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最新3篇】
初三上册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一
《致女儿的信》是初三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通过一封母亲写给女儿的信,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和期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文章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
1. 课文《致女儿的信》的教材和课件。
2. 教学笔记和讲义。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课,介绍《致女儿的信》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
1. 分段阅读,让学生先读一遍全文,然后按照文中的提示,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2. 教师讲解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Step 3 词汇和短语
1. 教师介绍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2. 进行词汇和短语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Step 4 写作训练
1. 针对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分析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和关爱,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一封回信给母亲。
2. 学生交流并互评,提升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主题和文化背景。
初三上册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二
《致女儿的信》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期望,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难点:
1. 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理解。
2. 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 课文《致女儿的信》的教材和课件。
2. 教学笔记和讲义。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课,介绍《致女儿的信》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
1. 分段阅读,让学生先读一遍全文,然后按照文中的提示,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2. 教师讲解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Step 3 情感表达
1.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母亲对女儿的关心和期望,让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和期望,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学生交流并互评,提升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Step 4 写作训练
1. 针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激。
2. 学生交流并互评,提升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主题和文化背景。
初三上册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三
初三上册语文《致女儿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2、品味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了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学法导引】
设置情境,聆听式阅读。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神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在学习中我们就以倾听者的角度来慢慢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导学】
1、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代表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
2、字词积累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课堂导学】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2、面对女儿的
`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却说道了少年时祖母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回顾】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课后总结】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爱情很美,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像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课外拓展】
有首歌每次我听了都很感动,就像文章中的这对老人,爱一个人就应该和他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旧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等你们学有所成时,也一定能够收获甜蜜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诗意的人生!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