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实用3篇)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3.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仪;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1. 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Step 2 讲解地球自转
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地球自转的影像,解释地球自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的变化?
Step 3 讲解地球公转
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地球公转的影像,解释地球公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地球公转会产生四季的变化?
Step 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并总结归纳;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的结果;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澄清,确保学生对运动规律的理解。
Step 5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巩固练习:
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师进行答疑和解析。
七、拓展延伸:
1. 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际观察实验;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八、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和补充。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方法;
3.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方法;
2.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仪、计算器;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
1. 教师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2. 学生回答复习问题。
Step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
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际计算演练,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Step 3 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
1. 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观察;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Step 4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2. 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数据分析,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Step 5 小组讨论和展示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总结归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对地球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巩固练习:
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师进行答疑和解析。
七、拓展延伸:
1. 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际观察实验;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八、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和补充。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篇三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4.学会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方法并对常见岩石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2.通过去野外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及类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比能力。
3.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4.在介绍岩石的形成和转化时,联系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和利用状况。
通过了解地壳的物质循环的漫长周期(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而知晓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人类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4.通过野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从热爱自然美,上升到探究科学的.美。
[教学重点]
1.岩石根据其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
1.岩石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媒体与教具]
实物教学,如提供矿物、岩石标本等;多媒体教学法,演示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利用阅读材料“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及“化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初步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特征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从第二单元开始我们要学习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及其循环运动,进一步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大家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但是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目前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壳,而地壳是自然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所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