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优秀教案(最新6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及其艺术价值

导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林黛玉作为一个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备受关注。本教案将重点探讨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作品。

一、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

1.1 外貌形象:林黛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如黑色的眉毛、杏核般的眼睛等,使她在众多角色中显得独特而引人注目。

1.2 性格特点:林黛玉独立、自信、聪明,有着敏感而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权贵和虚伪的世俗生活持有冷漠和反抗的态度,这使她在作品中成为一个形象鲜明的反叛者。

1.3 行为举止:林黛玉的行为举止独特而奇特,如她的诗词才华、画画技艺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等,这些都使她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角色。

二、林黛玉形象的艺术价值

2.1 影响后世文学与艺术创作:林黛玉作为一个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女性形象,对于后世文学与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现代文学中,很多作品都以林黛玉的形象为原型进行创作。

2.2 探讨女性意识与社会地位:林黛玉的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对于权力和传统观念的反抗与追求,从而引发了对于女性意识与社会地位的深入思考。

2.3 展现作者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林黛玉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美、真实、自由等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虚伪与权谋的批判,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及其艺术价值,使学生了解并欣赏《红楼梦》这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通过文本解读、角色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及其艺术价值。

3.3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评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探讨林黛玉形象的独特性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

导语:《草房子》是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周朴园一家的遭遇,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残酷与冷酷。本教案将重点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一文学作品。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1.1 周朴园: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周朴园是一个忠厚善良、努力奋斗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试图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和残酷的现实,周朴园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了社会变迁的牺牲品。

1.2 父母亲:周朴园的父母亲是中国农村普通农民的代表,在小说中他们代表着封建传统观念和家庭责任,他们的形象揭示了农民阶级在社会变迁中的困境和无奈。

1.3 乐乐:乐乐是周朴园的妹妹,她的形象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变迁的憧憬和希望,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然而,她也最终成为了社会变迁的牺牲品。

二、社会变迁的揭示

2.1 封建社会的束缚:小说中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冷酷,农民阶级受到剥削和压迫,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变迁的机会也被封建传统观念所束缚。

2.2 近代社会的冲击:小说中描绘了近代社会对于农村的冲击和改变,如西方文化的渗透、商业经济的崛起等,这些都对传统的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2.3 人性的扭曲与变异:小说中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于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周朴园一家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善良和人性,最终沦为了社会变迁的牺牲品。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并思考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和农民阶级的命运,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

3.2 教学内容:通过文本解读、人物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评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草房子》这一文学作品所揭示的社会变迁和人性困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农民阶级在社会变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基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副词、古今异义。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性格特点;

  2、掌握本诗中“相”字的不同用法以及“信”、“适”、“谢”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

  一、导入新课

  以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导入(ppt):

  (简单点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糅合了古典诗词的精华,可以看出作词人的文化积淀是相当深厚的。

  它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那这个《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世界。

  二、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壁”。(注释①)

  (ppt)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作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属于古体诗中的一种。

  三、解读小序,把握情节(ppt)

  1、 本文的小序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成诗的缘由。

  2、根据小序对全诗故事梗概的介绍,全诗可分为哪几部分?(ppt)

  第一部分(1-10)“为仲卿母所遣”。(开端)

  第二部分(11-12)“自誓不嫁”。(发展)

  第三部分(13-24)“其家逼之”。(再发展)

  第四部分(25-32)“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高潮)

  第五部分(3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合葬化鸟。(尾声)

  《孔雀东南飞》课后练习

  一、全诗除开头两句起兴外,可分五个部分,依照情节的发展,给每一部分拟一个简短的标题(如“兰芝被遣”)。全诗是按怎样的线索叙述故事的?

  二、这首诗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试分析下边几段人物语言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并赏析加点的词句。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3.“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三、这首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四、背诵“鸡鸣外欲曙”至“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至“千万不复合”,说说这两部分打动人心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全诗五个部分的标题

  起兴(首两句)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尾声)

  全诗是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二、1.兰芝忍无可忍,自请回家,坚决果断。

  “不堪”,表示忍无可忍。“徒留无所施”的“徒”,“及时相遣归”的“及时”,鲜明地表现了兰芝的明事决断。

  2.焦仲卿:压抑自己的愤恨、痛苦,对爱情忠贞;但是死守孝道,软弱无能。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用假设句,恰当地表现了外柔内刚的个性。“终老”,以示决绝。

  焦母:愤怒,极力维护权威,专横。

  “何敢助妇语”的“何敢”很传神。

  3.刘兄见利忘义,自私,凶狠。

  “其往欲何云?”用疑问语气表示坚决,可见刘兄还是有点修养的人。

  4.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兰芝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忠贞、坚强的品格。

  “君尔妾亦然”,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三、诗歌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构思上,也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而且“夜夜达五更”,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诗最后说“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达激愤之情和美好心愿。

