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作文(优质6篇)
中秋祭月作文 篇一
中秋祭月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历史。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在家庭团聚的时候一起赏月,吃月饼,祭拜月亮。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表达家人情感的时刻。
我家也是每年都会举行中秋祭月的仪式。这一天,全家人都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包括水果、鲜花、糕点等。傍晚时分,我们会将这些祭品摆放在一个特别准备的祭台上,然后点燃香烛,向月亮祈祷。在祭拜的时候,家人会一起合唱中秋节的歌曲,表达我们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祭拜完毕后,我们便开始赏月。这时候,我喜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露台上,仰望着皎洁的月亮。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我喜欢看月亮的变化,有时圆圆的像一块玉盘,有时弯弯的像一把弓,每一次都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赏月的同时,我们也会品尝着美味的月饼。中秋节的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豆沙的、蛋黄的、果仁的等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我喜欢和家人一起分享月饼,品尝不同的口味,感受着温暖的家庭氛围。
中秋祭月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让人们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每年的中秋节,我都期待着这个特别的时刻,因为它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祭月作文 篇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作为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祭月是一个让人们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仪式。
在中秋节当晚,人们会准备祭品,包括水果、糕点、鲜花等等。这些祭品代表着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也是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祈愿。在祭拜的时候,人们会点燃香烛,向月亮祈祷。这个仪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祭拜完毕后,人们会开始赏月。中秋节的月亮特别明亮,洒下一片银色的光芒。人们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月亮的变化让人们感到神奇和宁静,也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流转和人生的意义。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除了赏月,人们还会品尝美味的月饼。中秋节的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味。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代表着团圆和幸福。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分享月饼,品尝不同的口味,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让人们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祭月的仪式、赏月的时刻和品尝月饼的活动都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欣赏月亮,分享月饼,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中秋节。
中秋祭月作文 篇三
中秋,仲秋,月上中天,秋日之中。
中秋,的确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正如从不见那皎皎圆月在此日躲入苍穹,从不见人们忘记这一天那般真。
应着妈妈的叮嘱,我特意在这一天望向窗外,月儿很圆,好像手中香甜的月饼,圆润而又让人憧憬。这天并没有星星出没,仿佛特意将整片天空留与了明月,好让其大放光华而不被掩没。
对于我来说,这确是独一无二的月,在这一天,只身在外的游子会因其远古的传说而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在这一天,守旧复古的老人会特意摆上一桌祭品来祭拜月娘祈求平安,在这一天……
我的思绪似又缥缈起来,竟模糊糊看到了小时在姥姥家过中秋的场景。姥姥是个有些迷信的人,每逢中秋,必要拜一拜才行。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的乐趣之一,拿来祭拜的祭品往往是没有用处的,可是,在乡下,人们可舍不得浪费一点点粮食,祭拜后的祭品往往等上一会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吃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零食”自然少不了要开心一场的。
