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实用6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一
教案主题:认识身边的生活用水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认识身边的生活用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身边的生活用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水龙头、水杯、水壶等;
2.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你每天都会用到水吗?你知道我们身边的生活用水有哪些吗?
2.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展示在黑板或PPT上。
Step 2:呈现(10分钟)
1. 展示图片或实物:水龙头、水杯、水壶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些物品与水的关系。
3. 教师补充学生观察不到的信息,并解释这些物品的作用。
Step 3: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班级里的用水情况。
2. 观察员记录下每天使用的水杯、水壶、水龙头开关等信息。
3. 学生观察并讨论班级里的用水情况,例如每天用水的量、用水的频率等。
4.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Step 4: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观察到的用水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每天用水的量多吗?我们能节约水吗?
2. 引导学生讨论节约水的方法,并记录在黑板或PPT上。
Step 5: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并写下观察记录。
2. 下节课学生将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到的家庭用水情况。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制作成海报,向全校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周围的人如何节约用水;
3.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节约用水宣传日”,向全校师生宣传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二
教案主题:认识身边的垃圾分类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认识身边的垃圾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身边的垃圾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纸张、塑料瓶、果皮等;
2.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你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吗?你知道我们身边的垃圾可以怎么分类吗?
2.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展示在黑板或PPT上。
Step 2:呈现(10分钟)
1. 展示图片或实物:纸张、塑料瓶、果皮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些物品与垃圾分类的关系。
3. 教师补充学生观察不到的信息,并解释这些物品应该如何分类。
Step 3:实践(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派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班级里的垃圾分类情况。
2. 观察员记录下每天产生的纸张、塑料瓶、果皮等垃圾的数量。
3. 学生观察并讨论班级里的垃圾分类情况,例如每天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等。
4.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Step 4: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观察到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的垃圾是否都被正确分类了?
2. 引导学生讨论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并记录在黑板或PPT上。
Step 5: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写下观察记录。
2. 下节课学生将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到的家庭垃圾分类情况。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制作一份垃圾分类手册,向家人和同学介绍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向全校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日”,向全校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
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
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
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件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2、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油炸食品。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2、说一说学生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五、校外活动安全
1、不到池、塘、沟、河流、水坝、施工重地等不安全的地方玩耍,严禁私自下河塘洗澡。
2、不玩火。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
六、校园安全其他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7、学习安全小常识。
七、树自己防范意识
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八、全课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安全”二字,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 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
(2) 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