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设计【优秀3篇】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
1. 通过学习《晏子使楚》,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背景和他在楚国的使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 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复述故事的PPT或故事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播放PPT或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介绍晏子的身份和他前往楚国的使命。
Step 2:阅读理解
教师分发故事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要点。
Step 3: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个人写作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包括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你对晏子的行动有何看法?”、“你认为楚国会接受晏子的建议吗?为什么?”等。
Step 5: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6: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可以自评自己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进步。
教案设计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还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目标:
1. 通过学习《晏子使楚》,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晏子的行动和楚国君臣的反应。
教学重点:
1. 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和目的。
2. 分析晏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的能力。
3. 分析楚国君臣对晏子的反应和态度。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复述故事的PPT或故事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播放PPT或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介绍晏子的身份和他前往楚国的使命。
Step 2:阅读理解
教师分发故事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随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要点。
Step 3:分析晏子的才智和机智应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晏子在楚国的行动和应对策略。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晏子的才智和机智,并分析他的行动和决策是否明智。
Step 4:分析楚国君臣的反应和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楚国君臣对晏子的反应和态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楚国君臣的态度,并分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晏子。
Step 5: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晏子的行动和楚国君臣的反应。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6:总结和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可以自评自己在阅读理解和分析思考方面的进步。
教案设计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晏子使楚》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还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晏子的才智和机智应对的能力,并分析楚国君臣的反应和态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篇三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来自网!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