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最新4篇)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例如:四条边两两相等且相互平行。
Step 2 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长 × 宽,并解释每个符号的意义。然后教师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熟悉如何使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Step 3 实际问题应用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个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求其面积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用公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给出答案。
Step 4 拓展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Step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性。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重点:
1. 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1. 如何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例如:四条边两两相等且相互平行。
Step 2 推导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的特点,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通过将长方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这些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Step 3 实际问题应用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个长方形的长为5米,宽为3米,求其面积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用推导出的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给出答案。
Step 4 拓展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Step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在直接测量的方法基础上逐渐改进测量方法,发现间接测量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2)能想象出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篇四
设计说明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基于以上几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3.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
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说一说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师: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