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教案(推荐3篇)
小学生作文教案 篇一
标题:如何写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目标年级:小学三年级
目标学生:学习了基础写作知识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1. 材料:白板、黑板、笔、纸;
2. 教具:故事书籍、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本精美的故事书,鼓励他们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并让他们尝试描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2. 探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括哪些要素,例如:主人公、地点、时间、起因、经过和结局。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梳理出故事的基本结构。
3. 模仿(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并引导他们一起编写一个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组织故事情节,例如:Who? Where? When? What happened? How did it end?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编写自己的故事。
4. 实践(20分钟)
请学生自行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式的提示,例如:Once upon a time... In a faraway land... Suddenly... Finally... 等等。
5. 分享(10分钟)
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小学生作文教案 篇二
标题:如何写好一封感谢信
目标年级:小学四年级
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写作知识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感谢信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按照感谢信的格式和要求编写一封感谢信;
3. 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1. 材料:白板、黑板、笔、纸;
2. 教具:感谢信范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封感谢信范例,鼓励他们谈论自己曾经收到过的感谢信,并让他们尝试描述为什么感谢信对人们来说很重要。
2. 探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感谢信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例如:称呼、感谢的原因、具体的感谢内容、再次表达感谢和署名。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梳理出感谢信的基本格式。
3. 模仿(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份感谢信范例,并引导他们一起编写一封感谢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组织感谢内容,例如:Who? What? When? Why? How?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编写自己的感谢信。
4. 实践(20分钟)
请学生自行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封感谢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和句式的提示,例如: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for... Thank you for... I am truly grateful for... 等等。
5. 分享(10分钟)
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写的感谢信,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运用感谢信的格式和要求。
小学生作文教案 篇三
小学生作文教案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模块。近年来,以“关注小学生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等理念为指引的作文教学改革正轰轰烈烈的开展。但是,学生作文的内容不真、不新依然普遍存在。那些表达学生真切感受的文章却少之又少,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对待作文态度冷漠,惧怕写作、敷衍了事。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这种“无实、无情”的困境呢?我们认为,要走出如今作文教学之窘境,必须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让生活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全面渗透,让学生的作文创作融于真实的生活。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写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观察所摄取的信息量的多少和优劣。作为写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观察能够促进对生活信息的深层次内化。因此,我们要积极地拓展学生的作文创作空间,引导他们去融入大自然,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与天地万物为友。而当前,学生绞尽脑汁,“充分发挥了想象的空间”才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空话连篇,无病呻吟,要么思维僵化,无从下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对生活的关心不够,体验生活不深入,直接导致生活经验积累的贫乏。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不懂得如何观察。教师所要做的便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导学生去真正用心地去观察生活。
(一)观察前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
从心理学上来讲,小学生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比成人差很多。因此,教师应充分强调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有选择性。要有具体的观察区域和观察重点。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具体的观察内容罗列出来,有的放矢,确保学生能够在目标事物上集中注意力。只有在目标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捕捉最准确、有效的生活信息,也才能不至于出现走马观花甚至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的低效能的观察局面。
(二)观察中要做及时、全面的记录
小学生在观察时,常常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便将自己的观察任务置之脑后。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尽可能随身带着笔和纸。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能及时记录下来。如此长期积累定会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有些场景即使当时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只有当场把它记录下来,以后才方便寻找。
(三)观察后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缺少思考的观察是毫无意义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多多观察生活,更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生活的观察后的思考。一个勤于、善于思考生活的学生,不但能酷爱生活,忠于生活,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能够通过对真实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观察后要及时做出思考,可把思考的结果、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些积累也是一份丰富的素材。
总而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切合学生实际的高效的观察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创作。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明白,生活点滴皆学问,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创作的“源头活水”便唾手可得。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因为学习只有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所以,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能够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体验与特定情境,并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情境。作文教学就应是一种调动学生作文创作兴趣的一种特殊的情境状态,这种状态能吸引学生乐于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个良好的.情境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归属感,学生乐在其中,并伴以开放的思维,轻松畅快的心情,学习和创作乐此不疲。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总是伴以情感的体验,只有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触及情感,才能生成真情实感的作品,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真正的生命所在。
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教师必须让情感教育贯穿在写作教育的始终。如果教师硬要求学生写他们不了解、不熟悉的内容,学生就只有无病呻吟。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氛围情境,吸引他们心灵的关注,引起情感的共鸣,学生置身其中,表达倾诉的愿望和写作的灵感油然而生。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2》要求学生修改作文《拔河》的片段。教师可以先组织一场真实的对抗赛,然后要求学生作文。学生在活动中的观察、体验和思考都是亲身经历、历历在目的,写作时就必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鼓励学生探究生活,注重学生生活实践
生活作文提出:“作文生活化,作文即是生活实践。”它注重的不仅仅是发挥听、说、写、思四大功能,而且积极追求做起来,操作起来、实践起来、探索起来。生活作文将作文过程同生活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作文过程是生活实践的真实再现与适当提炼;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实践又为作文教学拓展了广阔无垠的天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中为学生引进“源头活水”,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关注、了解、认识生活,对生活情境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个比较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形式便是“生活调查作文”。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是调查作文所积极倡导的的基本理念。调查作文一般须自我选择文题、自主搜集材料、自行查阅资料,自己归纳提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也是学生一份宝贵的感情历练。
在经历了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后,当学生面对自己汗水的结晶时,成就感也就不言而喻了。作文不是组织处理众多枯燥语言符号的活动过程,它离不开真实的生活情境,离不开人的发展,否则,作文必定沦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因此,将生活教育理念全面渗透融合于作文教学才是当今作文改革的一大根本出路。有多大的生活空间,就有多大的作文活动空间,作文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的基础就是真实的生活情境,没有生动多彩的生活,就没有情真意切、有血有肉的作文。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种生活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挖掘,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点滴情境,时时观察、感悟生活,积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提炼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