他们成长成材、建功立业提供了不竭动力。结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年轻干部要检视自身,以支教老师老范(范伟饰演)原型――杭州乡村教师方平尔为榜样参照,以敢为人先的干劲、拼劲、闯劲,牢记初心、磨砺匠心、播撒爱心、锤炼恒心、永葆本心,主动献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基层广袤舞台上挥洒青春蓬勃的朝气和力量。
“胸中有誓深于海”,勇挑重担牢记初心。1985年,方平尔放弃原本优越的待遇条件,从富阳县城来到淳安县大墅乡。当时,她作为学校年轻干部培养对象,人事科坚决反对她去。但是,方平尔毅然踏上了征程,来到深处山区。虽然很多人都笑她傻,但是方平尔却无比清楚地自己的选择――她想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点燃山区孩子们的无限希望。从这位朴实无华的乡村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年轻机关干部,我们要有崇高远大的人生报负,夯实信仰基石、增强政治定力,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时刻不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矢志不渝向着理想追求不懈奋进。
“衣带渐宽终不悔”,精益求精磨砺匠心。全校270多名学生,下乡支教的只有方平尔一人。方老师课业任务很重,但摆在方平尔眼前的“拦路虎”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怎么让孩子听懂。大山孩子都讲方言,方平尔深知,不过语言关,就永远不能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于是,她又当回小学生,从零学,从头学,一点一滴,脚踏实地。“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时刻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地开阔眼界、充实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内涵,学思结合,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枝一叶总关情”,饱含真情播撒爱心。方老师有一个记录簿,上面详尽地记录着班里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学生们视她为“妈妈”,寒冬腊月,她半夜冒着大雪背学生上医院;收入微薄,她却省下来为贫困学生垫付学杂费;她将别人嫌弃的弱智女接到班里,手把手教写字、口对口教讲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年轻干部的工作和群众打交道,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实做好,这就要求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真心接近群众、细心关注群众、诚心对待群众,多说带露水、沾泥土的“家常话”,真诚掏出“心窝子”,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知心话”,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敢于吃苦锤炼恒心。电影里出现的小学校舍,就是按照方平尔绘制的图样搭建的。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烂烂的,遇到下雨天,外面大雨里面也大雨。想进出一趟不容易,要先走山路,再坐船,再坐车,中间还要换一次车,单一趟就要两天。方平尔支教的环境之恶劣可见一斑,但正是艰苦的条件,成为她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作为年轻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在基层扑下身、沉下心,主动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上一上“刀山火海”,坚决拒绝“镀金”思想,一步步实现心态的升华,在火热的实践中成长为可造之材。
“不畏浮云遮望眼”,锤炼品格永葆本心。方平尔退休后,有不少机构给她抛来橄榄枝。其中深圳一家公司开出了不菲的薪资,但她从未答应过。拿她的话说,“我也不想赚钱,我的心在大墅村。我放不下村里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曾谆谆教诲新时代中国青年,“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广大年轻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楷模,不断修身立德,涵养高尚品格,才能在奉献中收获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人生在奉献中熠熠闪光。电影的最后,望溪村老范的学生们,从一群二加二等于四都说不对的娃娃们,现在都成了村里建设的栋梁。他们像曾经的老师一样,接力践行着“方平尔”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最后一课”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
