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初中作文800字三篇(精彩3篇)
舌尖上的记忆初中作文800字三篇
篇一:传统美食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美食的国家,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在我的记忆中,有几道特别的传统美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北京烤鸭。这道美食是北京的代表性菜品,也是中国传统烹饪的瑰宝之一。我还记得小时候去北京旅行时,全家人一起去品尝正宗的北京烤鸭。当鸭子被端上桌时,那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我第一次品尝到酥脆的鸭皮,加上甜甜的甜面酱和脆脆的黄瓜丝,真是美味极了。而且,烤鸭的制作过程也是相当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将鸭子烤制得外酥里嫩。这道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其次是四川火锅。四川火锅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而闻名,让人一吃难忘。我曾经去成都旅行,亲自体验了四川火锅的独特魅力。当火锅上桌时,锅里滚烫的汤底中夹杂着红油和各种香料,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我将生鱼片放入锅中,瞬间被汤底包裹,鲜嫩的口感和麻辣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四川火锅是四川人民的日常饮食之一,也是他们的骄傲。通过品尝四川火锅,我不仅仅能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还能领略到他们对美食的独到见解。
最后是广东点心。广东点心是中国传统糕点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外观和独特的口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我曾经去广州旅行,去了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点心店,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点心。无论是鲜虾饺还是叉烧包,每一样都精致可口,令人陶醉。广东点心的制作需要经过精细的工序,每一种点心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材料搭配。通过品尝广东点心,我不仅仅能感受到广东人民对美食的追求,还能了解到他们对食材的精挑细选。
这些传统美食不仅仅代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每个地方的独特风味和历史故事的体现。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我不仅仅能满足味觉上的享受,还能了解到每个地方的独特魅力。舌尖上的记忆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人们的情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篇二:家乡美食的味道
家乡是一个美食的天堂,每一道家乡美食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有几道特别的美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回忆。
首先是麻辣烫。麻辣烫是我家乡的特色美食,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每当我吃到那烫得烫嘴的麻辣烫时,我总会感受到家乡的温暖。麻辣烫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将各种食材切成片或丁,加入麻辣烫底料中煮熟即可。但正是这简单的制作工艺,却能将各种食材的鲜美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次我品尝到那麻辣的味道和嫩滑的口感,我就仿佛回到了家乡的街头巷尾。
其次是豆皮。豆皮是我家乡的传统小吃之一,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路过豆皮摊的时候,就会被那香喷喷的味道吸引。豆皮的制作需要将黄豆磨成浆,然后倒入平底锅中制成薄薄的一层,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吃豆皮时,可以搭配各种配料,如黄瓜丝、豆芽等,再加上美味的调料,简直是一道天然美食。每次我吃到豆皮的味道,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风味和人们对美食的热爱。
最后是莜面片。莜面片是我家乡的传统食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莜面片的制作需要将莜麦磨成面粉,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面团,再将面团擀成薄薄的片。莜面片煮熟后,口感韧劲十足,味道清香可口。我喜欢将莜面片炒成炒面,配上各种蔬菜和肉类,简直是一道美味无比的佳肴。每次我吃到莜面片的味道,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纯朴和人们对食材的珍视。
这些家乡美食不仅仅是我的味觉享受,更是我对家乡的情感寄托。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着家乡人民的热爱和智慧,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我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舌尖上的记忆是我对家乡最美好的回忆。
舌尖上的记忆初中作文800字三篇 篇三
【#初中作文# 导语】舌尖上的记忆,有苦,有香,亦有涩;漫漫的历史长河,也让我领略到了苦、香、涩的背后圣贤们执著的真谛。《舌尖上的记忆初中作文800字三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总有许多馨香不走,在舌尖停留,在心底永驻。
擦擦嘴角剩余的汤汁,幸福地说:“妈妈我还要!“于是抱着大碗的“青风雪语”,又闭上眼睛享受,享受这妈妈的味道。
“青风雪语”,是妈妈一例拿手汤的名字,乍一看是一片湖水,静谧而又像极了一处神袛,好像充满秘密。近看好像一片仙境,星星点点的雪花一沉一浮,带着小小的绿,带着小小的绿在朦胧不清的世界里上上下下,如同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什么时候都是一起。说名字的话,只因为喝的时候常常看地走了神,便叫起来了。很幸福的名字。妈妈听了也这么说。
我从小就是一个嘴巴很怪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早、中、晚饭就是妈妈最头疼的事情,不合我的口味我可以一直饿着,所以小时候曾经很瘦。于是,妈妈开始找菜谱,不善于做饭的妈妈为了我开始学习,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好厨师,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爱上了那例“青风雪语“,爱上了那扑鼻而来、带着温暖的香气。
每次捧着一碗汤,摸摸暖暖的肚子,都会想说谢谢,想说妈妈我爱你。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开不了口呢?
那么多次的幸福,我都看在眼里:跑完800米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睡,妈妈把我轻轻的叫起,递来一杯柠檬茶;考试前复习到凌晨,妈妈推开门,端着一杯枸杞双皮奶;在外面疯玩回家后无精打采,妈妈拍拍我,拿着一杯加了冰的西瓜米露。妈妈理解我,她用自己的心意充实着我,没有埋怨,没有责怪。只是每天不一样的味道,只是每天都一样的轻柔。
可能是我已经习惯去接受这样的爱,可能是我不善表达,或许妈妈也是这样呢。每天的美丽心意就是妈妈的爱啊。我会期待将来的我,虽然不喜欢被养的白白胖胖,但我期待,期待这味道一直在,期待有一天,我可以创造出一样温暖的味道给妈妈。
融化进说不出的爱。
篇二
李后主在山珍海味中记忆着他的帝王生活;贾岛在农家的粗茶淡饭中记忆着他的隐者生涯……而我,在舌尖的苦、舌尖的香与舌尖的涩中,记忆着那一个又一个的久远的故事……
轻尝一叶苦菊,苦苦的味道在舌尖徘徊,慢慢地,却泛出淡淡的清香,打开了漫漫记忆——
抗金名将岳飞,跃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尘土飞扬,戎马齐发,他身披帅袍,目光威严,立于众军之上,破金还我家园之日屈指可数;恰此时,十二道金牌令从天而降。他已知,大业将成;可他也知,君命不可不授;他更知此行必无归期,只留下了“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长叹。他的一生,是苦的,如同这苦菊一般,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远的余香……轻嚼一片东坡肉,酽酽的香气登时在舌尖蔓延,毫无遮拦,浓香满腹,打开了漫漫记忆——北宋诗人苏东坡,悄然显在我的脑海:黄州凉地,虚设空职,他捧一杯浊酒,与怀民兄同饮亭中,酒,长笑,同为被贬之人,人轻心快,谁又可比其豪气?离京数年,还朝无望,那便开怀畅饮,那便痛游名迹!快哉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何不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他大笑,笑世人不能看破名利,不淡泊名利,何以明志!他的一生,酽酽的香,如同这东坡肉一般,来时如牡丹盛放,香盈四海;去时也留得满庭香醇。
轻咬一颗青桃,酸涩的桃汁在舌尖久久不去,含着特别的感触,打开了漫漫记忆——归田隐者陶渊明,漫步于我的脑海:蓑衣破装,一把锄头,打理着他那草盛豆苗稀的田园,孤零零的茅屋前,怒放着数朵金菊;他虽然生活窘迫,却淡然,精心地充实着他的归隐生活。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因为,自此他不必再纠缠于官宦之间,不必再游走于宫廷之内。他的一生,是涩的,如同这青桃一般,永远都不会改变,而他为了这份淡然,含涩一生。
篇三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