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实用6篇】
《亡羊补牢》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亡羊补牢》教案
适用对象:中小学生
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教案内容:
1. 寓言故事概述:
《亡羊补牢》是一则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发现羊棚的漏洞后没有及时修补,导致羊逃走的故事。最后,农民意识到错误,及时修补漏洞,但已经晚了,羊已经失去了。故事寓意是告诉人们,面对问题时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能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2. 教学目标:
a.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b. 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
c.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启示。
d.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
3. 教学过程:
a. 寓言故事特点的介绍: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传递的道德和智慧。
b. 阅读《亡羊补牢》: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启示,并向全班汇报。
d.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e. 书写心得: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
4. 教学评价:
a.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和肯定。
b. 书写评价: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是否符合故事的寓意,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教学延伸:
a.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探索其中的道德和智慧。
b. 提供更多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亡羊补牢》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亡羊补牢》教案
适用对象:中小学生
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引导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教案内容:
1. 寓言故事概述:
《亡羊补牢》是一则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发现羊棚的漏洞后没有及时修补,导致羊逃走的故事。最后,农民意识到错误,及时修补漏洞,但已经晚了,羊已经失去了。故事寓意是告诉人们,面对问题时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能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2. 教学目标:
a. 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b. 理解《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
c.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启示。
d.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
3. 教学过程:
a. 寓言故事特点的介绍: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传递的道德和智慧。
b. 阅读《亡羊补牢》: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c.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启示,并向全班汇报。
d.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e. 书写心得: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同学。
4. 教学评价:
a.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和肯定。
b. 书写评价: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是否符合故事的寓意,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教学延伸:
a.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探索其中的道德和智慧。
b. 提供更多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预见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亡羊补牢》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如果……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亡羊补牢》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教案 篇五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
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不迟
知
第一次不补错
就
第二次修补改
《亡羊补牢》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请点击***到寓言之家做客吧。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