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推荐6篇】
《口技》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口技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导语:口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口技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口技的重要性
1. 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口技,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和沟通技巧。
2. 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口技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口技,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并通过表演传达这些文化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口技的表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他们需要通过构思和编排来呈现一个完整的表演。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2. 练习口技技巧:口技的表演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口技技巧,如音律、语速、音量等。可以通过练习口齿的灵活性和音律的准确性来提高学生的口技水平。
3. 提供范例: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口技表演范例,让他们学习和模仿。通过观摩优秀的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口技的技巧和要领。
4. 组织演出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技表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通过演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结语:口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口技,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口技技巧。
《口技》教案 篇二
标题:利用口技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导语:口技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口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提供正面反馈:在口技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设定小目标:口技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些小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3. 鼓励学生展示才艺: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技表演,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 分组合作:在口技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口技表演。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2. 分工合作:在口技表演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依赖,形成团队意识。
3. 培养沟通技巧:口技表演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游戏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语:口技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正面反馈、设定小目标和鼓励学生展示才艺,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分工合作和培养沟通技巧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口技》教案 篇三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准确、熟练的朗读,培养学生古汉语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情感目标: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而学生也不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掌握还不够,需要系统介绍。
2、对口技者精湛技艺的描摹,生有浓厚的兴趣,只是对怎样突出口技艺人的特点,理解不全面,对此做重点讲解即可。
3、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学生表演口技导入:同学们,哪些同学会表演口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活动2【讲授】自学与互动
(一)引子
1、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有一个字可以总领全文,这会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浏览课文,教师板书。)
2、学生答:善!
教师补充:的确,文章用一个“善”字开篇,统领全文,整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二)领悟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A、同桌讨论:
那么,就这个“善”字,宾客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桌间相互讨论后,用圈点线勾画(用“——”线)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宾客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圈点线勾画找出相关句子后,进行交流。
宾客观看表演时的表现: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学生齐读宾客观看表演时的表现相关句子。并思考:宾客的这些表现是直接描写的口技表演吗?
学生回答:不是,是宾客观看口技表演时的一些反应。
再思考:既然不是直接描写的口技表演,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或者说它是为了描写宾客的表现而写这些表现的吗?
学生回答:是口技表演“善”的结果;
是用来衬托口技表演者“善”的;
活动3【活动】分组学习
这些描写是宾客观看口技表演时的反应,它用来衬托口技表演者的“善”;像这种通过第三者(或他人)的反应,来衬托所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板书:宾客侧面描写衬托)
B、分组学习:
宾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的反应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观看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
那么,请同学们用圈点线勾画(用“﹏﹏”线)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声音的相关词句。
①、学生分组讨论
一二组的同学找出第2、3两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
三四小组的同学找出第4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
按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全班进行交流归纳:
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的声音:
一二小组: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教师点拨引导:口技表演者模仿的这些声音逼真吗?作者如何评价:众妙毕备。
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教师点拨引导:随着声音的变小,气氛也比较舒缓。
三四小组:
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
教师点拨引导:此时此刻是口技表演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看看此时的声音多不多?
学生回答:多
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
②、教师点拨:
你们能说说这些描写与对宾客表现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是直接对口技表演者表演“善”的描写;
它是直接表现口技表演者表演“善”的;
③、教师再点拨:
像这种描写,它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你能说出来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正面描写。
④、老师小结:
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么繁多的声音,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这种写法属于正面描写。
(板书:表演者正面描写表现)
C、老师总结:
这就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一大特色: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口技表演描写得栩栩如生。
(三)感悟文章动静结合潮起潮落的写法
A、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相关词句。
①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
教师点拨: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声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老师小结并板书:动潮起
②女生齐读第3自然段
教师点拨: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声音逐渐变小。
老师小结并板书:以动衬静潮落
③男生、女生齐读第4自然段:
教师点拨:这些声音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百千齐作,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老师小结并板书:动高潮
B、老师总结:
这也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又一特色:通过动静结合如同潮起潮落的写法,将口技表演表现得淋淋尽致。
(四)、理解开头和结尾重复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的作用。
A、请同学看看课文开头和结尾,作者给我们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B、学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C、作用:
①、内容上:强调道具简单。突出这场表演主要是用“口”来进行表演,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衬托口技表演者“善”的技艺。
(板书:道具简单衬托)
②结构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
(板书:首尾照应)
D、老师总结:简单的道具衬托精湛的表演,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活动4【练习】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二、三
活动5【作业】巩固提升
A:借助工具书熟练翻译课文。
B:背诵全文。
《口技》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1、齐读第2、3、4段。
2、思考:这三段描写了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醒而梦。③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惊恐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这三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口头作答。思考:三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
声音的变化总的来说是按“小~大(第一个场面)~小(第二个场面)~大(第三个场面)”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又各有特点,如:第一个场面声音,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第二个场面突出鼠倾盆器的声音来烘托屋内的静;第三个场面更是写得有生有色,达到高潮,声音由少而多,应接不暇。另外,声音有的是单独相继而出,有的是同时发出。
4、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这样处理,使课文情节显得起伏跌宕,生动曲折。
二、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3、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2、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伸颈”、“侧目”说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表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发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宣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五、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
《口技》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识记与能力:
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品味分析课文中精炼、形象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难点】
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
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案】
一、课前预习
1、了解口技和作者的相关知识(写在课题下面的空白处)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林嗣环( ) 屏障( ) 抚尺( ) 少顷( )
哗( ) 撤( ) 犬吠( ) 颈( )
(2)请调动你智慧的眼睛找一找还有拿不准的字词吗?不妨写下来。
二、预习检测
1、分别展示课前预习1、2。
2、练习册基础训练部分。
【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并请同桌注意字音、节奏,相互纠正。
【合作探究】
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它,更要读懂它,下面请同学借助注释,疏通课文,重要的内容可记在书上,如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与组员交流意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由全班同学或老师解决。
【课堂检测】
1、解释词语。
厅事: 欠伸: 呓语: 屏障: 侧目: 作作索索: 力拉崩倒: 齁: 战战: 施: 毕: 绝: 意: 曳: 指: 名:
2、解释加点词。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善口技者:动词(原为名词),擅长。
不能名其一处:动词(原为名词),说出。 会宾客大宴:动词(原为名词),举行宴会。
3、完成课后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4、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块)抚尺 两(个)儿 百千(个)人 百千(条)犬 百(只)手 百(条)舌 百(张)口
【第二课时】
【预习检测案】
1、课前预习:本文各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写在书上)
2、预习检测:请各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
【合作研讨】
1、口技者技艺高超,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一个字来形容?
善
2、你从哪些内容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这一特点?
(1)通过正面描写精彩地描绘口技人所表演的三个场面。
(2)开头和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人技艺精湛。
(3)三次描述听众反映即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烘托口技人技艺高超。
(4)本文用词灵活多变,淋漓尽致的体现口技人表演的“善”。
【拓展延伸】
1、《口技》一文通过描绘声响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口技人的精湛技艺,请你也用心感受生活,通过声音写一幕场景,(写在本子上)
2、搜集中国艺人奇门绝招资料,与同学交流,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艺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课堂检测】
1、练习册课内阅读。
2、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
《口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一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
二、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声责骂)
倾(斜)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范读。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只)“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