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推荐3篇】
《台阶》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探索台阶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了解台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探索台阶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
3. 培养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1. 台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台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高度、宽度、防滑设计等方面。
2. 台阶的象征意义:通过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台阶使用和象征,引导学生思考台阶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3. 台阶的环境适应:通过观察身边的台阶,分析台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台阶的设计是否适应环境需求。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台阶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台阶?它们是如何设计的?”
2. 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台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台阶的高度、宽度、防滑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性。
3. 象征意义:通过展示不同文化中的台阶使用和象征,让学生了解台阶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并进行讨论。
4. 环境适应: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台阶,分析台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台阶的设计是否适应环境需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结合实例,展示他们对于台阶结构和功能、台阶的象征意义以及台阶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
2. 学生思考题: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台阶设计的合理性和改进的可能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延伸:
1. 台阶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安全、美观和环境友好的台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台阶的创意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台阶的创意应用,如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台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台阶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培养对于细节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将能够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台阶》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台阶的设计与实践
教学目标:
1. 了解台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2. 学习台阶设计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台阶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台阶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如人体工程学、安全性、美观性等方面。
2. 台阶设计的要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台阶,向学生介绍台阶设计的要点,如高度、宽度、防滑设计等方面。
3. 台阶设计的实践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台阶设计的实践,学习实践方法和技巧,如绘制草图、制作模型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台阶设计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设计自己的台阶?你们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
2. 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台阶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安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重要性。
3. 设计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台阶,让学生了解台阶设计的要点,如高度、宽度、防滑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4.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台阶设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绘制草图、制作模型等,体验台阶设计的实际过程,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评估:
1. 学生设计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台阶草图或模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2. 学生思考题: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台阶设计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延伸:
1. 台阶设计的改进:引导学生思考台阶设计的改进方法和可能性,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台阶设计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台阶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如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台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学习台阶设计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设计展示和思考题,学生将能够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台阶》教案 篇三
《台阶》教案
知识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2.概述情节方法。
3.学习相关写作方法(围绕中心详略安排材料、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细节描写等。)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小组相互评价。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通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步骤
一、比一比,看谁读的准(小组抢答)
凹凼门槛涎水砌
黏(尴尬撬
半晌揩
二、介绍本节课流程——攀登台阶、体会弄清
三、与文本对话——讲故事
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一般情况,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本文,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花了多长时间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小组学习,1组交流,7组评价
(参考意见: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教师指导:找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
小组学习,2组交流,8组评价
(参考意见: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教师
指导:找具体的事小组学习,3组交流,9组评价
(参考意见: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四、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
教师指导:由人物的言行,归纳人物性格。
小组学习4组交流,10组评价
参考意见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与作者对话——悟主旨
探究文章主旨。
教师指导:注意领悟作者在刻画人物过程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小组学习5组交流,11组评价
参考意见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与同学对话——学写作
问题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教师指导:注意前后照应
小组学习6组交流,7组评价
参考意见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问题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教师指导:注意围绕中心详略安排材料
小组学习7组交流,1组评价
参考意见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问题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教师指导:注意人称及环境对人物心理的烘托
小组学习8组交流,2组评价
参考意见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摇来摇去的柳树枝摇动了父亲的心,做高台阶的新屋正是父亲心上飘不去的烟雾。
问题4:“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指导:注意细节描写能成功刻画人物心理。
小组学习9组交流3组评价
参考意见
A、父亲一辈子处于地位低下,突然地位变高了而感觉不对劲,说明他的谦卑。
B、台低的阴影一时难以消除。
七、重温经典,理解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教师指导:注意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思想。
小组学习10、11、12组交流,4、5、6组评价
参考意见
一般规律:
一个人小时候,觉得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到了一定年龄段,血气方刚,即懂事又不懂事,会觉得父亲并不可敬,还以为自己比父亲强。真正成熟了,即使真比父亲强得多,也会觉得父亲可亲可敬。
八、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误解过.请以,我想对您说”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九、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2,练笔:(二选一)
a.将父亲,我想对您说:……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随笔。
b.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