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推荐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 篇一
【导语】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夜晚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本节课将以《静夜思》为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感受诗歌的美和思考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倾听,感受诗歌的美。然后,教师简要介绍《静夜思》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然后再分段解读诗歌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思?
b. 诗中的“疑是地上霜”是什么意思?
c.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是什么意思?
d. 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
4. 合作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不同的观点。
5.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及诗中的细节和含义。
6.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提供其他类似的古代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鼓励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评论,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7. 家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阅读一首古代诗歌,并写一篇简短的评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静夜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观察诗歌中的细节,理解其含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展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效果。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古代诗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 篇二
【导语】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夜晚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以《静夜思》为素材,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倾听,感受诗歌的美。然后,教师简要介绍《静夜思》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然后再分段解读诗歌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的细节,并理解其含义。
3. 观影欣赏(15分钟)
教师播放与《静夜思》相关的动画短片或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观影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4. 创作表演(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演《静夜思》。可以是朗诵、舞蹈、绘画或其他形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合作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将他们的创作表演展示给全班。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赞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6.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静夜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及诗中的细节和含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的美和思想。
7. 家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选择一种方式,创作自己的《静夜思》表演。可以是朗诵、舞蹈、绘画或其他形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静夜思》有了初步的了解,还通过观影欣赏和创作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美。通过合作分享和总结归纳,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效果。在家庭作业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 篇三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日、上、头、乡”这四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诗中的词语
2、认识“夜、床、前、光、低、故”
3、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读诗,加深对生字字义的理解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记忆字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强烈思想感情。
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古诗中精炼的语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一步一步解释指导下,理解词意,诗句含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为什么作者通过一轮明月就会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3、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再结合图片,以及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白诗句中蕴含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1、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朗读,交流朗读体会。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生字的练习要重点指导字形和字义
(二)整体感知。
1、教学古诗,要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词连起来理解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感情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简介作者。
1、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夜半梦醒,独对皓月时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2、简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全诗,试读生字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根据注音试读诗文。
(三)借助书上插图。解释诗意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上都有什么?
2、读全诗,品味诗意。
3、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
4、品词析句,领悟诗意。
(1)第一句,解释“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诗人把什么当成了“霜”?理解前两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举”与现在所说的举的区别,理解后两句意思
5、总结全诗意思。
讨论:
①诗人望着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乡来了呢?
②第三句与第四句在内容上有联系吗?
交流。
(四)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
(二)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教师指导写字。
“头”笔顺是一“乡”新部首“”
(四)朗读背诵,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自由朗读。
3、指导背诵。
(1)回忆全诗意思,反复诵读。
(2)参照插图试背。
(3)指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