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例作文【推荐5篇】
家乡的年例作文 篇一
家乡的年例作文
我来自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镇,这个小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年例传统。每年的春节,整个小镇都会沉浸在热闹而喜庆的气氛中,让人心生向往。
我家乡的年例传统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每逢年初一,全镇的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表演,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活力。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舞龙和舞狮表演。舞龙是一种中国传统舞蹈,由一条长长的龙身组成,需要数十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而舞狮则是用狮子头和狮子身子来表演,有着独特的技巧和灵动的动作。这些表演不仅吸引了本地的村民,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庙会,我家乡还有一个特色的年例活动叫做“挂红灯”。在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挂上红色的灯笼,寓意着新年的红红火火。这个传统源自于古代的习俗,相传挂红灯可以驱走邪灵,祈求家庭平安和幸福。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小镇都被红色的灯笼照亮,给人一种温暖和喜庆的感觉。
另外,我家乡还有一个独特的年例习俗叫做“放鞭炮”。在除夕的晚上,人们会点燃鞭炮,用鞭炮的声音来驱逐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放鞭炮不仅能增加节日的气氛,还能传递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放鞭炮的习俗逐渐减少,人们开始选择其他方式来庆祝新年。
总的来说,我家乡的年例传统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我为自己来自这样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家乡的年例作文 篇二
我的家乡年例
我来自一个小城市,虽然不如大都市繁华,但却有着独特的年例传统。每年的春节,整个城市都会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让人心生向往。
在我家乡,过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会提前几个星期开始准备,打扫房屋,购买年货,准备年夜饭等等。在除夕的晚上,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是一顿非常重要的饭菜,代表了全家人的团聚和幸福。我们会吃鱼,因为鱼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年年有余。吃完年夜饭后,大家会一起看春晚,这是一种全国性的节目,有各种各样的节目和表演,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活力。
除了年夜饭和春晚,我家乡还有一个特色的年例活动叫做“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给对方拜年贺岁。这是一种传统的礼仪,代表了对对方的祝福和关心。当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红包,里面装着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祝福和财富。而晚辈则会向长辈恭敬地祝福新年快乐和身体健康。这个传统让人们感受到团结和亲情,增进了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另外,我家乡还有一个独特的年例习俗叫做“放鞭炮”。在除夕的晚上,人们会点燃鞭炮,用鞭炮的声音来驱逐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放鞭炮不仅能增加节日的气氛,还能传递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放鞭炮的习俗逐渐减少,人们开始选择其他方式来庆祝新年。
总的来说,我家乡的年例传统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我为自己来自这样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家乡的年例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在化州市,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正月十六做年例。
我在茂名读书,爸爸、妈妈在茂名工作,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就回到家乡,因为年例的前一天亲戚、朋友(也叫“年例狗”)就会络绎不绝地到来。在我们家乡把来吃年例、看年例的客人叫做“年例狗”。这是有一个典故的,有一条村的年例是初十的,好客的主人吩咐客人初九就到,客人们果真每年都在初九就到了,因广东话“九”和“狗”是同音字,所以人们都戏谑:“初十年例‘狗’就到”。来吃年例、看年例的客人也不计较,做“狗”也好、做“猴”也好,总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就行了,甚至有人自嘲:“我们去吉堆坡做年例狗罗”。因此,其他村也不例外,客人们都提前一天到来,做完年例的第二天才离开。
