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精简6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诲。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经典文本。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的教诲。

2. 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探讨其道德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介绍。

2. 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

3. 探讨以上语录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

4.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以上语录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述《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

2. 解读法: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道德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介绍《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教诲和道德意义。

3. 解读和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

5. 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

2. 学生对《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道德教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中的道德意义。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诲。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解读经典文本。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中的教诲。

2. 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探讨其道德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介绍。

2. 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

3. 探讨以上语录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

4.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以上语录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述《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

2. 解读法: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道德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介绍《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教诲和道德意义。

3. 解读和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

5. 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示了批判性思维和文本理解能力。

2. 学生对《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和道德教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中的道德意义。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

  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

  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导入:

  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二、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文章: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五、反思拓展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六、课堂小结:

  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七、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孔子及《论语》。]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

  [设计意图:了解孔子及《论语》,明确孔子及《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对当下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三)读文感知

  1、学生读前三章,扫清字词障碍。

  2、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加以体会。

  [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

  (四)合作探究

  1、教师示范讲授第一章。

  2、学法指导文言翻译九法。

  3、合作探究,完成后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学三章的内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案例(以身边发生的事例)。

  2、学生合作探究。

  3、结合所学,反思自己在学习、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

  4、诵读感悟,体会精彩内涵。

  (六)课堂小结

  归纳所学文言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背诵前三则。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

  三、赏读课文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六章。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人不堪其忧。

  四、自主质疑

  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

  五、练习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六、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二次备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听录音范读,学生在音乐中初读课文

  (四)、学习前六章内容

  (五)、分类归纳前六章内容

  四、课堂小结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方面对前六章进行知识点小结

  作业布置:

  1、有哪些成语出自刚才学习的这六章当中?

  2、我们称二十岁为“及冠”,称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耳顺”(也称为“花甲”),那么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乃至一百岁又分别称为什么呢?

  3、背诵前六章,熟读并自行翻译后六章。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三篇【推荐3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
教案大全2018-01-0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三篇【推荐3篇】

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实用4篇】

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怎么写 四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呢?下面小编整理推荐 初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欢迎阅读参考! 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
教案大全2017-07-03
五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实用4篇】

桥之美教案【经典6篇】

桥之美教案(一):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透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
教案大全2017-04-09
桥之美教案【经典6篇】

《刺猬汉斯》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刺猬汉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刺...
教案大全2016-06-03
《刺猬汉斯》教案【精选5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质3篇)

学习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教案大全2013-01-09
《杨修之死》教案(优质3篇)

小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教案(通用6篇...
教案大全2019-05-03
小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优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