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精选5篇)

再别康桥教案 篇一

标题:再别康桥教案——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徐志摩的诗集《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康桥的怀念。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1. 复印徐志摩的诗集《再别康桥》。

2. 准备一些康桥的图片或者视频素材。

3. 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或者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康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Step 2:欣赏诗歌

让学生阅读《再别康桥》,并提醒他们注意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再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分析诗歌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诗中的康桥是什么意象?为什么诗人对康桥有如此深的感情?

2. 诗中的离别之情是如何表达的?有哪些修辞手法被使用了?

3. 诗人用“再别康桥”这个标题,有何深意?

Step 4:情感体验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Step 5:拓展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其他作品,加深对他的理解和欣赏。

Step 6: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可以进行课堂小结和讨论。

再别康桥教案 篇二

标题:再别康桥教案——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徐志摩的诗集《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康桥的怀念。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复印徐志摩的诗集《再别康桥》。

2.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和写作指导。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康桥的图片或者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康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Step 2:欣赏诗歌

让学生阅读《再别康桥》,并提醒他们注意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一遍,然后再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情感体验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Step 4:写作指导

根据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悟,给予他们一些写作指导和素材。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如:

1. 你有没有类似于诗中的离别经历?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表达对离别的感情?

3. 你对康桥的想象是怎样的?你有没有类似于康桥的地方?

Step 5:写作实践

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可以让他们写一篇自己的离别之情的作文,或者写一篇对康桥的想象的作文。

Step 6:分享和展示

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Step 7: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可以进行课堂小结和讨论。

再别康桥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2、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2、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教学过程】

  一、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三、课后练习

  1、完成练习。

  2、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缓步飘然离 恋恋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怅 不得不离去

  【小资料】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的徐志摩

  徐志摩写作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轮盘》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在《猛虎集》的自序里他又说:“但为了一些破烂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经燃断了多少根想象的长须。”所以一些极普通的字眼,一经从他笔下流出就标出了自己的分量。

再别康桥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五、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

  六、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

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配合板书……)

  七、课后小结。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再别康桥教案 篇五

  一、设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要求,针对新诗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诗歌积累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并鉴赏《再别康桥》的诗情美和艺术美,体会“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难点:以意向为突破口,鉴赏本诗的意境美。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阅读并背诵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学习过一定的诗歌知识,对韵律、对仗等常识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具有阅读、鉴赏优美诗歌的主观愿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熟悉新诗的基本特点,掌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诗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五、教法设计

  诵读法、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方案等。

  六、媒体选择

  CAI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诗歌朗诵会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有关离别的诗歌,在新课前配合古人吟诗画面和FLASH音乐当堂朗诵,教师点评。

  总结: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离别诗,真可谓“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就让我们带着离愁别绪走进现代离别诗的经典名篇《再别康桥》。

  (二)新课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本诗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活动:思考初读之后对本诗的特点、主旨、手法的感受和认识,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大屏幕:播放作者简介、写作缘起,促进学生理解。

  4、学生听示范朗读:FLASH课件。

  学生听的过程中注意停顿、语气、重音和节奏。

  5、学生分节试读,读后自评,然后学生讲评。

  6、教师点拨,讲解每节停顿、语气、重音和节奏,初步渗透“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及本诗的情感基调。

  7、设疑:读过本诗的人,都用一句话来形容读诗的感受,那就是“怎一个美字了得”,那么请大家思考,本诗美在何处?

  8、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先小组内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提出。

  9、释疑:引出“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音乐美:

双行押韵,逐节换韵,叠词的运用。

  建筑美:

全诗七节,每节4行,平行两级台阶。

  绘画美:

意象绚丽,动词的使用。

  10、熟读成诵:全班配乐朗诵《再别康桥》

  (三)总结

  轻轻的,徐志摩走了,正如它轻轻的来,他虽然不曾带走一片云彩,却把永恒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也让我们在七十三年后的今天真正体验了诗歌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诗歌品读课充分体现了创新教学思想和新教材以朗诵为突破口的教学主张。

  “诗歌朗诵会”复习了知识,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读、初感”,保护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利于深层教学。

  “写作缘起”放在初读、初感后,在学生个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豁然开朗。

  “示范朗读”的FLASH画面精美,音乐轻盈,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评”,直接指向停顿、重音等难点,使诵读教学落到了实处。

  “鉴赏评价”中学生先思考,后讨论使讨论极具实际效果,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熟读成诵”对整节课的学习是一种检验,这是比较成功的新教材典型课例。

  “课件制作”画面优雅轻盈,音乐舒缓宁静,给学生美的感受。

  整节课,诵读教学抓得比较实,真正体现了诵读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主张,不过,后期在点拨的过程中,讲解稍多,学生思考的时间稍少,如能把这种讲解变成学生探讨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经典5篇)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感受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卖...
教案大全2011-08-04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经典5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通用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尔夫音乐教...
教案大全2017-07-01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选6篇)

天鹅的律动幼儿园游戏设计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教案大全2018-03-01
天鹅的律动幼儿园游戏设计教案(最新3篇)

小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最新3篇】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班会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
教案大全2012-09-05
小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最新3篇】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班音乐教案 篇...
教案大全2017-08-01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5篇)

《猜猜我是谁》中班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猜猜我是谁》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大全2015-09-02
《猜猜我是谁》中班教案(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