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风俗优秀作文【经典6篇】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一:无锡的太湖龙舟文化
无锡是一座以太湖为名片的城市,太湖是无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而太湖龙舟文化作为无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深地扎根在无锡人的血液中。
太湖龙舟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屈原故事。相传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因遭受地主阴谋栽赃而被贬到了江边。屈原在太湖边写下了《离骚》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后来,他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吴越的百姓们闻讯后纷纷划船前去搜寻屈原的遗体,还撒下了粽子以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组织划龙舟的比赛,并在船上放下竹筒,里面装着糯米和其他食物,以示祭奠。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端午节。
太湖龙舟文化在无锡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每年的端午节,无锡市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比赛中,龙舟在水面上划过,划手们紧握着桨,有力地划动着,船头上的舵手指挥着船的方向。观众们站在岸边欢呼雀跃,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整个赛场都弥漫着激烈的竞争氛围和浓厚的传统气息。
除了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外,无锡还有许多与太湖龙舟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每年夏季,无锡市都会举办太湖龙舟文化节,届时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展览,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太湖龙舟文化。此外,无锡还有许多龙舟俱乐部,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划龙舟的技巧,感受到太湖龙舟文化的魅力。
太湖龙舟文化是无锡的一张名片,也是无锡人民的精神寄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比赛,无锡人不仅能够传承和发扬太湖龙舟文化,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太湖龙舟文化让无锡这座城市更加独特,也让无锡人民更加自豪。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二:无锡的美食文化
无锡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无锡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工艺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首先,无锡的阳羡狮子头是当地最有名的美食之一。阳羡狮子头以鲜嫩的猪肉为主要原料,通过精细的切剁和加工,再配以鲜美的汤汁和蔬菜,狮子头鲜嫩可口,汤汁浓郁鲜美,被誉为无锡的传统名菜。
其次,无锡的蟹黄汤包也是令人垂涎欲滴。蟹黄汤包以新鲜的蟹黄为馅料,通过独特的蒸制工艺,使得汤包外皮白嫩酥脆,内馅鲜美可口,蟹黄的醇香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另外,无锡的太湖银鱼也是一道别具特色的美食。太湖银鱼以无锡附近的太湖出产的银鱼为原料,经过清洗和烹饪后制成。太湖银鱼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富有营养价值,是无锡人民餐桌上的常客。
此外,无锡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无锡排骨”、“梅干菜扣肉”等。这些美食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
无锡的美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展示了无锡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美食的热爱。无锡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名菜,也有创新的美食,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能够在无锡找到自己喜爱的美食。无锡的美食文化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使得无锡成为了一个不可错过的美食之都。
总之,无锡的美食文化和太湖龙舟文化都是无锡的独特之处。它们不仅让无锡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也为无锡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无锡的美食和太湖龙舟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品尝和体验,为无锡增添更多的魅力。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三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
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
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
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
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四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来到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美丽,我顿时新血来潮,自告奋勇地跟外婆说:“外婆,我可以帮你包粽子吗?”外婆开心地说:“好的,当然可以了。”