在我们家乡做年例讲究吃。一讲究吃个饱,二是讲究吃风味,三是讲究吃得热闹。
为了能让客人吃过饱,我爸爸总是准备多一些菜,处很多,年例的当晚客人看年例第二天可以吃了午饭再回家,走的时候若还有菜剩就可以打包,因此,客人总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说到风味,来我家的客人最喜欢吃的是水饺和豆饼壤。水饺用糯米做皮,用韭菜、萝卜、肉粒做馅,用鸡汤一煮,清香、软滑。说到热闹,有些客人纯粹是赶热闹,在东家吃了,西家有熟人打个招呼就串起台来,呼三吆四,把一条村搞得热热闹闹,有些客人与主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主人的亲戚的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一呼百应一个跟住一个就来了,好客的主人只要有人来就是客,恭恭敬敬请进家里。
一到晚上,“看”年例就开始了,一个大地堂,北面是粤曲大戏,南面是现代歌舞,东面是木偶小戏,西面是风味小吃。男女老少各取所好,长凳、短凳、高凳、矮凳排排坐定,没有凳子的或站、或蹲把场子围个内三层、外三层。一时之间粤曲的乐韵、现代歌舞的高亢、木偶的喑哑、风味小吃的叫卖声声声相闻。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还有一场压轴“戏”就烧炮、放烟花。
你看,一封炮刚烧完一群小孩、小媳妇儿们就跑过去抢,一个小女孩抢到了高叫:“是白花炮。”我问爸爸:“‘白花炮’是什么?”爸爸说:“去年,村里有人生了一个男孩,今天他们来烧一封白花炮,如果生的是女孩今天他们就来烧一封红花炮,谁抢到白花炮今年谁家的亲人就要生男孩,谁
抢到红花炮今年谁家的亲人就要生女孩。”我马上就问爸爸:“有那么灵吗?”爸爸说:“当年,你祖母替你妈妈抢到了一朵白花炮却偏偏生了你这个女孩子。”我咭咭笑出了声来:“原来如此。”突然又有一个男孩子大声地叫:“我抢到了一只猪炮。”我又问爸爸:“什么叫猪炮。”爸爸说:“有人做好事,想送一对猪仔给没有本钱的人养,今天就来烧猪炮,抢到猪炮的人今年就有人送他一对猪仔,到了年尾,这一对猪仔出栏后,明年他也要来烧猪炮还一对猪仔的。”我又说了一声:“原来如此。”一片片欢快的笑声、一片片悠扬的歌声、一阵阵震耳的炮声在天空中回荡……。家乡的年例在笑声中消散,明年又在笑声中相聚。
家乡的年例作文 篇四
爸爸出来工作后,已经很久没回家乡过年了。今年他提议,咱们一起回家乡过年例。爸爸告诉我,家乡的年例在正月初五,那里的习俗是年例比年大,所以当地人们都非常重视。当天晚上,会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到自己家吃饭、看表演……我听后一直盼望着回家乡,希望年初五快点到来。
终于盼到了正月初五。早上,我们回到了家乡,看见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插着一面五颜六色的大旗,在家门口的大树上放着一条竹子,竹子上挂着一串长长的爆竹,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红色的龙盘卧在竹子上。
大概十点左右,突然听到远方传来热闹的打鼓声和唢呐声,我连忙跑出门外,看到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爸爸告诉我,从庙里请来的菩萨到了。只看见排第一的叔叔手上拿着一面大旗,在不断地挥舞着。第二个是一位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的老爷爷,听爸爸说,这个叫年例头。紧接着是一些鼓号队,队伍后面走着三个人,他们的手中分别捧着一尊菩萨。每当队伍走过各家门前时,乡亲们就会燃点起准备好的爆竹,欢迎菩萨的到来。到了晚上,亲戚朋友们都到来了。大家一边吃着丰盛的晚饭,一边聊着家常。爸爸今天可高兴了,因为看见很多十多年没见面的`儿时伙伴。我也替爸爸感到高兴。
这次回家乡过年例真让我大开眼界。
家乡的年例作文 篇五
不知什么时候起,年例已成了粤西村落的独特习俗。届时村村鸣锣醒狮,亲戚汇聚,乡俗缤纷,喜庆欢闹。我出生在农村里,正月十五是我家乡的年例期。这是大人们装满祈愿的日子,更是人们小孩子盼望的快乐时光。
旭日东升,初春的早晨还散着寒气,“迎神”队伍就由祠堂出来了,一路欢闹。列队而回,旗幡开路,“文武”跟前。游神队伍中有人撑阳伞“护神”,有人撑大旗扛关刀,锣声哐哐,村民纷至沓来。众神被抬到村口,守候的妇女们手中燃旺了香烛,相率奔香案争插头柱香。大家都盼望着,求神保佑,期待百花争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更盛大的是“摆醮”和“祭神”。村前的荒地上聚集了几百人,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花灯轻曳,红联飘香,烛烟袅袅,祭品丰盛。面对着神像的地上铺放着长长的凉席,锁呐吹响了,锣鼓敲响了,穿着阴阳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别的语调,叨念着冗长的祭文。仔细辨听,无非是邀请众神光临,以保佑六畜兴旺、谷粮满仓、益了旺孙、团结和睦之类的内容。
村民朝拜,更是讲究礼节,三拜九叩,动作规范,在虔诚地祈愿饱暖富余、世道清平。锣声再起,鞭炮氤氲,香油更旺,年例亲意春情满乡间。
到了晚上,乡戏招览主人及亲朋,木偶戏成了老人们的佳肴,而露天电影甚至轻音乐会则是年轻人的冰琪淋,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暗探后幕,洞察戏里春秋了。真是台前热闹,台后匆忙哪!乡俗,是一首大众生活的抒情诗,老家的村落在每年春意盎然的时分,年例便抒写着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