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设计【实用3篇】

《化石吟》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化石的保存和保护方法;

3. 学习并理解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区分化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2. 理解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3. 学习化石的保存和保护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化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石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如按照化石的形成过程分为凝灰岩化石、化石树脂化石和石化化石等;

b. 解释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如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演化历史等;

c. 介绍化石的保存和保护方法,如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定期清洗和使用专业保护剂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模拟化石的材料(如泥土、石膏等)制作自己的化石,并观察和记录化石的形态特征。

4. 实验分析(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并分析化石在地质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石的文章,包括化石的定义、分类、形成过程和重要意义等,并附上自己制作的化石照片。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分析,能够了解他们对化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学生的作业,能够评价他们对化石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化石吟》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石的形成原理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化石的鉴定和收集技巧;

3. 学习并理解化石对古生物演化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化石的形成原理和分类方法;

2. 理解化石对古生物演化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 学习化石的鉴定和收集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化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石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介绍化石的形成原理,如生物死亡后被埋藏在沉积物中,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溶解作用形成化石;

b. 介绍化石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化石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c. 解释化石对古生物演化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如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地质历史等。

3. 鉴定实践(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化石鉴定实践,提供一些真实的化石样本和鉴定工具,让学生观察化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鉴定。

4. 收集技巧(10分钟)

介绍一些化石收集的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场所和工具、注意保存和标记等。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化石的理解和认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进行化石的收集和鉴定实践,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收集到的化石的观察和鉴定报告。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化石鉴定实践和观察报告,能够了解他们对化石的鉴定和收集技巧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学生的作业,能够评价他们对化石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化石吟》教案设计 篇三

《化石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化石课件)看到这些化石,你有什么联想呢?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吗?你能想象到假如把它们复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现在一样吗?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使这些动物不存在变成化石了呢?如果复原生活在我们周围会是什么样?能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界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课件显示)。

  (1)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赞美、赞颂)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2、讨论明确学习目标。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4、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要读出节奏韵律美(节拍、韵脚字)。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课件)以第一小节为例: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5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5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6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5

  (设计意图:落实朗读的节奏,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学生齐读,读出韵律美。

  自主探究研讨

  (一)作者为什么要“吟”化石?科学“美”在哪里?为什么叹服大自然?

  明确:1、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化石不就是明证吗?

  2、化石是生命的信息。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学生要结合自己预习时所知道的自然科学知识发表看法。

  (二)探究、朗读3~6节,学生互相提问题,讨论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边讨论问题,边密切结合课文内容,揣摩朗读课文的语气和语调。例如,第六小节作者赞美的感情达到高潮,应该用充满感情的、高昂的语气和语调朗读。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遍朗读要读出赞美的语气和充沛的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对文章个性化解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件)请看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小诗:

  风儿,你在哪里?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看不见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摸不到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找不到你?

  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咦,树枝为什么会晃动?

  咦,窗帘为什么会飘动?

  啊,“沙沙沙”的声音从哪儿来?

  风儿啊风儿,你究竟在哪里?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化石吟》说课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第四单元的主题——科学,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的诵读课,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歌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这句歌词提出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在特定的历史、特征、环境下,也会保存和传递一些信息,留给后人去研究。这就是会唱歌的内涵。通过这一阶段探索性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中“化石也能说话”这一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为学生本诗打下思想基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和幻灯机展示一幅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有更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新课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重点句析。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在这首诗中,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以这种形式,通过讨论、分析、朗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面对诗的整体把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第二步是整体把握,结构分析,内容解剖,从三个方面入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

  (2)理清层次,明确结构。全诗可分为发问、抒写、回应发问三部分。分析结构,让学生对诗的结构作以了解。

  (3)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内涵,体味诗歌韵律,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从而达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Meet my family教案(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Meet my family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 家庭,如:This is my uncle.2. 能够简单描述家庭成员,如:He’s a...
教案大全2019-09-09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Meet my family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图画》课文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优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图画》课文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学习...
教案大全2012-07-08
《秋天的图画》课文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优选3篇)

国庆节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优质3篇)

竟?旖诜偶侔踩?逃?魈獍嗷峤贪敢弧俊 “嗷嶂魈猓汗?旒倨诎踩?逃? “嗷崾奔洌...
教案大全2011-07-06
国庆节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优质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彩3篇】

课前游戏: 1、猜词语: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想办法其他同学猜到。 2、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 教学过程 : 1、大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
教案大全2018-01-08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彩3篇】

四年级读后感400字【优质3篇】

四年级读《昆虫记》有感【一】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感受很深,使我增进了对大自然的了解,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迷人。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巨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他从小喜欢昆虫,用心...
教案大全2015-01-07
四年级读后感400字【优质3篇】

《两只老虎》音乐教案【优选3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感受乐曲结构,学会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能够分段随音乐自如的演奏。 3、体验打击乐演奏的乐趣及大家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打击乐器人手一个。...
教案大全2012-09-01
《两只老虎》音乐教案【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