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案【推荐5篇】
加法结合律教案 篇一
标题:加法结合律教案——培养学生的加法思维能力
导入: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情况。而加法结合律是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掌握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1. 定义:加法结合律是指当我们对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无论先加哪两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2. 表示:加法结合律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其中a、b、c为任意实数。
二、解题方法
1. 实例演练: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例题:计算(2 + 3) + 4和2 + (3 + 4)的结果。
解答:根据加法结合律,(2 + 3) + 4 = 2 + (3 + 4) = 9。这说明加法结合律成立。
2. 探究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1:加法结合律是否对任意实数都成立?为什么?
问题2:如何利用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题:出示一些加法结合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8 + 5) + 3和8 + (5 + 3)的结果。
2.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加法结合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小明一共有10元钱,他先花了3元,然后又花了4元,最后花了2元。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加法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步骤。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学会了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法结合律在数学运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简化计算步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结合律教案 篇二
标题:加法结合律教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导入: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情况。而加法结合律是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一、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1. 定义:加法结合律是指当我们对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时,无论先加哪两个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2. 表示:加法结合律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其中a、b、c为任意实数。
二、抽象思维的培养
1. 抽象思维训练: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小明有5只红色的苹果和3只绿色的苹果,他又买了2只红色的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只苹果?通过加法结合律,可以将问题抽象为(5 + 3) + 2,简化计算步骤。
2. 探究讨论:提出一些抽象思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1:抽象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何作用?
问题2:如何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复杂的加法运算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题:出示一些复杂的加法运算问题,让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和加法结合律解决。
例如:计算(6 + 4) + 2和6 + (4 + 2)的结果。
2.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抽象思维和加法结合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小明一共有10元钱,他先花了3元,然后又花了4元,最后又花了2元,他还剩下多少钱?通过加法结合律和抽象思维,可以简化计算步骤。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还通过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加法结合律和抽象思维在数学运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简化计算步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法结合律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潜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
36+()=64+()
A+700=+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贴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贴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贴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
(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决定,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三、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2.简便计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37+26+63=37+(26+63)
59+38+732=59+(38+732)
(88+104)+96
88+(104+96)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结合律教案 篇四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与的异、同点,及其特点.
(三)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进行简便运算.
(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潜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的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
(+38=(+59
24+19=(+
a+6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304+215=519
85+632=215+304=(
2.板演: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在多位数加法竖式计算中,已经学过一种简便算法,如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从个位加起,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够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再和另一个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教师指出:刚才那种计算方法实际上就是应用.那么什么叫做呢?这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指出,如果把刚才板演题再加上一个条件“三班有49人”,就是我们这天要研究的例2.出示例2.
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
板书:(48+50)+4948+(50+49)
=98+49=48+99
=147(人)=147(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
提问:
(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48和50相加,再加上49;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50和49相加,再和48相加.
(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透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能够写成.
(48+50)+49=48+(50+49)
(4)观察下面两组算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里应填什么?
(32+40)+19○32+(40+19)
(75+25)+40○75+(25+40)
启发学生明确: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里应填上“=”.
(5)继续观察这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①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三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三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6)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不变)
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
(7)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结论.
板书:(a+b)+c=a(b+c)
3.教学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特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教学的应用.
在加法中应用运算定律能够使计算简便.
(1)教学例3:计算480+325+75.
提问:
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因为375和25相加能得整百数(400),再算480+400比较简便,那里应用了.
板书:
(2)教学例4.
计算325+480+75怎样算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启发学生想出325和75相加能够得到整百,先用加法交换律交换480和75的位置,再计算325加75,那里又应用了.
板书:
(3)比较例3、例4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例3只应用了,而例4是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教师概括:
在加法中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时要用到交换律,有时要用到结合律,有时既要用到交换律还要用到结合律.无论如何应用,在计算时为使计算简便应思考,哪些数相加能够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要先用加法交换律把这些数移在一齐,再应用把这些数结合起来先算,最后求这几个数的和.
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提问:
过去哪些知识应用了?
例如,做口算加法36+48,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把36+48先改写成36+(40+8),然后算(36+40)+8这就是应用了.
(三)巩固反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
a+(20+9)=(a+20)+9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四)作业
练习十一第8~10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过去对有过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主要是透过学生熟悉的事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例2,透过一系列的启发、讨论,逐步总结出.
第二部分透
过比较和加法交换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并掌握它们的特点.
第三部分学习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透过计算让学生懂得加法应用了什么定律,怎样应用的定律.只有真正理解定律的好处,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练习目的明确.围绕重点使学生在理解两个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
板书设计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8+50)+49=98+49=147(人)
48+(50+49)=48+99=147(人)
答:四年级一共有147人.
(48+50)+49=48+(50+49)
(32+40)+1932+(40+19)
(75+25)+4075+(25+40)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
(a+b)+c=a+(b+c)
加法交换律和
相同点: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位置后,仍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应用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加法结合律教案 篇五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3+67=()+()35+()=65+()
()+18=19+()a+100=()+()
3、下面各等式哪些贴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20+50+80=20+80+50
a+400=400+a140+60=60+140
谈话引入:以上,我们运用了加法的好处及交换律解决了一些问题,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1、教师提问:(1)上面等式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三个加数,左右两边的三个数相同;
不同点:加的顺序不同.
(2)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每组算式说明什么?
2、归纳加法的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教师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a+b)+c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相加.
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
4、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二)教学简便算法.
应用加法结合律我们能够改变一些数的运算顺序,但应用加法交换律更主要的一点是能够使一些计算简便.
1、例4计算480+325+75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计算480+325+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
教师板书: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2、例5计算325+480+7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群众订正)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
教师提示:哪一步能够省略?
325+480+75
=325+75+480
=400+480
=880
3、比较例4、例5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的不同.
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直接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进行了简算;
例5要使325与75相加,则务必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将75交换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简算.
4、反馈练习:137+31+6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定律?
5、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应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在做口算加法时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如:36+48
36+48=36+(40+8)=(36+40)+8=76+8=84
教师说明: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仅能够做口算加法,还使一些计算简便.简算时要注意数字特点.
三、巩固发展.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下面哪些等式贴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88+75+12
6+2+7+4+8
79+145+21
14+9+2+11+6
25+97+15+3
7+39+43+61+8+32
4、选取比较简便的方法填在括号里.
(1)399+154+201=()
①399+(154+201)②(399+201)+154
(2)374+268+126+432=()
①(374+126)+(268+432)②(374+126)+268+432
四、全课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做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光明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例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例4计算480+325+75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例5计算325+480+75
325+480+75
=325+75+480
=(325+75)+480
=400+480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