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优选6篇)

《童趣》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童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导语:童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而童趣则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本教案旨在通过培养童趣,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布置各种富有童趣的装饰物,如彩色气球、卡通人物画像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利用游戏进行学习: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和体验知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激发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4. 组织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鼓励创造性思维:引导孩子们进行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教室环境和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学习: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4.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或问题解答环节,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创造性活动:组织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能力。

6. 总结: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孩子们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和小组汇报等方式,评估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培养童趣,爱上学习。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童趣》教案 篇二

标题:游戏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导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学习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任务。本教案旨在通过游戏与学习的完美结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目标

1.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2.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游戏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在教室中布置各种游戏元素,如彩色地图、迷宫、游戏卡片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4. 互动讨论和竞赛:组织小组讨论和竞赛环节,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孩子们进行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游戏化学习环境和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化学习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设计适合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趣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4. 互动讨论和竞赛:组织小组讨论和竞赛环节,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创造性活动:组织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能力。

6. 总结: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孩子们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成绩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要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与学习的完美结合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

《童趣》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

  目标1、2、3。

  【学习难点】

  目标2、4。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预习·导学,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然后参照文言词语解释示例,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⑴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⑵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⑶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示例: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⑴项()为之强

  ⑵作()青云白鹤观()

  ⑶果()如鹤唳云端

  ⑷以丛草为()林()

  ⑸为()之怡然称快

  ⑹兴()正浓

  ⑺方()出神

  ⑻驱()别院

  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6、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简介作者、作品。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

  ⑴项为()之强

  ⑵鹤唳()云端

  ⑶怡()然称快

  ⑷凹者为()壑()

  ⑸土砾()凸者

  ⑹二虫尽为()所吞

  4、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5、问题研讨:

  ⑴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

  ⑵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两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

  ⑶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三、巩固·延伸

  1、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⑴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⑶徐喷以()烟

  ⑷以()丛草为林

  ⑸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驱之()别院

  3、记住文后列出的本课出现的成语,并在书上解释出它们的意思。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习题。

  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瓮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注:云林,元画家倪云林)石法,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

  (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⑴给本文拟一标题:______________

  ⑵这个境界,既有实写,也有想象,请各选一处,写在下面:

  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译出下列句子:

  ①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和《童趣》相联系,说说作者沈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趣》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2.发声练习: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1(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听着音乐下课。

《童趣》教案 篇五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授课人:中华中学黄烨

  课堂整体设计思路:

  本文系该届初一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过早过深的讲授文言知识将影响学生对古文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宜在字句上过分苛求标准答案;《童趣》一文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正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畏难情绪的好教材,可充分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乃至学习之趣、语文之趣、古文之趣。

  基于以上三点,第一课时将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共鸣点,来感性认知古文。字字落实及当堂成诵的教学环节将作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简要概括

  想像联想

  教学难点:控制好概括复述的分寸

  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掌握文章大意并能概括。

  2、通过阅读讨论,学习本文运用联想、想像突出“物外之趣”的方法。

  3、体验自然之趣,联想之趣。

  教学过程:

  1、导入(计时3分钟讨论童年趣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还记得你们的游戏和快乐吗?(记录32个)

  2、说趣(挑选一至两个游戏,请学生讲述)

  [投影]“趣”

  [投影]“童趣”

  3、[投影]“文学常识”

  [投影]“文章”诵读文章、疏通文字

  [投影]“文字注音”

  3、[投影]“难句举例”

  难句释疑(学生自己讨论,教师点评)学生首先互相提问和回答结合课后练习的译文方法:A加字B换字C用自己的话概括,进行举例说明投影难句,学生运用方法解决

  4、概述文意(讲述的是故事,不是翻译)

  5、学生探究学习、研究课文(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教师协助)

  6、[投影]“作者在本文要表现的主题”

  “主要内容”

  “方法”推出→想像与联想(简释)

  7、[投影]“同心圆”

  想像力训练游戏,体验“趣味”

《童趣》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

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六)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七)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八)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②“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③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4)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五)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大全2012-01-03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精选6篇)

安徒生简介【优秀6篇】

安徒生简介(一):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教案大全2016-09-03
安徒生简介【优秀6篇】

爱如茉莉教案【经典6篇】

爱如茉莉教案(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透过细节描述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
教案大全2019-05-07
爱如茉莉教案【经典6篇】

搭积木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积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积木教案 篇1  [活动目...
教案大全2015-09-02
搭积木教案【优选6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大全2016-04-0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通用6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海潮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望海潮教案 篇1【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
教案大全2015-06-03
望海潮教案(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