【篇三】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近日,《我和我的家乡》电影引发观众强烈反响,票房更是突破20亿成为国庆档电影榜首。众多小视频大神纷纷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剪辑、重组剧中故事,对剧情及人物进行联想。无疑,“夏洛”和“马冬梅”的故事再一次被观众提起。很多网友说,“我和我的家乡”中第一书记马亮的故事就是“夏洛”与“马冬梅”故事的延续。我想马亮就是“长大”的夏洛吧,而马书记的故事就是他们婚后幸福琐碎生活与平凡初心的写照。那么“夏洛”是怎样一步步长大成为“神笔马亮”的呢?我想他大概经历了这些。
曾经的“佛系青年”走出迷茫。看过《夏洛特烦恼》的观众都知道,夏洛在剧中是一个毕业后靠着马冬梅养活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佛系”青年,但却十分要面子。一次同学会上的醉酒带他重回学生时代,于是梦中他放飞自我、“创作”歌曲、变身明星、挥金如土努力改写命运。最终,命运虽改,可他发现始终想要的不过是那抹真情、那份真心。当剧中他说的那句“我把一切都给你,能把冬梅还给我吗?”湿了多少人的眼眶。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夏洛不再彷徨,走出了迷茫,学会了爱与珍惜。
成长的“国际画家”走进村庄。“神笔马亮”篇中学校领导问:“你们家谁说了算?”马亮回答:“我们家实力说了算。”这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那个夏洛的身影,彼时他已考入“俄罗斯列宾美院”。当走上国际舞台与回到农村的选择摆在他面前时,他毅然选择了走进村庄。如剧中妻子秋霞所说,“马亮他只会画画。”而正是这“只会画画”的青年,为小村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力量。当剧中画面一寸寸略过这片小村庄的土地时,那一幅幅反映乡风文明、乡村生活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带来的是震撼与感动。正是那一支“笔”,画出了村庄生活的乐趣,画出了干净整洁的乡村风貌,画出了“茴香村”美好的明天。
蜕变的“草根书记”带来希望。马亮说:“你知道我是在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我能做点什么呢?”这是马亮发自内心的灵魂深问。我们长大了,家乡却老了,迟暮的她眉宇间尽是沧桑与无奈。作为她的儿女,我想马亮一定是想要给她带去希望的。他秉承初心任职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扎根泥土,奔走于田间地头,浇灌出带来希望的“稻田画”,“推”着土特产走出村庄,带领着“茴香村”走向富裕之路。就这样,焕然一新的马书记第二故乡迎着朝阳,希望满满,成了有名的旅游度假村,年轻人都陆续被吸引回巢,村民收入也比上一年翻了不只一番。
他人故事蕴真知。也许你的人生中不一定有夏洛那样一个大梦初醒,但你身边一定有“马冬梅”那样真心关爱你的家人、朋友;也许你的生命中不一定有马亮那样的机遇选择,但一定会有一份让你保持初心、甘之如饴为之拼搏的事业。迷茫时,请用心感受,用爱倾听;困惑时,请坚定脚步,砥砺前行;辉煌时,请不忘来时路,不忘挖井人!
【篇四】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国庆期间,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应该是《我和我的祖国》的续篇。两部国庆献礼片都是用几个小故事来表现一个主题:“祖国”或者“家乡”。“祖国”总导演陈凯歌喜欢历史题材,所以“祖国”被拍成了历史剧,七个故事反映了新中国七个重大历史事件,看来荡气回肠、自豪感倍增。“家乡”总监制张艺谋用东西南北中五个故事,反映了国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人业绩。张导喜欢农村题材,所以五个故事都和农村紧紧相连,即使《北京好人》这个大都市的小故事,也要在衡水农村结尾。看来,所谓“大家”都会始终如一坚持自己风格的。
这几个故事都很感人,尤其是范老师、高妈妈对学生的关爱直触人心,令人泪目。最感人的小故事是《最后一课》,讲的是已经移居瑞士的范老师脑中风后,记忆定格在1992年,在浙江淳安望溪村小学上的最后一课。都德《最后一课》讲述的是法国乡村小学被侵占割让后,老师讲的最后一节法语课,表达的是法国人沦陷的屈辱和对祖国的思念。“家乡”的《最后一课》讲述的是范老师作为乡村教师的“最后一课”,表达了其对农村孩子的依依不舍和对乡村未来的殷切期望。这部片子中,范伟演技炸裂,一个喜剧演员居然能演到那么感人!
我岳母也做过十年乡村教师,妻子从小一直和母亲生活在“山下阳村小学”,直到三年级才转到古市镇读书。我前几年去过浙江松阳的山下阳村,风景比电影中的望溪村还要美,比松阳一般的山村显得有文化、有规划,村前一口水塘更是体现了阴阳八卦之理。但是山下阳村远没有望溪村那么幸运,成为旅游景点而致富。中国有260万个自然村,到今年年底都会“脱贫”,真心祈望有一天所有的乡村都能远离污染、美丽富饶,一个也不掉队!
