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教案(实用3篇)

杜甫《登高》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受诗人的壮志豪情——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甫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并分析《登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分析《登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分析《登高》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1. 杜甫《登高》的诗歌原文;

2. 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

二、理解诗歌(15分钟)

1. 学生朗读《登高》,教师解读诗歌的意思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和情感;

2.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三、欣赏诗歌(15分钟)

1. 指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讨论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四、写作练习(20分钟)

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登高》的理解和欣赏,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学生交流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学习诗歌。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和欣赏杜甫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探究杜甫的其他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杜甫《登高》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受自然之美——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甫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分析《登高》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分析《登高》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登高》中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准备:

1. 杜甫《登高》的诗歌原文;

2. 杜甫的相关资料;

3. 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兴趣。

二、理解诗歌(15分钟)

1. 学生朗读《登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2.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诗人的感受,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三、欣赏诗歌(15分钟)

1. 指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讨论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和诗人的感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感受。

四、写作练习(20分钟)

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登高》的理解和欣赏,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思考;

2. 学生交流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观,并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感受和描绘自然景观;

2. 分析杜甫其他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感受,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杜甫《登高》教案 篇三

杜甫《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诗。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 题解

  [导语设计]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

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诗人简介]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2、 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悟主旨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问题,本文写了哪些意象?和哪些内容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

  写诗人

  (揭示了哪些情感主旨?)

  个人 长年飘泊 常作客

  老病孤愁 繁霜鬓 、停洒杯,独登台

  国家 忧国伤时 艰难苦恨

  壮志难酬 繁霜鬓、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来

  韶光易逝

  品意境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

  2、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A体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境

  意境 : 凄凉,凄清、

  高远,广阔

  情感 :“猿啸哀”之声,使顿生悲情, 悲伤

  B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接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意境:雄浑,壮阔,辽远、

  沉郁,悲凉,绵邈

  情感: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意境:苍凉寥廓

  情感:长年飘泊、老病孤愁

  品艺术

  A对仗工整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先读体会文章的意韵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比较阅读感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B情景交融

  A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 情景交融。

  B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将凄清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令人顿生同情。

  C尾联含义深刻,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发现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总结:

  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心胸阔大的感觉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孤独

  颔联沉郁高昂

  颈联愁苦沉痛

  尾联忧愤无奈

  探问题

  a、杜甫为人何爱特爱喝酒,

  答: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

  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

  b、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壮志难酬,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处境悲凉,年老多病,漂泊无依

相关文章

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教案范文(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预防溺水专题...
教案大全2013-02-02
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教案【优质6篇】

小班美术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班美术教案1...
教案大全2017-07-05
小班美术教案【优质6篇】

《小狗包弟》教学教案设计【精简3篇】

【教材说明】 本文是选自巴金《随想录》中的一篇散文,叙事中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本文写法上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
教案大全2016-09-07
《小狗包弟》教学教案设计【精简3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乘法分...
教案大全2019-07-04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精简5篇】

高一年级历史【精简3篇】

高一年级历史优秀教案五篇 【#高一# 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高一频道...
教案大全2015-03-03
高一年级历史【精简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从现在开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从现在开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 导语】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
教案大全2011-02-03
小学二年级语文《从现在开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