说干就干,我洗了个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见桌子上有好几种馅料,有红豆,红枣,还我最爱的鲜肉馅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浸泡过的粽叶,放在手上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圆筒的形状,只见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按平坦,再把多余的粽叶给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给它系起来,一个美丽的粽子就出来了。我也开始学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却总是放不满,这是怎么回事?我纳闷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说:“小冕,你看你的粽叶下面有一个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来我把下面口子没叠紧,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来。唉,我真是个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外婆又教我怎样才干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米进去,最后再把绳子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粽子形状怪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我最终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锅里开始煮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空气中布满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外婆赶紧把我包的粽子捞出锅,虽然有些已经裂开糯米也冒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别的风俗,这里我就不一一道来了,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五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通俗有趣的习俗,其中我最喜爱观看舞龙和舞狮了。
舞龙舞狮的人身穿金色衣服,上面绣着金龙的图案。通常领头人会穿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比如红色的衣服,而这金色与红色的巧妙搭配则给这支队伍新增了一份过年的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在我们的家乡每到新年初一就会有龙队每家每户的串门“划彩”。听说在不同环境的人家有不同的“划彩”的方式呢。虽然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是听字面意思华彩应该就是讨彩头喜庆的意思吧。当他们要来到哪一家时那家就要放鞭炮迎接它。然后,他们会在客厅里把龙盘成一个圆形。领头人会拿着龙珠划着彩,带龙身的人就跟着吆喝!而他们要离开时你家也要放鞭炮送它,而且还要给他们红包香烟什么的。
最有趣的,假如两队(条)龙碰到了一起,那村民们就作兴要他们舞龙啦。当然舞龙就得找一块很宽大场地,村民们要打算许多的鞭炮了。这不,你瞧!舞龙已经开始啦。这两条龙足足有十米长,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漆黑发亮的眼睛眨呀眨,那龙头硕大而散发着威严,长长的龙须随风飘动着,目光如炬。他们不停地表演着各种出色的动作,蛟龙出海,穿插前行,龙游四海,腾飞云霄,真有种不是真龙胜似真龙的感觉,大有一种风流潇洒气势。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密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表演也越来越出色了。时而双龙戏珠,时而双龙盘金柱。场面越来越热闹啦!在他们表演盘龙时,人们会点上鞭炮往龙身上扔,“检测”那些舞龙的人技艺高不高超。假如鞭炮炸到了他们,那他们的表演就还欠佳;假如根本就炸不到他们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技艺十分的高超啦。我也不会闲着,从爸爸手上拿了一挂鞭炮用香烟火点着往龙身上扔去,有没有炸到他们我就不知道,但我自己是捂着耳朵躲一边去了。
舞龙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那一天他们会找到一条清清的又流动水的小河,把龙衣和各种道具都取下来烧了。寓意为在青青的小河边,送龙上“青”天。这时全村的村民都会在那里跪拜,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这样,年算过完了。
无锡风俗优秀作文 篇六
那里山清水秀,有青山——可采野菜;有良田——可割稻;有竹林——可挖笋;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邻里和谐。
清明节时,万物欣欣向荣。我会提着一个篮子跟爷爷上山采野菜。采的野菜各式各样:有蕨菜、阳荷姜、车前草……
到了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我便和爷爷一起下田割水稻。来到田野,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阵阵秋风吹过,翻起金色的浪。
我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准备走进水田里。一碰到水,一股清凉犹如触电般传到全身。农村的温度真的要低一些呀!我咬咬牙,忍着冷走进水田。拿起镰刀,左手握住禾蔸,右手用镰刀顺势往下往禾蔸上一割,“唰”的一声就把稻子割下来了。之后,我又扛着几把水稻来到打谷机前脱粒。打谷机开始转动,发出轰隆轰隆的响声,我把水稻放到转轮上,只见水稻的稻粒刷刷刷,就被转轮上的勾子勾下来了。我把稻子禾蔸左翻翻,右翻翻,那上面的稻粒便都掉下来了,也有顽皮的稻粒飞溅出去……
打下的稻谷一块块地晒在坪里,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书本上的文字就飞到这儿来了……
秋天的老家,水果也多,我家门前就有一棵梨树。这梨树长得高大结实,开出的花雪白雪白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每年的7、8月份,奶奶站在梨树下剪梨,爷爷爬到树上去摘梨,而我就坐在树下等吃梨。梨子又大又黄,水分充足,味道很甜。
这时候,奶奶总会提着一篮一篮的大水梨,送给东边的张爷爷,西边的李奶奶,腿脚不便的王婆婆……回来时我以为篮子是空空的,没想到奶奶的篮子里,有李奶奶的腌笋,王婆婆的土鸡
蛋……礼尚往来,是绥宁邻里的一种习惯。
前几年的冬天,湖南下了场大雪,老家的竹林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只能偶尔看到竹子露出的绿。风一吹,竹子就微微摇晃,结冰的竹叶发出沙沙的快乐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正是挖冬笋的好时机,我跟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竹林里。放下筐子,各拿一把锄头去挖笋。我先找了一块地方,将雪扫去,寻找竹子露出的根。如果有,我就把根旁边的土挖开,因为奶奶说过,笋一般都长在竹根两旁。我抡起锄头,用力向下挖,再用力地将土翻出来。当挖到很深很深的地方时,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笋尖。我小心翼翼地扒开土,生怕损伤到小笋子,扒了很久后,我用刀将笋子从根上切下来。此时我已累得大汗淋漓,不得不脱下外套,撸起袖子干活。一天下来,我们的成果就是满满一筐笋,望着这筐笋,想起绥宁的牛肉冬笋火锅,我的口水已不自觉流地出来。
我的老家,在绥宁那地方,在北纬26°16′~27°8′、东经109°49′~110°32′。
虽然偏僻、人少,但这里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极高,在那里有着自得其乐,依靠大自然馈赠的我的老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