小故事《回乡之路》,以岳云鹏、贾玲在机场追星开始,追的是闫妮演的网红。随着剧情的推进,包袱不断,邓超的喜剧天赋不断显现。当闫妮跪倒高妈妈墓前后,画风就变了,更是牵出了陕北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宏大背景。新中国治理沙漠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内蒙库布齐、陕北毛乌素、河北塞罕坝等都是治沙的典范,其中包含了不知多少了不起的人和事!上个月我到西安出差,明显感到空气湿润了,降雨多了,西安像个小江南了。雨水之多,甚至让明秦王府旧址土墙涨塌了包在身上的砖墙,生动的诠释了新词“墙裂”。中国国土面积有超过20%的沙漠,希望有朝一日都变成绿洲!
另外三个小故事虽然不及前两个感人,但是拍的也很好。《北京好人》算是承接了“祖国”系列,葛优还是饰演北京好人张北京。葛大爷风格依旧,从诊室把表舅骗出来那个桥段,还是《不见不散》里机智的刘元。《天上掉下个UFO》里的黄渤就是《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神笔马亮》中的沈腾、马丽依然是彪悍的马冬梅和好贱的郝建。
可能限于片时,“家乡”中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突兀:马丽本来一心让丈夫到列宾学院留学,甚至不惜手摔院长,最后怎么就对沈腾扶贫顿悟理解了呢?葛优表舅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上了新农保呢?黄渤怎么就突然牵手佟丽娅了呢?不过,瑕不掩瑜,《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子,把主题剧拍的这么好看又感人,确实不简单!
我13岁从夏朱村到6公里外的县城住校读书,放假回家大多是步行,每次快到家时总有“近乡情更怯”的感觉,这大概是我最早的思乡之情吧。当年看过一部电影《乡情》,内容现在已经全不记得,倒是“乡情”这俩字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了。小时候经常一同走路回家的同学王强,现在定居加拿大。近来他时常会画一些故乡的山水,发在朋友圈,总是会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和我的家乡,一刻也不能分割!
【篇五】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国庆假期,我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主要是由五个故事组成,故事紧贴现实生活,又让人从中找到自己家乡的感觉,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泪流满面。
一是北京好人。主演是葛优,围绕着看病社保卡报销的问题展开的故事。人性内心深处斗争,企图利用自己的社保卡帮表舅治病,后来被发现,良心上的善终于战胜了想买车的私欲,把买车的钱用在了给表舅治病上。回到农村才发现,原来农村人也有社保卡,国家对人们看病的保障已经普及到了广大农村。过程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虽然讲述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却鲜明地突出了“好人”的主题。
二是天上掉下个UFO;黄渤、王宝强等主演,笑点最多最集中在这里。黄渤开拖拉机那段,实在是击中笑点了!围绕着拉动旅游业,缩短村与村的距离,实现爱情愿望等故事,最后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科技示范村,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经济发展。
三是最后一课;一众人为了实现患老年痴呆症的范老师的最后一课,所作出的努力,情节在回放和现实中不断交替,戳中了泪点,范老师记录下来对同学的小事备忘,教师里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儿时记忆。熟悉的教室环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未曾忘却。在这个故事中,让我想起了三年村小民师经历,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四是回乡之路;邓超和闫妮主演,两人回学校参加周年庆引发的系列剧情,儿时记忆中的风沙肆虐,老师高妈妈的殷切期望,闫妮终于学有所成归来,成为了网红带货主播,家乡也在邓超的带领下,种上苹果树,带领乡亲们致富,绿化等。校庆演出的过程中,播放出来真实的劳动模范的照片,有的已经去世……正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付出,才使得过去的风沙变绿林,想起了这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是神笔马亮。主演是马丽和沈腾,也是令人笑翻的感觉。沈腾饰演的马亮考上了俄罗斯列兵艺术学院,却收到了学校下乡扶贫的工作任务。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去下乡扶贫,最后他放弃去读书,决定欺骗妻子说去了读书其实是去了扶贫。村民们配合马亮欺骗他的妻子,场景和情节让人捧腹不已。最后事情败露后,马丽饰演的妻子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引以为豪。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扶贫工作的成就以及扶贫工作人员的付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局意识,扶贫工作让贫困地区人民富裕起来。在这个故事中,我仿佛找到未来自己家乡的影子,父老乡亲用稻谷种出的风景画,我的家乡成为艺术公园。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适合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主旨完全是政府导向的题材,那么我们自己的家乡现在怎么样呢,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努力的生活着,我们土生土长的那个地方是我们的根,希望那个地方能变得越来越好,如果家乡需要我们,我们随时都可以前行。这是一部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也是2020年疫情发生到现在,第一次走进电*看电影,看完之后,作为一名中国人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篇六】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徐徐拉开序幕。
