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等量关系》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

导入:

本节课将围绕着等量关系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量关系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杯子中的水量、两个袋子中的糖果数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等量关系。

2. 概念解释: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等量关系,并解释等量关系的含义。

3. 练习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等量关系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5个苹果,两人买了多少个苹果?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问题,并让其他小组分析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等量关系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更加复杂的等量关系问题给学生,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分享,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等量关系》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导入:

本节课将以等量关系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等量关系的方法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地运用等量关系的方法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杯子中的水量、两个袋子中的糖果数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等量关系。

2. 概念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等量关系,并解释等量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5个苹果,两人买了多少个苹果?

4. 分组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等量关系问题,并让其他小组分析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等量关系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更加复杂的等量关系问题给学生,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分享,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是否能够熟练运用等量关系的方法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训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学会表示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会用线段、列式这两种方法来表示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量关系的学习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会找到等量关系,锻炼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跷跷板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有三幅图,第一幅图是一只鹅和两个鸭子在玩跷跷板,结果鹅的质量比较大。(教师说明质量就是物体的重量)第二幅图是1只鹅和3只鸭子玩跷跷板,结果3只鹅的质量比较大。第三幅图1只鹅和2只鸭子1只鸡比较,结果跷跷板平衡。

  师:跷跷板平衡说明了什么?

  跷跷板两边的质量相等,也就是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师:嗯,说的非常棒,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等量关系。那如果用等式表示两边的关系,你可以吗?写一写,试一试。

  1只鹅=2只鸭子+1只鸡。

  师:做的很棒,既然大家初步认识了等量关系,那么咱们就继续挑战。

  2.出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关系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姚明身高是妹妹的2倍,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姚明身高226厘米。

  师:你能不能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之间的关系?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我用画图的方法。

  师:很好,请你在黑板上表示一下。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一生汇报:我用列式的方法。

  师:也请你在黑板上列式,给大家分享下你的方法。

  成果展示:生1:画图法

  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

  笑笑身高

  生2: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师:嗯,上面两位同学做的非常好,非常形象的表达了三人身高之间的关系,那你们做的和他相同吗?你还能说出其他的等式吗?(小组互相说。)

  多生汇报:

  生1: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生2: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生3: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此处教师予以引导,关系式1与关系式2最后都等于妹妹身高,那么就说明这两个等式是相等的,渗透到等式转换。)

  3.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同学交流。(等量转换)

  二、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1题,第2题。

  看图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说出等量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一练第3题。

  根据题意写出相应关系式,用字母表示。

  第三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练一练第4题。

  结合下列情景说一说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师适当引导)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

  (3)心理水平: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4)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享受由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密铺,了解有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密铺的原理

  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自学或者是进行各种探究实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课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个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渠道来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不同的体验。

  课前准备:

  1、信息技术准备:广播教学的教学系统,可以用来广播教学,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电脑上的操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础,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基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学生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同时也能对自己整个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2、道具准备:剪刀、卡纸若干。

  3、素材准备:某客厅地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想了解学生家里的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

  2、教师请学生用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厅的地面。学生单独汇报。(如:大/密/美丽/漂亮/宽敞/平整……)

  3、教师出示从朋友家拍来的客厅的地面(两幅图),请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师问学生觉得这两家的客厅铺的怎么样。(如果学生说铺的好或者是铺的很平,就追问:好在哪里?平在哪里?并用手势提醒学生发现每块地砖之间是一块挨着一块的,也就是没有空隙的。如果没有说出没有重叠,就追问:有没有把两块地砖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没有重叠。)

  5、揭示课题:我们把像这样,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的铺法称为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方式引入,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和感受密铺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手操作、感受密铺

  1、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密铺”这一个词,问学生哪个字更重要。(学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师及时追问:“密”怎么体现?引导学生发现“密”体现在没有空隙,不重叠。)

  2、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操作完以后,教师请学生观察有没有做到密铺,并追问是如何判断的。(学生会说出,是密铺,因为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4、教师对学生们的善于观察和一学就会的宝贵品质进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认“密铺”一词和请学生动手铺长方形,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密铺。为后面的动手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初步判定

