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教案(通用6篇)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古代诗歌之美》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3. 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

2. 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阅读、欣赏并理解古代诗歌作品。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3. 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古代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如先秦诗、唐诗、宋词等。

2. 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意象、抒情、对偶等。

3. 解读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解读其中的意象和象征。

2.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古代诗歌的美学价值。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小组作业。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足。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诗歌选集,提供给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优势,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1. 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

2. 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古代文言文。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解读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语境。

2. 掌握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写作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介绍古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如《史记》、《论语》等。

2. 解读古代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和语境,如主谓宾结构、典故引用等。

3. 分析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三、示范演示(15分钟)

1. 选取一篇古代文言文,解读其中的句式和语境。

2. 分析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完成一些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足。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推荐相关的文言文选集和翻译作品,提供给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至背诵

  2、掌握重点词语: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3、了解诗的内容

  4、品析欣赏重点语句

  5、结合作者介绍、理解诗的主题作者思想。

  6、引导学生树立的人生观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作者简介:

  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fu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二)朗读、背诵

  1、读——节奏、重音、情感。

  2、划节奏,再读。

  3、圈重点。再读。

  4、齐读,读出感情。

  讨论思考

  1、解释: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2、疏通诗意。

  3、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4、通过这些诗句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5、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

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这也是我学法指导之一,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刘显国老师说过:“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从而奠定感情基调,还未真正进入文本就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情境导入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且通过思考问题理清全文线索,感知行文脉络,从而解决教学重点。问题的设定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并且,我将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其中,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强调学生的“协作性”,他们认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为了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一时期还是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让学生总结,能使得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作业布置能够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深学生对课业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堂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文章主题。运用色彩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略)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初中语文的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

  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

  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

  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

  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

  读《过故人庄》

  王爱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

  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

  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

  我和一个村庄一起

  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

  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

  不走名山大川

  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

  作巢

  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 导语】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
教案大全2011-05-0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

《课间活动要安全》教案(推荐3篇)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一年级第9课 一、教学背景 下课铃声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了,这短短的十分钟也成了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课间活动同时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安全管理日益成为...
教案大全2012-04-01
《课间活动要安全》教案(推荐3篇)

《世界真奇妙》教案【实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真奇妙》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世界真奇妙》教案...
教案大全2019-03-04
《世界真奇妙》教案【实用6篇】

望海潮教案(精简6篇)

望海潮教案(一): 【教学目标】 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
教案大全2018-09-08
望海潮教案(精简6篇)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希望能够...
教案大全2013-06-04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实用3篇】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三篇【最新3篇】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
教案大全2018-05-09
初三上册语文《智取生辰纲》教案三篇【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