电影分为5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剧中人物和家乡的故事。其中,有心地善良但经济拮据的“北京人”,有喜欢发明并充满奇思妙想的“外星人”,有垂垂老矣但心系学生“最后一课”的老师,有满嘴跑火车但真心办实事“财神爷”,还有即将身为人父但热爱大自然的“神笔马良”。电影情节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剧中人物对家乡的感情,希望为家乡作贡献的心态,却是非常实在并且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绝大部分人都是背井离乡来打工创业。虽然深圳一直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但是每逢春节很多深圳人不管多难都会像候鸟一样回家乡。为什么呢?因为家乡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直至老去都永远念念不忘的一个地方。
【篇七】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中国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似乎是生来就刻在骨血里的,伴随着影片开场“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调子,我内心已然激动。电影开篇,场景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从稻田百亩到高楼万丈,从短短两三分钟的画面,就让人感叹,这些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年轻人们从小就背负着父辈的期望,个个都渴望走出家乡,奔赴大城市,而现在,越来越多小地方的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当他们出去深造后,又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留在城市继续拼搏,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回到家乡,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大家的家乡都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国家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篇八】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神笔马亮》单元中讲述青年画家马亮放弃列宾学院的录取,选择扎根扶贫一线,为家乡脱贫出力的故事。扶贫干部抛家舍业,扎根基层,一心为乡民谋出路,一心为乡企促发展,一心为乡村求振兴。党员干部要常怀群众之心,在工作上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工作中能够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多多关注民生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到心中有民、脚下有力、肩上有责,在广阔的乡村田野挥洒干事创业的汗水。
【篇九】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很多人为了改变农村贫困的现状,在前赴后继的做着努力,就像片中《最后一课》,这个故事里描写了一个在年轻时候去乡村支教的老师,他用十年的青春和无私的爱心,将知识和外面的世界带给山里的孩子们,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种下希望。
其实范老师只是一个缩影,还有《回乡之路》里面的老妈妈,这样为了孩子奉献自己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带给了孩子们拥有非凡人生的可能。而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又会将更多的知识和经历带回自己的家乡,让原本贫瘠的小乡村变得富裕。
感谢这些默默奉献的伟大的人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感受到知识的力
量,我们的家乡一定能更美好。【篇十】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影片中,老师和学生们上课时突然的漫天黄沙,在沙尘暴之下年迈的老师对学生们说:“好好学习,学了本事回来改造它”。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我的家乡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庄,1985年不甘贫穷落后的父亲奔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来到了深圳。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父亲也把在老家的我们全部接到深圳了。当时记得父亲和奶奶常说:“不用再过穷日子了,赶紧都出来吧,以后都不要用在回去那个穷地方了。”这是我一直认为的农村人脱贫致富的方法。
但是,今天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发现,我们的观念正在改变。不能“以后都不要回来这个穷地方了”,我要和我的下一代说:“好好学习,学了本事,一定要回馈你的家乡”。党和国家正在大力全面建设农村,正在精准扶贫,打脱贫攻坚战,同时号召在城市奋斗的青年回乡发展或者支持乡村发展。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刻,一旦有机会,都应尽努力去建设家乡,回馈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