  1、教师追问学生: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

  2、教师继续问学生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并先让学生猜测。

  3、教师提示学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铺,可以怎么做。

  4、学生说一说要验证三角形能不能密铺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学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师追问,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说试一试或者是铺一铺,师再追问:拿什么试?拿什么铺?学生应该会回答:要准备几个三角形,然后再铺一铺。师再追问,准备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样吗?师:那我们就来按照这两个步骤实验一下:第一、取出①号信封里面的卡纸(如下图),沿着上面的线剪开,得到几个三角形;第二、把剪下来的较大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铺一铺。(以上步骤由小组合作完成))

  6、学生按照刚才所说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用IPad拍一组已经完成好的图片。

  7、先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追问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能否密铺到初步实验发现三角形可以密铺,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现。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研究密铺原理

  1、教师提出: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随便的铺在一起,能密铺吗?如果不能,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呢?(学生发现和三角形的角有关)教师接着追问和三角形哪个角有关(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关系)。

  2、师生共同提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1、∠2、∠3。然后再放在一起铺一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标出来,并且相同的角标上相同的序号)

  3、学生再次铺一铺。在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分别是哪几个。

  4、教师展示一组学生完成的密铺作品。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小组标完角以后,在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呢?

  【(6个角),哪6个角??这个角1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这个角2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2,这个角3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2、∠3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个∠1、∠2、∠3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再问,在这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1?几个角2?几个角3?】

  教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真的可以实现密铺,而且和三角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探究,发现三角形能密铺是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有关系的。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够密铺并非偶然,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就是密铺的原理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再次验证

  1、教师问学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种三角形来铺一铺,学生们想要怎么做。

  2、学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标出角,再铺一铺。

  3、教师请学生把刚才剪下来的较小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标一标,铺一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用IPAd拍一组完成好的。

  4、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种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再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问学生这一次实验和之前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发现。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这样看来这一种三角形和前面一种三角形一样,也可以密铺,而且也和它的三个内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一次的铺一铺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再次领悟三角形能密铺是和它的三个角有关的。

  (五)探究四边形能不能密铺

  1、教师引导学生:既然三角形能够实现密铺,那如果是这样的四边形能实现密铺吗?(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铺,动手实验一下就行了。

  3、教师请学生打开②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四边形动手铺一铺,并提醒学生思考动手铺之前可以先做什么。(标角)

  4、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提示动手实验,教师观察每一组完成的情况,并用IPAd记录其中一组完成的情况。对于已经铺完的小组,请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看看有什么发现。

  5、反馈: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然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先判断是可以密铺的,因为这几个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并且发现拼接点处有4个角,而且这4个角分别是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如果有学生能发现这四个角加起来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四边形也是可以密铺的,而且也与四边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几次实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样,也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研究了密铺,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正方形可以密铺,三角形可以密铺,四边形可以密铺。并提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梯形能不能密铺?五边形能不能密铺?六边形能不能密铺?……

  3、教师清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来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否能密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5、学生操作完后,进行反馈,通过广播教学体系请其中的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学生帮助判断。通过实验、讨论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小结: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密铺,有的不可以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实践作业

  用上今天所学的密铺的知识为你自己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地砖。

  五:板书设计

  密铺

  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
教案大全2012-03-02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实用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彩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教案大全2011-02-0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彩5篇)

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4篇)

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怎么写?作为一个初中的老师,怎么可以不会写教案?下面就是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哦!  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说说暑假里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
教案大全2016-06-06
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4篇)

保护环境教案及课后反思【精简3篇】

教学活动目标: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竞赛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多种形式的环保题目若干:四块题板;《哭泣的地球》课件...
教案大全2013-01-01
保护环境教案及课后反思【精简3篇】

中班安全第一课教案三篇(通用3篇)

中班安全第一课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
教案大全2012-04-03
中班安全第一课教案三篇(通用3篇)

小雪主题教案(精彩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雪主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雪...
教案大全2011-08-07
小雪主题教案(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