祭拜完人们便也闲下来了,姥姥家就是这样,过年吃团圆饭,中秋也少不得,这个时候就会叫上一大帮亲戚其乐融融的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吹吹冷风,吃吃月饼。这个时候,即使风儿再冷人们心里也是温暖的。
可是,随着我学业的增加,遥远的姥姥家也再没有时间去了,中秋热热闹闹的团圆饭逐渐演变成了三个人、两个人、甚至一个人的家常饭。
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看月亮?我可算是知道了。一来,设若有人,这便是圆圆满满的。但若是没人,则又变成冷冷清清的了,可算让人体验了一把嫦娥的悲苦。
中秋和月儿是息息相关的,这点总是错不了。
中秋祭月作文 篇四
唐代初步形成了中秋节,但是这时候人们过中秋节主要是饮酒赏月,没见到关于中秋节拜月的记载。宋代中秋节有了拜月的民间习俗,不过当时的拜月在中秋节习俗中并不重要,也不普遍,仪式远不如后世郑重。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宋代拜月主要是少男少女对月祝祷、许愿。据宋代金盈之所写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八月”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嫦娥,员(圆)如皓月"。当时有人作诗说:“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意思是说大家不要惊讶别人考取功名太早,那是因为嫦娥喜欢少年。书里还记载了一个传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无盐的女子,是天下最丑的女人,因为幼年拜月,后来因德行好被选人皇宫,但皇帝没有宠幸她,就是因为她貌丑,没有跟她同房。又一次,皇上在赏月时看到她,见她姿色异常美丽,就很喜欢她、宠爱她,并立她为皇后。宋代诗人刘辰翁《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词有“笑他拜月不曾圆”一句,是写中秋节下雨,雨后天上阴云不散,看不到月亮,儿女要拜月而不能。按以上记载,宋时祭月与后世颇有不同,一是拜月者是少男少女,明清以后男不拜月,而以成年妇女为主;二是这时拜月仪式比较简略,没有准备食物做供品。而且拜月是在赏月活动中发生的事.不是像后世那样专门搞的拜月仪式,也不是各地普遍都搞的仪式。宋代拜月没有见到婚后妇女祈子的记载,但是宋时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里有这样的话:“旧传是夜月色明朗,则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比明年采珠捕兔者,此夕为验。”说那些养兔采珠的人,在这晚上占卜,很灵验:兔子在月光下玩耍而受孕,将来·定生很多小兔子;海滨老蚌在月影下张合吐纳,就能产很多明珠。这里也是说月神主生殖的`意思,不过没说主管人的生育
,而是管兔子和蚌的生育,这可能是因为月中有玉兔的传说和圆月如明珠的缘故。
中秋祭月作文 篇五
“祭月”是我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每逢中秋前一天,母亲总是烙下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饼,大的叫“锅魁”,小的叫“果子”,做成狮子、狗、老鼠等形状,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小孩子嘴馋,还未隔夜,狮子和狗已缺腿少头。
第二天傍晚母亲要准备祭品,才发现“动物”们已遭了浩劫,便拿起笤帚到里屋找我和弟弟。这时,我们早已乖乖地趴在板凳上写字。母亲看到我们认认真真的样子,就轻轻掩上门,继续去准备祭月的物品。妈妈前脚刚出门,弟弟便站起来,跑到门边,将门慢慢推开一条缝,斜着眼看妈妈在堂屋侍弄那些祭品。弟弟挤眉弄眼,叫我一起去看,我也关心着我们的“杰作”,快速凑过去。只见妈妈将那些面目全非的祭品左挑右拣,摇头叹息,最后总算选好了一盘。她闭着双眼,两手合十,嘴里还念念有词:“阿弥托佛,请月亮姑姑不要责怪,不知是哪里的馋猫野耗子偷吃了圣品。阿弥托佛。”然后才将盘子端到庭院中。
我和弟弟相视而笑,掩上门,在屋里又笑又闹,在地下炕上滚来滚去。
月亮上来了,准确地说,是月亮越过了我家的屋顶。妈妈在院子里大声喊我们,我们不情愿地从电视机前挪到院子里的供桌边。妈妈吩咐我们坐在供桌周围,坐端正,闭上眼,听她讲故事。我们高兴极了,立刻按妈妈的要求,摆出一副虔诚的样子。
安静的大院落,蝉噪声声。妈妈轻柔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很久以期,有一个女子,名字叫嫦娥,因为吃了灵药,她从人间飞到了月亮上。这里到处是沙漠,偶尔看到一棵树,也是光秃秃的。她每天面对着沙漠,思念着人间的美好生活,以及给她带来无限乐趣的白兔。也不知这样站了多长时间,突然那只她朝思暮想的白兔来到了她身边。她抱起白兔,才发现兔子的双眼已被风沙刮红了,嫦娥哭了。奇怪,那些眼泪滴在沙漠上,立刻变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棵棵馨香的桂花树……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仍然两肘支在桌子上,眼睛微闭着,似乎也飞上了月亮,提着水桶,跟着嫦娥,浇那些桂花树。树林里到处跑着狮子、狗等各种动物,树上挂着一个个“锅魁”。
我的童年,是母亲亲手编制的梦幻,我的未来母亲也正在为我编制着。现在的晚上我依然做着同样的梦:母亲抱着两只白兔,而两只白兔又变成了我和弟弟。
中秋祭月作文 篇六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传说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仪式
其实,拜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所以拜月的仪式与祭月相似,流程大体为上香、祭酒、诵读祝文、焚祝文及月光纸、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