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精简6篇】
高中历史教案 篇一: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一、明清时期社会的特点
1. 经济繁荣:明代农业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兴盛;清代国家经济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2. 社会等级制度:明清时期社会等级严重,封建王朝的统治体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3. 文化繁荣:明代文化思潮自由开放,文人墨客的活动空间较大;清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二、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
1. 地方土豪势力:明代地方政权削弱,地方豪强势力抬头,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2. 农民起义:明代发生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等,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不满和反抗。
3. 社会不公:明清时期社会的等级制度导致社会不公现象严重,底层人民生活困难。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1. 政治改革:明代末年的东林党和清初的康熙改革等都是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但并未解决明清时期社会问题的根源。
2. 经济改革:明代末年和清代初期,出现了一些经济改革的尝试,如明末的“抚民政策”和清初的“帮办制度”,但效果有限。
3. 思想启蒙:明清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活动设计
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明清时期社会的特点和问题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模拟明清时期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变革的复杂性。
3.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高中历史教案 篇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导入:通过展示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目标,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1. 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继续革命”的理论,认为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需要通过革命来消除。
2. 社会矛盾的激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官僚主义、腐败等,导致了一些人民的不满。
3. 文化上的挑战: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二、文化大革命的目标
1. 打破旧的体制和权威:文化大革命的目标之一是打破旧的体制和权威,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 重新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化大革命试图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塑造新的社会主义人格。
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社会动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2. 经济遭受重创: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3. 教育和文化受限: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和文化领域受到了严重限制和打击,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和压制。
四、教学活动设计
1. 观看纪录片:选择一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小组辩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辩论,锻炼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材料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化大革命的相关材料,让他们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高中历史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和平。
(3)表现:采取无为的政策。
(4)影响:汉朝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和“ ”学说。
(3)提出“ ”。
3.作用:
(1)对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所垄断。
(3)兴办,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并成为中国的主流。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
理由:(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那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思想主张: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中历史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书写教案时为了给后面的教学过程留足时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形成固定模板,这样就可以在考场上迅速下笔,具体模板如下:
二、教学重难点
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在考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考生对高中教材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确定为过程类,简言之,不管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一般都是某个历史事件的进程、某次改革和王朝采取的措施或者某些人物的观点。
教学难点我们会设置为意义、影响或者本质类,因为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
很多考生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写教学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写,尤其要写那些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法、情境实践教学法等等,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教案中写到的教学方法,范文,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予以落实。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考生在写教案的时候最头疼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考生不知道到底该写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在思考怎样既能把教案写出来,又能帮助自己试讲或者说课。为此,我们将教学过程整理出思维导图便于大家理解。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们建议考生先将导入方式写上,如情境导入、经验导入等等,这样考官在看教案时会非常明了,接着,把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写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设计感,以防考生把教案写成教学实录。
(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们建议考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层次展开,一般情况下,历史知识的层次比较清晰,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在明确了知识点之后,每个知识点下面的书写就可以分为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三部分,我们以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家举个例子。
(三)小结作业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比较简单,考生不需要花过多笔墨去渲染,只需要写上你采用的小结方式和作业即可。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考生在写教案时特别容易忽视的一项,我们要在这里给大家强调,教案中板书设计出彩了,你的试讲会更游刃有余。大家不要采取特别老套的提纲式板书,如果不能保证特别有新意,那么大家最好采用线索式板书,这样线索会更清晰,框架也更完整,我们以高中《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给大家举例子。
以上介绍了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历史教案撰写技巧,大家能够对教案撰写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祝大家考试成功!
高中历史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产生的背景,了解泰勒斯和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理解智者学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正确认识智者学派的主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树立多元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泰勒斯、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难点】
智者学派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哲学更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源头。那么古希腊的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的派别有哪些?又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自然学派
教师展示史料,并引导: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又对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结合史料和教材思考后,回答问题:主要的不同体现在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教师追问: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研究范畴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又有哪些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自然哲学主要是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他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教师补充: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地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
1.产生
教师播放智者学派的演讲视频,并进行引导: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研究范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总结: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2.代表
教师展示史料,继续追问: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学生结合史料,回答问题: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教师追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我们对社会价值标准和好坏优劣的评判,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人们不应该强求一律。
3.影响
教师提问:智者学派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它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问题:智者学派的观
点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突出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智者学派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却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也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作业:与智者学派同时期的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生活中像一个智者,但他的观点与智者学派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找出苏格拉底的观点主张是什么?与智者学派有何区别。下节课一起交流。
高中历史教案 篇六
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回顾总结:复习本课线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