  四、“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这一段始写兰芝的美丽,“腰若流纨素”,“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叙告别阿母、小姑,又那样谦逊,通情达理;终写夫妻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夫妻恩爱,品格高尚,却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愤慨。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府吏闻此变,夫妻重逢,只能“嗟叹使心伤”。仲卿埋怨,誓“向黄泉”。兰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得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一对恩爱夫妻在高压下无法反抗。恋情浓烈,又异常冷静,决然相约“黄泉下相见”,表现了相知的忠贞和无奈的抗争,实是令人血气俱动的人生悲剧。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槌床便大怒(        )

  2.箱帘六七十(        )

  3.蒲苇纫如丝(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家妇难为

  今义:使别人为难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何乃太区区

  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汝岂得自由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可怜体无比

  今义:值得怜悯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本自无教训

  今义:训斥古义:________________

  6.处分适兄意

  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7.便利此月内

  今义:方便古义:________________

  8.卿可去成婚

  今义:结婚古义:________________

  9.蹑履相逢迎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人事不可量

  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奖惩等工作

  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叶叶相交通

  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意

  何意致不厚(        )

  吾意久怀忿(        )

  处分适兄意(        )

  2.适

  始适还家门(        )

  处分适兄意(        )

  适得府君书(        )

  3.见

  相见常日稀(        )

  渐见愁煎迫(        )

  项伯即入见沛公(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孔雀东南飞(        )

  2.卿当日胜贵(        )

  3.仕宦于台阁(        )

  4.何敢助妇语(        )

  5.以此下心意(        )

  6.交广市鲑珍(        )

  7.足以荣汝身(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1.“槌”通“捶”;2.“帘”通“奁”;3.“纫”通“韧”。

  二、1.难做,难当;2.愚拙;3.自作主张;4.可爱;5.教养;6.处理;7.吉利;8.订好婚期;9.迎向前去;10.人世间的事情;

  11.互相穿插着。

  三、1.意料/心意/主意;2.出嫁/适合、依照/刚才;

  3.见面/被/拜见,谒见。

  四、1.东南,名词做状语,向东南;2.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3.仕宦,名词做动词,任官职;4.语,名词做动词,说话;5.下,名词使动用法,使委屈;6.市,名词做动词,采办;7.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

  五、1.被动句还是要被驱遣,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

  2.被动句转头望望母亲的房里,渐渐地被忧愁煎熬压迫着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四)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向读者展示了哪几个角度?

  分析:角度之一: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在旦夕。荆轲“奉命于危难之间”,此其一。行刺秦王,须以樊将军首为信物,而太子丹“不忍”,此其二,荆轲为等助手,“顷之未发”,太子丹因而“迟之”,荆轲愤然出发,此其三。“朝见”秦王时,秦武阳临阵怯场,以致秦群臣“怪之”,气氛骤紧,此其四。而最后的“廷刺秦王”,矛盾冲突达到白刃相见的地步。就在这一系列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荆轲这一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全文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角度之二:精练传神的人物语言。太子丹婉责荆轲时,荆卿曰:“微太子方,臣愿得谒之。………”快人快语,表现出他勇而多谋,虑事周密的性格特点。“激献樊头”时,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再告之以法,使樊於期甘心自刎献头。太子疑其改悔时,荆轲怒斥太子的几句话,则表现了他不畏权势、耿直刚烈的性格。在秦廷上,当秦武阳“色变振恐”时,荆轲的几句“谢曰”,使秦廷上下疑窦冰释,使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缓解。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是荆轲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自明心迹的一句话。尽管太子丹对他产生过怀疑,但荆轲还是坚守信义,对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角度之三: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重点分析两个场面。一是“易水辞诀”,二是“廷刺秦王”。秋风萧瑟,筑声悲凉。在这悲壮而又凄怆的气氛之中,荆轲先是以歌声抒怀,最后则毅然“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大义凛然,勇往直前。而送行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听到荆轲的歌声后,起初“皆垂泪涕泣”,继而“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有呼,有应。不足百字,却写得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二是“廷刺秦王”。一个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秦廷搅得上下惊惶,乱成一团。作者既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也从侧面描述了秦王及其群臣的不同表现,既描绘了人物,也渲染了环境。从而突现了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格。

  (二)疑难词句解释。

  分析:

  (1)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3)见陵:xx。

  (4)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5)函封之: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6)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7)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xx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9)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10)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

  (三)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

  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实录【精彩6篇】

梅花魂教学实录(一):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
教案大全2011-08-02
梅花魂教学实录【精彩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篇】

【学习重点】 1、体会文章的中心论点。 2、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孟子(约公元前372至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
教案大全2016-09-08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篇】

活见鬼教学反思【推荐6篇】

活见鬼教学反思(一): 《活见鬼》教后反思: 我执教了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破除迷信中的《活见鬼》一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先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发现阅读中的困难,再借助有关的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并能流...
教案大全2015-09-09
活见鬼教学反思【推荐6篇】

小小玩具发明家教案【推荐3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小玩具发明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创...
教案大全2011-05-01
小小玩具发明家教案【推荐3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
教案大全2012-03-02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学教案(实用6篇)

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推荐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一...
教案大全2011-06-09
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